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在当地可以享受什么待遇?_考上北大清华都是什么人

由网友 没有退休工资的人 提供的答案:

能够考上北大和清华,当然是当地和家人的荣耀。

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这个边陲小县城,还是我们一个农场的,考上了一个清华生。那个时候,不要说上北大,清华,能够考上大学,都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据说他还是建县以来,第一个清华生。

县里,乡镇,农场,把能够想象出来的庆贺方式都拿了出来。从来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让所有人如此的开心。

当地县政府,还派了专人,直接把这个学生送到了北京。然而从那次之后,当地直到现在,都没有人再考上北大和清华。

当年的学生,毕业以后也没有回到当地。选择留在了省城的一家大企业,听说因为搞不好人际关系,一直得不到单位的重用。最后选择辞职,到深圳去投奔大学的同学去了。

考上北大和清华,只是代表你的学生时代优秀 ,你今后的同学优秀,你的人脉资源比别人多。

成功还是靠自己,普通的大学走出来的优秀人才,也是非常多的。

一时的荣耀不能光照你的一生。

友友们,你们说对吗?

由网友 汤水悠悠 提供的答案:

就以我们一个普通县城来说,考上一个清华北大生,足够全城狂欢了。

一旦确定被录取,便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巨大命运转折了。

不需要等到功成名就,只需要确定被录取,名利就会纷至沓来。

首先第一波抵达的是老师和同学的祝福与羡慕。然后是学校领导陪同县乡村三级领导到学生家里嘘寒问暖,表示慰问。然后拿出带来的当地政府的十万奖金。当然乡政府,村委会,当地爱心企业和组织的奖金也都已经在路上了。

然后被各级领导会见,并合影留念。当地各级各类学校邀请做励志报告,当然也是名利双收的事情。

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红色横幅,上面用黑体字书写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名字。

学生家里也开始忙碌起来,亲戚邻居都来祝贺,当然也不会空手来。

上面这些待遇还只是刚考上的待遇呢。如果这位同学毕业后觉悟够高选择助力家乡建设,回到当地县城,也会一路高升。

在单位里,学历是个硬条件。有清华北大的名校光环,这位同学的评优晋级,职务晋升都大概率会一路顺风。因为他的学历在小地方太扎眼了,哪个领导不喜欢带着一个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检查工作?几乎不是他需要单位,而是单位需要他了。一个单位有了清华北大毕业生,那简直是给单位脸上贴金呢。

至于找对象,当然不再是问题。

唯学历的环境里,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当地的待遇好的让人几乎不敢相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由网友 向善行 提供的答案: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在我们大山东,皆为大市状元、地级市状元、县级市(包括县、区)状元、省级规范化高中状元、班级第一名(很少有第二名、第三名),均为姣姣者,所以每年高考结束,录取工作开始,欢声雀跃的学校老师、家长、教育系统等开始街头巷议,发自内心的渍渍称道,学生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更是喜上眉梢,记得我们街办上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89年)当时教育局学校老师专门给家长学生道喜送上喜报和现金,初中老师更是细致,说该学生的祖上曾出过贡生,多少代祖上冒出青烟。

九零年我们邻居的女儿考上北大,记得山东实行什么标准分,居说科科满分,女孩子聪明伶俐长的才貌双全,她在高中阶段住在她姑姑家(她姑姑从事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工作,现为级步主任主抓毕业班工作),她姑姑对该生从严治学,没有假期,最多星期六下午让她休半天。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勇夺区状元考取北大,并且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上担纲旗手,每年高考结束谁家孩子考上一本啦,家长有些忘乎所以时,背后总有这样那样的声音人家谁谁北大毕业现在在美国什么科研硅谷,现回到上海花上千万买的别墅(十年前的),位于国际金融中心陆家嘴,今儿身价多少呀?考上清华北大一生的光环连连,耀眼夺目。

由网友 燕园终身学习 提供的答案: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我老家是四川一个比较偏僻的地级市,虽然也属于交通枢纽,入川要冲,但因为川渝地区特有的地形,那里恰好处于盆地的外围,所以山多、水多,经济并不发达,教育并不发达,比起成都、重庆而言,差距很大。虽然恢复高考四十年来,也出了一些北大、清华的学生,但数量很少。每年最多出一两个,有时候还一个也没有。

我家是一个大家庭,亲友之中,从恢复高考后到现在,出了不少大学生,但考上北大的只有一个,是我一个表叔,91年考上北大,学计算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儿,上大学对专业并不敏感,因为考大学很难,能考上是关键,至于什么专业,人们都不关心,反正考上了,国家包分配,前途是有的了。所以,考上大学就要挂横幅、放鞭炮、办酒宴等等。

比考上大学更牛的事情,就是考上北大清华了。表叔考上北大,而且似乎考了全省前几名,据说是市委宣传部、教育局、电视台的人联合出动,专门送录取通知书到家门的。通知书送到家门,放了很大一阵鞭炮(那会儿并不禁止鞭炮),还有大红横幅,上书"热烈祝贺我市XX中学XX同学考取北京大学"。然后是电视记者采访,领导讲话之类。就在现场办了个小型庆祝大会,还奖励了六千元(那会儿六千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自然,城内是挂了大红横幅的。还有电视台、报纸的跟踪采访报道之类。那会儿上大学需要办理户口迁移、粮食户口迁移,表叔这些事情都是相关部门直接办好了送上门的。

据说有当时的市委领导亲口对表叔说,去了北京,要么就留在北京当官,以后家乡人在北京办事,也可以提供一些方便;家乡缺人才,更缺高材生,如果能被分配回来,我们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表叔大学期间,他们家因为出了北大的大学生,政府都给予了关照,得到周围人各种羡慕和尊重。表叔也成了老师们、家长们嘴里常常提到的人,成了孩子们的榜样。

不过,他毕业后,并没有走仕途,而是被分配到了北京一个科研所,过了两年辞职下海,在中关村和大学同学创业,因为懂电脑,哥们几个迅速发达了,在2000年前后赚了数千万,后来又投资北京的房产,收获颇丰。

这几年能考上北大清华同样很难,同样会有亲友祝贺,也有不菲的奖励(据说各种奖励,包括学校奖励,政府奖励等,加起来可以拿到数十万),但荣耀程度似乎不太可能超越当年表叔考上时候的盛况了。

谢谢大佬们阅读,手机打字,欢迎点赞、评论,说出你们知道的相关故事。

由网友 山君Tips 提供的答案:

在我们这儿,一个四五线小县城,如果你考上清华北大并承诺上完学后回家乡发展的话,不仅有钱,还有房。

有人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可是在广泛的四五线小城市里,出一个清华北大还是不得了的事。我们市今年考清华北大的有30个,可是把市区和一个教育强县的学生去掉,我们有2个,有的有1个,还有4个县一个都没有。尽管我们每年能有一两个,但现在还是要挂红条幅宣传的,当地电视台采访,还有一些本地教育机构的采访,这是本地教育局的政绩。

关键只要考上比较不错的大学(985)的学生,一般很少返回家乡工作,宁愿在大城市里漂泊。更不用说北大清华,回当地不说地位怎么样,开个教育结构轻松招满人。

由网友 李哥来说事儿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些佼佼者,因为清华北大每年的招生人数不多,清华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3500人左右,北大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3047人左右,这些人数当中还包括其他国家的330人的留学生,港台奥的一部分,北京本地的一部分,其他的名额分到全国各地后就很少了。

第二: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当地享受的待遇不一样,具体看当地的情况!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如果能考上,我们当地的政府或者教育局给两万块钱左右的奖励,就读的中学给予表扬。再没有其他的,我们这地方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所以不是很稀奇。

第三:有的地方给的多,我看了一个消息,他们有的政府给予10多万的奖励,当地的商会、学校还会给几十万的,真的不错的,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够了,如果是女孩子,出嫁的嫁妆也够了,还有的地方如果考上清华北大,当地村委给他们胸前戴着大红花敲锣打鼓的游街,挺热闹的。

由网友 落叶的声音 提供的答案: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当地享受什么待遇?能考上清华北大,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人,一般本地有很高的奖金,还有一些私企老板会有一些赞助。说到有什么特殊的待遇,就没有了。毕竟是是你个人考上好大学,并不是你为本地或者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由网友 倦游的云 提供的答案:

我们办公室今年来了位清华学霸的妈妈。按政策,城区之间调动是要经过考试的,今年她女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清华,所以直接调过来了。这也是母凭女贵,享受的一点点特殊待遇吧。

一个家庭出一个清华北大生不容易,一个县城出了清华北大生也是不容易的。一旦考上,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当地政府都会重奖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政府奖励五万元,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对杰出人才的奖金,都不会少的。

了解了这些,你真的要相信,知识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

由网友 交大升学小博士 提供的答案:

谢谢你的邀请,这里是教育升学规划小博士为您解答,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在个人专栏发布,敬请关注。

大学既是崇尚自由但是又与学习并重的园地,它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经历。在我们老家那边,算是三线城市吧,教学质量远不及那些一线城市,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很少。如果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通常都会办一场很盛大的升学宴,邀请亲朋好友、老师们前来祝贺。

我们那边,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从高一进校,怀着满腔热血,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注定着他的不平凡。

每一个日日夜夜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迎接三年后的高考,老师们同学们也都披星戴月、寒暑不停。为的是什么?是家长的期盼与老师的厚望。高考过后,看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内心是激动的,

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却没有看到誉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千辛和万苦,甚至要付出眼泪和鲜血。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做守株待兔的人。殊不知如果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

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知识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于勤奋努力。朋友,你准备好吗,准备好你的头脑,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获得成功。

我们这边,一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那他的付出是有多大,有舍才有得。当别人在努力是,他要做到更加的努力,当别人早休息是,他还是斗争在书识的海洋之中。

之所以在我们这边的孩子们考上清华北大会聚办这么隆重的升学宴。不是向别人宣扬,更多的是对他的一个肯定,十年磨一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上清华北大的待遇,学校的奖励,政府的奖励和支持,都是自己通过不断努力换取来的。

当然,就如前面一些教育领域创作者所回答的那样,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些人,在当地享受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层面的,都还是非常不错的。

由网友 职言职觉 提供的答案:

我们老家政府规定: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县政府奖励5万元;考入校友排名前10的985高校,县政府奖励3万元;考入校友排名前20的985高校,县政府奖励2万元;考入其他985高校的,县政府奖励1万元。

除此之外,政府还积极为考入本科以上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联系银行,办理低利率的入学贷款。

另外,各学校、乡镇在县政府奖励的基础上,也进行相应奖励:具体是,奖励数额不少于政府奖励的一半。

比如:考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县政府奖励3万元,学校奖励1.5万元,乡镇奖励1.5万元,该考生可以得到奖励金6万元,足够缴纳4年的大学学费了。

另外,个别稍微有钱的村,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数额不多,也就是几百一千左右。

因此,学生只要好好读书,考入好的学校,既不用担心学费问题,还有额外的奖励金。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