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袁安凡 提供的答案:
雍正只杀年羹尧,放过岳钟琪的主要原因是西北未完全平定,仍需要一个强力的军事将领坐镇,而当时岳岳钟琪正是年羹尧的副手,在处置年羹尧的过程中岳钟琪也是雍正的重点拉拢对象,在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时才接任川陕总督,岳钟琪的为人也更加谨慎低调,对雍正帝也更加忠心。
岳钟琪作为年羹尧的副手和接班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出身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是汉军镶白旗(后抬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曾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后出使朝鲜,归国后外放四川巡抚,此时的四川提督正是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
岳钟琪(1686年—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南宋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岳钟琪通过捐官被任为候补同知,后因边地战事频仍,加之自幼喜爱军事,岳钟琪请求由文职改作武职,康熙帝钦点他以游击衔赴军营,实授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
两人相比,年羹尧比岳钟琪大7岁,无论出身还是仕途起点都要比岳钟琪要高。
二、军事才能
年羹尧和岳钟琪都崛起于康熙朝,两人在康熙朝西藏的战役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并得到了升迁。
年羹尧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四川总督,在驱准保藏之役(驱逐盘踞西藏的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年羹尧积极表现,保障后勤供给,为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升任川陕总督。
岳钟琪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禵率领下参与清安定西藏之战(击败占扰西藏的准噶尔部,安定西藏的重要战争),康熙六十年(1721年),岳钟琪奉旨率师平定郭罗克(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上中下三部落反清叛乱,被授于拜他喇布勒哈番(即骑都尉)世职。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的台吉罗卜藏丹津纠集吹克诺木齐、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扎布等大小台吉,聚兵十余万人叛乱,屡犯西北边陲重镇西宁,劫持了亲王察尔罕丹津,扣留并杀害朝廷派去调和的钦差大臣。雍正帝下旨授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挥师西征。
在两人的通力合作下,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击溃罗卜藏丹津主力,平定青海。
此时相比较来说,年羹尧是军队的统帅,而岳钟琪则是冲阵杀敌的武将。
三、官场表现
年羹尧自大喜功,结党营私,插手朝廷的人事任命和财政工作。在平叛期间,年羹尧就不断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为他保荐的人员加官晋爵,而每次推荐的官员之多,吏部不得已为其专立一档,谓之"年选"。年羹尧屡次请求免除川、陕各项赔补,并免除陕西亏空官员就地解职的处罚。最后雍正帝为保证西北局势,也不得不批准同意。
年羹尧被雍正召回京中后,却也不知收敛,更加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甚至在京中招权揽势,四处插手各项政务,宣扬自己的权威、功绩,连他的家仆也倚仗主势,作威作福。
这让众大臣开始忍无可忍,不断的弹劾年羹尧,雍正帝也逐渐失去了对年羹尧的信任,准备开始针对年羹尧,他拉拢了曾与年羹尧过从甚密的史贻直、伊都立以及年羹尧的政敌四川巡抚蔡珽等人,其中重点拉拢的就是是年羹尧的副手岳钟琪,年羹尧离陕之前与岳钟琪几次私人对话的内容都被岳钟琪一一上奏给雍正皇帝。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雍正帝免去年羹尧川陕总督兼抚远大将军之职,调任杭州将军,而岳钟琪则接任川陕总督。
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十一日 ,议政王大臣、刑部上奏年羹尧大罪九十二款,包括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六、贪黩之罪十八、侵蚀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雍正帝派遣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步军统领阿齐图向年羹尧宣判死刑,称九十二款大罪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平定青海之功,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岳钟琪为人则谨慎低调,不断的向雍正帝靠拢,证明自己的忠心。
雍正五年(1727年),寄居四川的湖广人卢宗汉散播谣言,称岳钟琪将以川陕兵造反。岳钟琪马上向雍正帝奏陈此事,雍正帝命巡抚黄炳、提督黄廷桂严查,最后查出是寄居四川的湖广人卢宗所为,于是将其处斩。
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靖州秀才曾静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并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人,为宋、明二朝复仇。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抓捕二人,引发吕留良案。
从官场表现上来说,年羹尧有着一颗权臣之心,不断的在挑衅皇帝的权威,一步一步的将自己推向绝境。岳钟琪则是不断向雍正帝靠拢,忠心耿耿。
四、西北再乱
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科尔沁、喀尔喀草原再次发生叛乱,岳钟琪再次带兵出征,这也证明了雍正帝的远见,有着岳钟琪这名悍将的坐镇,平定叛乱自然不在话下。
五、总结
事实证明,雍正只杀年羹尧,放过岳钟琪是一个高明而又正确的选择,不仅拉拢了一名忠心耿耿的悍将,同时也保障了朝局和西北的稳定。
由网友 古今通史 提供的答案:
我始终认为,年羹尧没死才是雍正帝虚以为蛇的权宜之计,捧杀年羹尧才是雍正帝早已打定的主意,在潜邸的时候胤禛就曾骂年羹尧"丧心病狂"。
就拿"无人臣礼"来说,年羹尧的脾性雍正帝在潜邸的时候就领教过,年遐龄拜入胤禛摁下算是有些眼力,当时来说,主仆名分已定。
年羹尧是一等一的人才,不到三十岁的四川巡抚,这在当时让人根本无法想象,然后一路飙升,在地方上简直成了土皇帝,军政一把抓,手里还攥着定西将军印,这风头出得,亲爹也得眼红。
年羹尧好像后悔拜错了门,自己大红人一枚拜入胤禛这个没啥出息的亲王门下,有碍前途,可惜没有后悔药可吃,当时谁也没想到日后的胤禛能当皇帝,年羹尧这心里一不平衡就开始"无人臣礼"了,按说年羹尧是汉军八旗,应该自称奴才,但是他和胤禛却自称官职,这就是大不敬,为此胤禛真急过眼,当时就已经看透了年羹尧的德行。
半年多没个请安折子,胤禛生母大寿,阿哥婚礼,年羹尧也是只字全无,这哪里是奴才,还不如个外人,当时的胤禛就已经气得不行,责令年羹尧把带去四川10岁以上的子侄全部送回京师,理由是"担心他们学了你无父无君的德行。",其实就是连老带小都被胤禛当做威胁工具。
纵观胤禛一生,好则掏心掏肺,歹则睚眦必报,性子里没有几分隐忍,记仇恒久远,一事永流传,但康熙末期毕竟自己还不掌权,如果对地方大员动手很可能引起康熙帝的不满,而到了雍正帝执政初期,没有几个人是和自己站一起的,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说雍正帝是惊弓之鸟也不为过。
田文镜、李卫这些人能够光速升迁,可不是雍正帝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朝堂暗流涌动雍正无人可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雍正是篡位获取皇权,听闻消息连亲娘德妃愣住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胤禩集团已经到了绝不苟活悍不畏死的程度,四下传扬雍正得位不正,甚至还妄图拾起议政王大臣会议这块鸡肋来架空雍正,那时候的雍正帝内忧外患,初时能用得上的也不过寥寥几人,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
年羹尧又是主军事,内忧如果再加上外患,雍正大概就不用活了,所以对年羹尧不得不用,捏着鼻子那种,他知道年羹尧自大的脾性,所以才百般......算得上讨好了吧。
本来年羹尧是要等到雍正大定的时候才处理的,没想到雍正帝的"讨好"助长了歪风邪气,所以雍正不得不提前下手。
这位仁兄还是一如既往的无人臣礼,在皇帝面前也没个坐像,以前是对主子不敬,现在就是对皇帝不敬了,俨然雍正朝已经容不下那么大一个人才了,蒙古王公甚至额驸都要下跪行礼,直隶总督也是如此,到了北京王公一下全部跪迎,就连皇帝的侍卫也没放过,下马替他拿马鞭,上马还得托扶他一把,外加"年选"、"朋党"真是狂得没谁了,而朋党是雍正帝最忌讳的。
不用分析雍正帝的心路,他也不是过河拆桥,因为别管怎么算,年羹尧也是个死,咱们省些篇幅好了。年羹尧但凡有岳钟琪一半德行,雍正帝薨了他都死不了,搞不好还有机会祸害祸害乾隆帝,顺便会会和珅。
岳钟琪呢,虽然也不大让人省心,但比年羹尧好上很多了。
雍正让胤祥提点岳钟琪,要加入汉军八旗,否则雍正帝也扛不住雪花一般落在桌案上的弹劾折子,年羹尧没事,那是因为他是汉军镶黄旗,而且又是雍正的藩邸旧臣,当然没人说什么。
岳钟琪可不行,谁不知道岳飞抗金,那个"金"就是女真人,满洲人的前称,让岳飞的子孙当抚远大将军,满洲的皇亲贵胄们担心岳钟琪图谋不轨,当然这只是弹劾说法中的一种,最主要的是岳钟琪的身份问题,但是岳钟琪不想入旗,无非是考虑涉及家族的名声问题,这是一次忤逆,但还算好,胤祥还活着,替他遮过去了。
但是后来的攻讦越来越激烈,以鄂尔泰为首的大臣不断攻击岳钟琪的能力问题,雍正帝不傻当然能想通其中关节,有的是因为满洲武官跋扈无能,有的是不尊将令,有的纯粹是暗流涌动有人策划。
但是出于两点原因岳钟琪必须要倒霉,一是特磊事件雍正帝被骗,白白失去了一年多最珍贵的进攻时间,准噶尔针对清军的进攻进行了一年多的专项防御筹备,造成雍正到死也没能真正平复准噶尔,二是给过岳钟琪入旗的机会,岳钟琪没有把握,面对越来越浓重的恨意,雍正帝无法真正对抗整个满洲大员和皇亲贵胄的压力,所以最终还是要岳钟琪顶雷背锅,雍正帝是不会出什么罪己诏的。
说是岳钟琪获罪,其实就是找茬,岳钟琪没有那么重的罪,如果深究的话指不定谁倒霉呢,但是雍正下手办的是岳钟琪,不是讲什么道理,欲加之罪,无论如何岳钟琪都要"伏法"。
雍正看起来挺扶植汉臣,其实都一样的,岳钟琪的地位在他心里不如个满洲副参领,而且也差不多到时候了,毕竟岳钟琪一个汉人将军掌管军权时间也太久了,雍正不放心,曾静案更是让雍正难以忘怀,这次没反,下次呢......
但是岳钟琪是个什么品性的人,雍正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逢满必蔫,执行军令对汉人军官挺狠,但是遇到查廪这样的,宁可让汉人军官背锅抵命也没敢动查廪一根汗毛。
比如曾静案,吓得岳钟琪没完没了的跟雍正帝解释。
可是把雍正帝愁坏了,他也看出来岳钟琪吓坏了,到底怎么安抚呢,雍正帝费尽了心思,就差诅咒发誓带上全家了,这样的岳钟琪他怎么会杀。
他们的差别在于一个压不住,一个乖宝宝,岳钟琪这忠心表的也没谁了,雍正帝看似手狠,其实分跟谁,这反正面都体现在年羹尧身上了,至于岳钟琪,雍正帝虽然嫌他"不识抬举",竟然不按自己的意思加入汉军八旗,但毕竟有战功在身,多年来那么多战功怎么杀。
鄂尔泰一群人也没到必须弄死岳钟琪的地步,主要还是岳钟琪的身份问题,位子也需要让一让,死不死的无所谓。对雍正来说,本来就是烦莫须有,再说了,打仗10次,就输一次人就被砍死了,谁还当将军,你以后用谁去。
由网友 炒米视角 提供的答案:
岳钟琪其人无论在正史里,还是《雍正王朝》里,都和年羹尧有着莫大的关系。
雍正元年跟随年羹尧出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驻扎于归德堡,切断敌军入川、入藏的后路;以及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平定青海都是由岳钟琪部完成的。
岳钟琪这个角色在正史里,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年羹尧的亲信,但是随年羹尧出征,从任务布置与安排上,都是非亲信不可为的。
但是岳钟琪在《雍正王朝》里显得还是比较有心机的。
从江夏镇的事情上,岳钟琪用刀划破脸,就足见其心机之重。既能完美实现上司的意图,又能规避职责风险,且能对未知的风险作出及时的预判。
岳钟琪和年羹尧的关系也相对比较微妙,江夏镇其他参与事情的兵勇都赏了500两银子,而唯独对岳钟琪的赏赐,年羹尧只字未提。这里不提反而说明岳钟琪是其嫡系亲信,应该是拿股份的,运回四川再分的。
雍正之所以在铲除年羹尧的同时,没有一并收拾岳钟琪,根据《雍正王朝》剧情分析,是有如下原因的。
首先,岳钟琪是雍正埋在年羹尧身边一颗比较深的棋子。
在西宁,陕西巡抚范时捷(正史中是年羹尧的亲信)在跟年羹尧要帐篷等军资无果后,透露了其向岳钟琪汇报过,使得年羹尧暴跳如雷。这说明,在权力方面即便是最亲的亲信,年羹尧也绝对不会让他人染指,更别提分享。
雍正正是看准了这层关系,才将岳钟琪收入囊中的。岳钟琪本身有很强的统兵能力,但是面对年羹尧,虽然自己是副帅,也只能是奴仆。而能给权力给岳钟琪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雍正。
其次,当时西北虽然叛乱已平,但是罗卜藏丹津逃窜,余乱尚在,需要有人坐镇。
很显然岳钟琪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本身岳钟琪就是四川人,出身武将世家,在西北属于本土制敌,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对年羹尧的军队更熟悉。
而所谓的"余乱未平"本身就是边军"养寇自重"的惯用手段。这事无法挑明,只要不过分,历朝历代朝廷往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岳钟琪在,本质上也就是朝廷有"小辫子"可抓。
再次,岳钟琪虽然在西北有很大的实权,但是比起年羹尧,实权要小得多,威胁自然小更多。
在年羹尧被剥夺兵权之后,由岳钟琪接任,授了一个"征西大将军"的职位(这是电视剧编撰的,正史中没有)。岳钟琪虽然说接替了年羹尧,但是资历与威望毕竟无法和年羹尧并驾齐驱。
所以岳钟琪是不可能形成年羹尧在西北形成的那个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状态。自然也不会对朝廷形成实质性威胁。
但本质上为什么岳钟琪很难形成年羹尧那么大势力的原因,用正史里的岳钟琪实授的官职可以说明问题。
正史中,雍正3年,岳钟琪被升任川陕总督(《雍正王朝》里叫陕甘总督)接替年羹尧主持西北局势。但雍正收回了抚远大将军的印信,并未授岳钟琪为抚远大将军,而是加了兵部尚书衔。这本质上岳钟琪就无法形成像年羹尧那么大的权势的。
"川陕总督"只是年羹尧众多职务里,相对实权的一个。的确西北四省的军事、民政岳钟琪都有权利管辖。但是此外的更大的用兵权,粮饷监督权,以及西北人事决定权,岳钟琪实际上并不掌握了。
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的心情,理论上和祖大寿亲眼看着袁崇焕被拿下,自己接受关宁铁骑那感觉是一样的,心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由网友 梁老师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咋说呢?其实说道根子上,无论是年羹尧年大将军,还是岳钟琪岳老前辈,能耐再怎么大,这都是雍正手里边的棋子。
为什么杀年羹尧,而留下岳钟琪?简单的说,那是因为年羹尧该死,岳钟琪还有用。
如果您要了解的更加详细一点,不妨听俺给大家伙唠叨唠叨这事。
年羹尧该死
老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年羹尧的军事才能您别说搁到雍正朝,您就算搁到整个清朝的历史,那都属于排的上号的存在,说他是军事大家,这一点都不为过。
而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时段,就没几天消停的,几本上天天的打。就雍正手上这日子还算好点,但西部尤其是青海这块还是受到了来自蒙古的骚扰。
总之雍正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这地方的骚扰,就给予了年羹尧很大的权柄。
什么川陕总督啦,什么抚远大将军啦等等,雍正把这帽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给年羹尧,这当中有实权的,有虚职都是可以嘚瑟的。
其中这川陕总督属于地方实权派,这就是割地一方的大佬,那叫封疆大吏。
而这抚远大将军那更胜一筹,就这帽子才是年羹尧能够蹲在西部好一顿嘚瑟的根源所在。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这抚远大将军是干嘛的?"
干嘛的?整个清朝压根就没这设置,这就是一顶临时的帽子。
说道这里估计小伙伴们乐的后槽牙都秃噜皮了:"整半天是一顶临时的,有啥权利呢?"
这您可就错了,正因为他的权利实在是太大,所以才是临时的。
整个清朝掐头去尾拢共就九个抚远大将军,就这职位一般人都捞不着,这都得有着皇室血统的人才能戴上,年羹尧这属于特例。
说的再明白一点,这抚远大将军比所谓的钦差都高一级,杀一个地方大员这都不用通知皇帝,直接拿刀子捅,皇帝也不会秋后算账。
那么清朝为嘛会设置这样的一个官呢?
说道根本原因,这就是清朝文武分制,文官你就算是吼破了喉咙武官他都不带鸟你的,武官就算是拿刀架在文官的脖子上,文官翻着大白眼一句:"你管的着嘛?滚!"
这两位如果越界了,皇帝不管你谁对,先把你越界的拿下。
那么这个结果要是遇到打仗,可就要了命喽,武官要钱要粮,文官说:"等着!"
你等着吧!你的营盘都饿死人了,这文官摇摇晃晃也就来了。
这仗也就不用打了,大家伙一起摇小白旗这不就完事了吗?
所以抚远大将军这就横空出世了,也就是说年羹尧凭借这帽子可以挟制地方上的文武官员。
你说厉害不厉害,这要是有点啥土壤的话,尾大不掉整成一方诸侯这都未尝不可啊!
这还不算,雍正还给予了年羹尧直接参与朝政的权利,什么官员的优劣,吏治的革新,这种事都可以不经过别的部门直接捅到雍正的案头。
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年羹尧所管理的辖区,您别说芝麻绿豆的小官,就算是品级高的任免这都是年羹尧一句话的事。
这不后来还蔓延到了朝堂对各地方的任免,这就已经超出了他的管辖范围,美其名曰叫年选,比朝堂选下来的都有优先任用的待遇。
想当年康熙朝的时候,吴三桂不就有个西选吗?最后被康熙碎成了渣渣。年羹尧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离着该死不远了。
这事整到最后,蒙古草原上的什么王公,什么额驸见到了年羹尧这都的行跪拜礼。
蒙古这块能靠过来的,这都属于雍正的政治盟友,跪拜这也得跪雍正啊,这倒好被年羹尧截胡了。
在有,年羹尧回京,这王公以下的官,这都跪地上来迎接年羹尧才成,不然啊不乐意。
王公大臣不跪就不跪,但他们向老年问声好,老年就点个头而已。
这装的那叫个高大尚啊!没谁了!
那么雍正能够一直忍着年羹尧,是因为西北这块他真的找不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将军,不忍也得忍着。
但西北战事差不多的时候,其实年羹尧也意识到了雍正要下手,所以就有了养寇自重的想法。
但雍正可不会给他坐大的机会了,所以就下手了,年羹尧必须死,他不死,就这么继续折腾下去,死的可就是雍正了。
西北军费花不起喽!
当年康熙拿吴三桂开刀,何尝不是吴三桂啥都不干,拿走了天下一半的收入。
这俩人的境况何其相似。
岳钟琪不能死
是啊,年羹尧留了后手来了个养寇自重,那么也就意味着西北这事压根就没有从根子上解决。
也就是说,西北这块还得有人守着。年羹尧没了,作为替代品岳钟琪可就上线了。
岳钟琪的军事才能似乎不显,其实他的能力不比年羹尧差,只是他没有年羹尧那么大的权限而已。
举例说明,岳钟琪后来被雪藏了,到了乾隆十三年的时候,大小金川叛乱。
乾隆手下大将平定大金川叛乱,那打了多少回,压根就拿不下。没法子这才把已经六十二岁的岳钟琪请来,就这时间点岳钟琪离开官场已经有十好几年了。
结果岳钟琪穿着官服就带着十三个人,进入叛军的大营,和那叛乱的土司一顿老酒喝的天昏地暗,愣是在人家的大营里睡了一夜。
得咧!第二天这大金川叛乱就圆满结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别人看不出大金川叛乱的根源,而岳钟琪就看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合格军事家的才能。
所以岳钟琪足以替代年羹尧的地位。
而岳钟琪的能力是有的,所以不可不防,但岳钟琪足够的谨小慎微,当年曾静找岳钟琪鼓动他造反,岳钟琪第一个就把这事举报了。
所以后来岳钟琪因为军事失误,被判处斩立决,被雍正改成了斩监侯,三年后释放回家做了一个平凡的庶人。
直到乾隆朝再被启用。
所以岳钟琪之所以没有被杀,还是因为雍正还需要一个能打仗的将军,一股脑全杀了,用的时候就瞎了。
而岳钟琪可没有年羹尧的跋扈,而且足够的忠心,这也是他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由网友 闻学天史 提供的答案:
年羹尧腹有良谋,难得的将才,不到三十岁就当四川巡抚,年羹尧虽是胤禛的包衣奴才,但"野心"很大,当时四爷胤禛还是亲王的时候,差点摁不住这个"自大"的奴才。后来雍正继位后,年羹尧一路飙升,手攥军权,那架势风光啊,百官跪迎,"无人臣礼",君臣名分几乎荡然无存。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年羹尧身为一名汉族将领,能成为身居高位,并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封疆大吏,可见能力强大,同时也独揽大权,这也正是雍正捧杀年羹尧早已打定的主意。
年羹尧最为高光的时刻,还是他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威震西北,简直成了地方的"土皇帝",此时红得发紫,享誉朝野!因此,雍正对年羹尧下手是意料之中的事。
年羹尧"野心",自始至终掩盖不住,才导致他走向灭亡之路
当时胤禛就说,年羹尧根本就不把他当主子,对拜入胤禛这个冷门下,似乎满足不了年羹尧的"野心"。但后来,胤禛出奇的脱颖而出,坐上了皇位,年羹尧也随之雍正的恩宠飙升。
对于胤禛能顺利当上皇帝,民间也广流传"内靠隆科多,外靠年羹尧"的之说。所以作为拥护胤禛的大功臣,年羹尧开始居功自傲,"无人臣礼"了。
年羹尧是胤禛府邸的包衣奴才,按理说,他应该自称奴才,但是他跟雍正称呼为官职。这是对主子大有不敬之意,胤禛总算看清年羹尧的"野心"了,他的心早就不在他这"小庙"里。
而且自从到四川任命后,大半年都没有给主子请安和问候,甚至雍正的生母大寿,和阿哥们的婚礼,年羹尧只字不问。胤禛一生气,立马找借口把年羹尧的家眷10岁以上的子侄全部令回京城,胤禛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当威胁工具,牵制年羹尧。
雍正继位后,执政初期,外臣能用的人寥寥无几,当时老十四胤禵还在西北"大将军王"统帅军队,这对雍正的威胁太大。因此,雍正还要靠自己的心腹年羹尧,接替老十四胤禵职务。
雍正坐上皇位,虽然大局已定,但"九子夺嫡"余波未平,"八爷党"到处制造麻烦,还四下传扬雍正得位不正,满朝文武都觉得雍正篡位获取皇权,连自己亲娘德妃都愣住半天,对他产生质疑。朝堂中暗流涌动无人可用,所以雍正急于培养自己的心腹官员,上台第一时间就提携李卫和田文镜光速升迁。
而年羹尧就更不用说了,不得不重用,对年羹尧"有求必应,有功必赏",宠爱的没型,所以助长他后来的"歪风邪气",暗箱操作"年选"、"朋党"等,而朋党又是雍正最忌讳的。还有更离谱的是礼仪上的僭越,学皇帝"翻牌子",这可是只有皇帝才拥有的特权,说年羹尧把自己当成"第二个皇帝"都不为过。
而且生活铺张浪费,极度奢靡,年羹尧吃饭,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美食,还要听乐队伴奏。年羹尧敢这么做完全是靠雍正的庇护,年羹尧虽说专横跋扈,但此时还没威胁到雍正的能力。但作为皇帝怎么会容忍臣子僭越,这让皇帝的皇权何存?
年羹尧西北作战期间,雍正考虑军事要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采取措施。但是西北大捷后,雍正皇帝便开始对年羹尧下手了。
但年羹尧还不自知,一如既往"无人臣礼",以前只是对主子不敬,现在成了对皇帝不敬。文武官员、蒙古王公,都要下跪行礼,就连皇帝的侍卫都不放过,替他牵马,使唤来使唤去的。如果年羹尧懂得帝王心术,他还会这样飞扬跋扈,大摇大摆接受这莫大的跪迎吗?
年羹尧这德行,从他一出场就注定要中途被雍正"干掉",他但凡有岳钟琪一半德行,不自己找死,也许他还能图个善终,但他却不,非得要找死。后来被雍正清算,文武百官都在旁边喊打喊杀,下场有点凄凉……
岳钟琪能躲过一劫,人家可是听话的"乖宝宝",为人低调,懂得君臣之道
年羹尧被赐死,最根本原因,一是他的汉族出身,满清皇帝对汉人是天然不信任,所以他必死;二是飞扬跋扈,功高盖主,自己找死。
而岳钟琪不管历史还是《雍正王朝》中,为人都是很低调的,早在康熙年间,立过大功,曾与十四阿哥胤禵一起平定妄阿拉布坦叛乱,直接升到四川提督。接着就是积极配合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再次立下汗马功劳。年羹尧倒台后,岳钟琪成为年羹尧的继任者。
岳钟琪同样是汉族身份,而且还是抗金岳飞的后代,因为身份特殊,雍正让老十三胤祥提点岳钟琪,让他加入汉军八旗,但是岳钟琪拒绝入旗,要知道这一入旗,涉及到自己家族的名声问题,这是一次忤逆,于是雍正对他有了很浓的恨意。
西北虽然叛乱平息,但余乱尚在,还需要有人坐镇,因此就由岳钟琪继任。到了岳钟琪接管"川陕总督"时,虽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但岳钟琪不像年羹尧,雍正下放绝对的实权。虽然岳钟琪在西北四省的军事和民政方面都有权利管辖,但事实上用兵和人事调动权,以及西北的后勤督权,岳钟琪实际上并没有掌握。
就在岳钟琪接管西北大将军后,生怕重蹈年羹尧的覆辙,处处谨小慎微,但岳钟琪的身份问题,满洲大臣就不断弹折子,让岳飞的子孙当抚远大将军,担心岳钟琪日后会图谋不轨,满人的皇亲贵胄们攻讦越发激烈,但雍正总不能"莫须有"的把岳钟琪杀头吧?
不过自从发生"曾静逆案"后,让雍正起了猜忌之心,这一次不反,也保不齐下次不会啊。其实雍正还是忌惮岳钟琪的汉臣身份,毕竟岳钟琪一个汉人将军掌管这么久军权,如有二心,也够雍正受的,所以雍正肯定不放心啊。
要说岳钟琪的倒霉事也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前提点岳钟琪加入汉军八旗,岳钟琪没答应,被满洲大员和皇亲贵胄不断弹劾,雍正扛不住压力。这一次又是小规模战败,当时攻打准噶尔策零,战略上的失误,中了圈套,导致清军失去了进攻的最佳时间,导致战败,所以以鄂尔泰为首的大臣不断弹劾岳钟琪的能力问题。
于是雍正下手办岳钟琪,以"攻敌不速,用人不当"为由,将岳钟琪降职问罪,最终岳钟琪还是当了"背锅",欲加之罪,起初判为"斩立决",后来又改为"斩监候",无论如何岳钟琪都要"伏法",才能平息满洲大员和皇亲贵胄不满的声音。
雍正后来放过岳钟琪,除了他的特殊身世外,还有就是岳钟琪品性和官风。就"曾静事件",差点把岳钟琪吓半死了好吗,惊得一身冷汗,于是岳钟琪为了表忠心,不仅直接揭发曾静罪行,还不断地向雍正解释。
岳钟琪这忠心表的也没谁了,雍正也是拿他没办法,费劲苦心不断安抚岳钟琪恐慌的情绪,批奏折上写满满的,就差诅咒发誓带上全家了,这样的岳钟琪他怎么会杀。
而且岳钟琪看清局势,知道"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所以年羹尧和岳钟琪的区别在于一个高调压不住的"土皇帝",一个低调听话的"乖宝宝",雍正虽然手段狠,但要分放谁身上,对于政敌和年羹尧这德行的,按李卫的话说:"要是换别人,十个年羹尧都死了"。
至于鄂尔泰和李广驷等人,他们跟岳钟琪也没有什么仇怨,主要是他身份的问题,只要位置腾出来,没必要非得弄死他不可。对于岳钟琪"不识抬举"的态度,没有按雍正的心愿加入汉军八旗,让雍正产生恨意,但毕竟他有赫赫战功在身,杀不得啊,不像年羹尧非死不可!
再说了,岳钟琪可没有年羹尧的跋扈,而且足够的忠心,死心塌地地臣服了满清。雍正也考虑以后还需要一个能打仗的将军,要是一股作气全杀了,那以后还有谁可用?
此后,岳钟琪被释放回家做了一个平凡的庶人。直到乾隆朝再被启用,岳钟琪再出山发挥余热……
结语
不管岳钟琪也好,年羹尧也罢,都是替皇帝打工的,皇帝高兴就用你,不高兴就有有人取代你,而年羹尧不仅没有认不清这个事实,还不收敛锋芒,仗着雍正的宠爱,骄横跋扈,把自己当成"第二皇帝",要知道"天无二日",皇帝岂能容你这么干?对于岳钟琪,雍正只想收回他的权力,将他拿下并就此囚禁,并不想要他的性命,可以说,也算是雍正"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方式。
—End—
由网友 蓝风破晓 提供的答案:
公元1732年年底,岳钟琪因为"误国负恩"被雍正拘禁,两年后,兵部判了岳钟琪"斩绝"。
很多人以为,这岳钟琪会走年羹尧一样的老路。
但是,岳钟琪活了下来。
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还不错。最后在1754年去世,享年68岁。
在那个社会,能活68岁,已经算是高寿了。
问题来了:曾经的年羹尧被捕入狱,最后被迫自尽。但同样遭到监禁并判了"斩绝"的岳钟琪,却活了下来,雍正为什么放过了岳钟琪?
是因为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吗?
1、年羹尧做人太狂,岳钟琪做人比较稳当
(1)年羹尧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膨胀到不行,俨然皇帝老大,他老二
年羹尧的父亲是年遐龄,此人最高官至湖广巡抚,然后在任上退休了。
按理来说,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应该知进退,明大体。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年羹尧这柄康熙和雍正的"利刃",能力极强,做出了不少功绩,康熙离世前,年羹尧已经是陕甘总督了。但最后却走上了不归路。
一切皆有原因!
雍正1722年上位,1723年,年羹尧开始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授予其"抚远大将军"之位。
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职位到底有多重要。一般来说,汉人很少被安排这么重要的职位。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年羹尧俨然是武将中的老大,连雍正都要给他三分薄面。
过大的权力,让年羹尧迷失了自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别人见了他就应该低头三分,毕恭毕敬。
当时,连王公贵族见了年羹尧都要行大礼,更不要说是寻常官员了。和雍正在一起,年羹尧也是不注重礼仪。
总之,年羹尧的官当得越来越大了,他自己也逐渐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膨胀得过分了。这就是毁灭的前奏。
我们再看看岳钟琪。
(2)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比较稳当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世孙。
岳飞是谁?忠义双全的将军,岳家的后人自然底蕴深厚。岳钟琪的父亲是四川提督岳升龙。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和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基本上一个级别,都是省部级官员。
不过,年羹尧比岳钟琪长七岁。
年龄不是问题,按理来说,年轻的应该做事更狂。
可是,岳钟琪在23岁就有了后补知府的资格,这是年少得志啊,但人家很稳。
1717年,老十四作为大将军王,开拔西北,岳钟琪跟随前往,而且担任了一个副将,是十四爷身边得力的帮手。
在此期间,岳钟琪立功不少,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1721年,康熙授予表现优秀的岳钟琪"骑都尉"一职。这很明显,岳钟琪得到了康熙老爷子的认可。
1723年,岳钟琪成为了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跟随年羹尧挥师西征。
从这段经历来看,岳钟琪表现很稳定,当然,可能也和他老是当副手有关。
虽然,后来雍正把他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但那是因为"战争发挥失利"。
总体来说,岳钟琪的特点是:做人做事稳当,完全没有年羹尧那种狂劲。
因为做人做事的完全不同,导致了太狂的年羹尧被推上了断头台,而比较稳当的岳钟琪在后面避免了灾难。
这是原因之一。
2、年羹尧影响朝廷的运转,岳钟琪没有太大的影响
雍正参与了九子夺嫡,能够顺利上位,有这么两个人不能忽视,一个就是年羹尧,另一个就是隆科多。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比帮助一个皇帝平稳上位更为有功的了。
但是,很快,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有些膨胀了,这两人对朝廷用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隆科多先后作为九门提督、吏部尚书,特别是担任吏部尚书时,影响着很多人的升迁。因此,人们对隆科多选拔人才的事称为"佟选"。(这里不多介绍隆科多了)
而年羹尧作为西北重臣,完全以一己之力影响着北方各地的人员使用,而且,一个推荐人才的折子上去,就是推荐很多人。可以这么说,年羹尧严重影响朝廷的用人,他选拔人的事情人们称之为"年选"。
如果你是皇帝,碰到如此人物怎么办?这不是影响朝政吗?这不是强行从皇帝这里分权吗?
起初,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所作所为是忍着的,毕竟,上任之后不久,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还得年羹尧平定呢!
等到叛乱平息了,年羹尧影响朝政的行为还没收敛。这样的事,一次两次可以,多了以后,雍正不烦吗?即算雍正不烦,能架住他人秘奏吗?
可以这样说,年羹尧影响朝廷用人的举动,犯了大忌,不下台都难。
反观岳钟琪,对于朝廷用人,对于朝廷的大的策略,并没有明显的干预。
可以这样说,岳钟琪一直知道自己是谁,哪怕是当了重臣,当了陕甘总督,依然能够明白自己的使命,做好一方管理,做好雍正交给的一个个任务。
仕途当中就是这样,手不要伸得太长,太长终被剁手,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哪些是权力范围内的事情,哪些是权力范围外的事情,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
年羹尧和岳钟琪的例子,说明了"恪守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岳钟琪为何后来也会被关进监狱?
不着急,我们接下来讲这事。
3、年羹尧被收监是犯了92条大罪,岳钟琪的大罪是"误国忘恩"
年羹尧太狂,犯的罪太多,死罪都不是一条两条的,92项大罪中,包括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也就是说,年羹尧犯的罪,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而岳钟琪做错了两点:
一是得罪了人。
骗捕了靖州秀才曾静和门人张熙,并诱发了吕留良案。雍正是高兴了,但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会在未来给他使绊子。
二是,战场上的罪。
因为在西北平定葛尔丹策零(葛尔丹的侄子)过程中,岳钟琪的指挥频频失误,造成了好几万人马的伤亡。对于这个,雍正当时就批了几个字: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那是1732年。
当年年底,岳钟琪被召回,副将张广泗接了宁远大将军的大印。
回去后,张广泗和内阁大臣鄂尔泰的弹劾也来了,岳钟琪就此被军部监禁,这一关就是近两年,这期间,一直没处理此事。
1734年的10月,兵部判了岳钟琪"斩立决"。这结果,岳钟琪自己都没想到。
可想而知,岳钟琪显然是得罪了不少人的。
看到兵部的处理方案,雍正前思后想,岳钟琪除了战场指挥失误,没什么大错,念及曾经进西藏、平青海的功劳,改"斩决"为"斩监候"。
简单说,就是"死刑"改为了"死缓"。
过了一年,岳钟琪还没有被处理死刑,雍正驾崩了,乾隆上台了。
乾隆认为岳钟琪是个人才,不应该有此待遇,在1737年直接释放了。就此,岳钟琪成了平民。
又过了11年,乾隆决定启用岳钟琪,让他去平定大金川之乱。
岳钟琪表现不错,很快平定了叛乱。之后,在六十多高龄,屡屡为乾隆平叛,很是受乾隆重用。
1754年,68岁的岳钟琪病逝。
比起年羹尧,岳钟琪算是善终了。
将军指挥失误,这是没有办法杜绝的事情,谁也无法保证一辈子打胜仗,但是,利用一己之力影响朝政,那罪大了去了。
总而言之,年羹尧和岳钟琪相比,年羹尧更狂、更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罪责太多,他不死太难了!
如果真的对岳钟琪实施了斩立决,那才是冤枉呢!
雍正的眼睛还是亮着呢!
由网友 方之城 提供的答案:
对雍正来说,年羹尧是政治威胁,而岳钟琪是职业将军,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人必须剪除,而岳钟琪作为西北大营合格的军事继承者,是雍正最能依仗的将军,更何况雍正对岳钟琪的防范一直都有。
岳钟琪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直系子孙(三子岳震的后裔),可以说岳氏家族除了岳飞外,就是岳钟琪是著名的军事人才,甚至在某种功业上比其祖先岳飞成就更高。岳钟琪是大清260年里少有的著名将领,可以与豪格、年羹尧、阿桂、曾格林沁等满清将领齐名。
岳钟琪的名气还真是打出来的,不过他一开始并不是职业军人,而且是文官,而且还是通过捐官得到来的,说白了,就是买的个官当,不过他的父亲是高官,四川提督岳升龙。
岳钟琪在康熙五十年由文职改行成了武将,主要是他喜欢军事,更是因为当时四川周边不太平,时有叛乱发生,岳钟琪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四川松潘的游击将军,他自入了武职,就一直活跃在平叛的第一线,几乎在康熙、雍正时代,哪个地方有叛乱,哪里就有岳钟琪的身影,要么给人打下手,要么自己扛大旗。
岳钟琪真正从一名中高层将领做到军中大员,封疆大吏,还全靠年羹尧,因为年羹尧被雍正除了。
年羹尧不但是个军事天才,更是个政治高手,他在朝中权力染缸里左腾右挪,混得风生水起,从雍正府中的一个奴才做到了西北大将军,陕甘总督等职,那不是一般的军痞能做到的。
年羹尧功劳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关键还嚣张跋扈,这对于刚登基不久的雍正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毕竟他手握西北二十多万大军,而当初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残余势力一直都还存在,如果年羹尧要倒戈反雍正,对于大清朝来说是个巨大的麻烦。
是麻烦就要剪除,这对皇权来说没有任何商量。
于是年羹尧就被雍正给拿下了,拿下了年羹尧,西北大营交给谁?西北平叛又由谁来主导,雍正早有打算,其实他早就安排了岳钟琪一直在西北大营作为年羹尧的副手。
岳钟琪作为年羹尧天然的接班人是最好的选择,也是雍正皇帝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他越年羹尧有非常大的区别:
1、岳钟琪是汉人,在清朝时期,除了早期的吴三桂,晚期的曾国藩,还没有汉人能够直接威胁到清政权,岳钟琪就更不可能。
2、岳钟琪一直在军中,并且在军事前线,几乎很少在朝,他与朝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几乎没有瓜葛。
3、其祖先岳飞的名誉也不允许岳钟琪有任何的异心。
难道雍正皇帝就对岳钟琪彻底那么放心,没有丝毫的防范?那就错了!
任何朝代都有皇帝的特务机构,清朝也有,只是存在时期非常短,而恰恰就在雍正朝成立了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如同明朝的锦衣卫,在清朝叫——粘杆处,它还有一个大家耳熟的名字:血滴子。
雍正皇帝在西北大营,甚至在年羹尧、岳钟琪身边都安排有粘杆处的人,随时随地的监视和监听他们的动向和消息,关键是年羹尧和岳钟琪都很清楚。有这样的机构和人员在身边,谁还敢有异心呢。
综上来看,雍正皇帝拿下年羹尧是政治需要,而留下岳钟琪掌管西北大军不但是军事需要,更是早就布置的一枚棋子。
由网友 围炉煮酒话春秋 提供的答案:
相比而言,年羹尧是雍正帝的拥立功臣,钟琪只不过是个后起之秀,但年羹尧最后被雍正帝残忍赐死,而岳钟琪则得以保全,这是为何?
我们先说说年羹尧、岳钟琪与雍正帝的关系。
很多人对年羹尧的了解其实并不多,他是汉军镶白旗人,祖上出过不少大官,他的父亲年遐龄在朝为官,长期担任按察使、布政使级别的高官,因此他可以说是出身与官宦家庭了。
其实,年羹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二十一岁就考中了进士,与张廷玉一起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由于他学问很好,曾担任过乡试主考官。
康熙四十八年,是年羹尧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他被康熙帝任命为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紧接着,皇四子胤禛(雍正帝)被册封为雍亲王,得到了镶白旗部分佐领的统治权,年羹尧作为镶白旗旗人,恰在其中。
不久后,年羹尧的妹妹被胤禛选为侧妃,他由此跟胤禛成为郎舅关系。
当年七月,年羹尧被外放为四川巡抚,那时候皇太子胤礽已经被废了,九子夺嫡拉开了序幕,很多皇子对年羹尧进行拉拢,作为胤禛奴才的年羹尧,却与之刻意保持距离。
事实上,年羹尧那时候根本不看好胤禛,与胤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在写信给胤禛问安的时候,只说自己的官职,而不自称奴才,就连胤禛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过六十大寿,以及胤禛儿子弘时大婚,年羹尧都没有送礼。
为何为如此呢?
因此当时年羹尧根本看不上胤禛,这主要是因为胤禛起初只是太子党,并没有真正参与夺嫡之争,年羹尧希望找个更有力的后台。
康熙五十六年,胤禛已经开始参与夺嫡了,而且与亲弟弟胤禵的争夺越发激烈,到了需要得力助手的时候了,于是让年羹尧将几个儿子送到京城来侍奉年希尧,其实就是把年羹尧的儿子当人质,以此来胁迫年羹尧就范。
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容年羹尧有歪心思了,只得将儿子们送到京城,并且自此之后一心一意辅佐胤禛。
第二年,在胤禛的操作下,年羹尧谋得了川陕总督的职务,同年胤禵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出征准噶尔,年羹尧又成为了总管后勤之人,这是胤禛的一步棋,是为日后掣肘胤禵埋下的伏笔。
在胤禵手下任职的时候,年羹尧一方面积极作为,立下大功劳,另一方面对胤禵手下将领已经拉拢,由此暗中掌握了相当大一部分兵权,成为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隆科多宣读遗诏,册立胤禛为新帝,改元雍正。
雍正帝虽然夺嫡成功,但他的处境却不妙,内有皇八子胤禩等人掣肘,外有手握重兵的胤禵虎视眈眈,更何况这两派势力还联合起来了,这让雍正帝十分担忧。
作为应对之策,雍正帝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就下令贝子延信奔赴西北,接管抚远大将军印信,与年羹尧一起主管军务,并让胤禵回京奔丧。
胤禵为人正直,本就没有造反的打算,但雍正帝对其十分提防,早就安排年羹尧去制衡他,有年羹尧在军中,他就是造反也没多少人会跟随。
也就是说,年羹尧帮助雍正帝解除了来自胤禵的威胁,这是他最大的功劳,因此当雍正帝继位之后,他就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加太保衔,晋封三等公,妹妹年氏也被晋升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后来,年羹尧率军平定了罗卜藏丹津之乱,将青海纳入清朝版图,他就越发受到雍正帝宠幸了,地位不断攀高,家人也都鸡犬升天,可以说是红得发紫了。
而在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的时候,岳钟琪也刚进入军中不久,担任四川永宁协副将,是年羹尧的下属。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祖上世代为武将,父亲岳升龙贵为四川提督,是康熙帝十分喜爱的一个官员。
尽管如此,岳钟琪的家族也谈不上多么显赫,再加上他不是旗人,因此家族地位与年羹尧无法相比,这就导致他只能从底层开始打拼,与雍正帝没有半点交际。
不过,岳钟琪很争气,他在平定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的的叛乱中,献奇策,出奇兵,剿抚并用,一举占领拉萨,可谓运筹帷幄,展示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这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当时还是亲王的雍正帝也对他印象深刻。
康熙六十年,岳钟琪升任四川提督(岳升龙当时已经去世),成为西北军中重要将领。
雍正帝继位后,岳钟琪以征西副将军的职务,又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参与平定罗卜藏丹津的战役,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平定罗卜藏丹津的战役,固然是年羹尧指挥得当的结果,但具体负责前线指挥作战的岳钟琪,其功劳是不亚于年羹尧的,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雍正帝对岳钟琪格外嘉奖,任命他为甘肃巡抚,督办甘肃、青海两地军务政要。
到这个时候,岳钟琪在军中的威望,已经仅次于年羹尧了,而他展示出来的军事才能,也不比年羹尧逊色,雍正帝得此两位大将,可以说是无比开心的了。
再说说年羹尧、岳钟琪的为人,以及他们是怎么得罪雍正帝的,最后结局又为何不同。
年羹尧少年得志,人品却不咋样,据记载他刚进入翰林院的时候,时常出入风月场所,也干了不少恶事,因此得了个儇佻恶少的名声。
年羹尧还善于阿谀奉承,他之所以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跟他不断吹捧康熙帝,将自己形容成忠实奴仆不无关系。
但最重要的是,年羹尧这个人欲望很大,而且没什么立场,比如他作为镶白旗人,却不对雍正帝尽忠,反而跟其他皇子眉来眼去,要不是后来雍正帝采取措施,将他给硬拉了回来,还不知道他会投靠到谁门下。
因此,年羹尧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要是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在平定罗卜藏丹津之后,雍正帝对年羹尧的信任达到顶点,不但对他封赏无数,而且给了他很大的权限,比如让他参与军机,再比如给他很大的人事权和财政权。
尤其是在人事权方面,年羹尧插手很深,他向雍正帝递交的官员任免意见,几乎都得以实施,后来他还直接插手吏部事务,公然干涉人事任免,大量向朝廷举荐官员,这在当时被称之为"年选"。
随着权势越大,年羹尧也开始飘飘然,他开始爱慕虚荣,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竟然让蒙古王公贵族给自己下跪,还对同级别官员进行侮辱,以上级的姿态训斥别人。
但是,年羹尧得罪雍正帝,不是因为这些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羹尧荐举太滥、因贿而荐,与吏部尚书隆科多、握有三品以下官员任免权的怡亲王允祥产生了激烈矛盾,从而导致了雍正帝的不满;
第二,雍正帝将皇九子允禟发往西北军中效力,让年羹尧严加看管,但年羹尧因为跟允禟关系很好,不但没有严加看管,还跟允禟程称兄道弟,甚至将雍正帝派去的宫廷侍卫们当做奴役来使用,并肆意殴打。
要知道,允禟可是雍正帝的政敌,而宫廷侍卫则代表着雍正帝的脸面,年羹尧的所作所为自然会让雍正帝不满了。
因为这两件事,雍正帝曾训斥过年羹尧,年羹尧便以退为进,竟然提出辞职,但当时军中根本离不开他,雍正帝为了稳住他,就对他进行安抚,还让他到京城论功、述职。
年羹尧以为雍正帝妥协了,便趾高气昂起来,在入京的时候,对跪拜迎接的王公大臣看都不看一眼,而那些主动下马跟他打招呼的宗室亲王,他也只是微微点头,其傲慢程度遭到了群臣的反对,那因为他是雍正帝宠臣,所以群臣都隐忍不发。
等到年羹尧见到雍正帝了,更是傲慢到极点,将腿张开坐着,毫无人臣之礼,雍正帝有所不快,但终究隐忍下来。
最让雍正帝不能忍的是,年羹尧在京城驻留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公然插手各部事务,四处炫耀自己的功绩,还纵容家奴为非作歹,招致了群臣的怨恨。
还有一次,年羹尧到怡亲王府做客,竟然讥讽地说,"怡亲王府邸外观宏敞,而内草率不堪。矫情违意,其志可见"。
要知道怡亲王可是雍正帝最信任之人,年羹尧如此对待怡亲王,不但怡亲王不快,雍正帝也感到不满,并且意识到年羹尧恃宠而骄,已经很难被自己控制了。
事实上,当时就有人建议雍正帝将年羹尧法办的,但雍正帝说自己可以掌控局势,而帮他掌控局势的人,正是岳钟琪。
年羹尧返回西北军中之后,弹劾年羹尧的奏折源源不断送到京城,这些奏折中很多都是各地督抚写的,他们揭发了年羹尧的种种罪行,比如贪污受贿,非法经营,与静一道人和邹鲁等人图谋不轨等大罪。
到这个时候,雍正帝意识到年羹尧问题太大,不但天怒人怨,他自己也不能忍,便决心除掉年羹尧。
在雍正帝的授意下,岳钟琪开始在军中活动,他一方面监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并全部禀告给雍正帝;另一方面暗中抓军权,逐渐将年羹尧架空。
到了雍正三年三月,雍正帝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以朝乾夕惕事件将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由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掌握川陕甘三省兵权。
年羹尧当然想反抗了,但他猛然发现岳钟琪早就掌控军队了,只得接受任命,于是带着一千多人的大队伍及大量金银奔赴杭州。
年羹尧一失势,弹劾他的人就更多了,更多的恶行被揭发,这让雍正帝很生气。
后来,雍正帝又发现年羹尧不是大将军了,却排场却依然很大,竟然在杭州建造一百多间屋子安放私人物品,且奏折中没有谢恩之语,便下旨将年羹尧贬去看守杭州东门庆春门。
原本,雍正帝是打算留年羹尧一命的,但年羹尧人品太差,得罪了太多人,包括怡亲王和隆科多在内的几乎所有大臣,都建议雍正帝处死年羹尧,雍正对无奈之下只得将年羹尧赐死,家属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简单来说,年羹尧子所以会被杀死,就是因为他恶行太多,而且树立太多,并对雍正帝并非忠心,雍正帝不得已才杀他的。
与年羹尧相比,岳钟琪就不一样了,他对雍正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的,只不过他运气不太好,被一些反清复明人士给盯上了,结果遭到了雍正帝的猜忌。
事情是这样的,年羹尧去世后,岳钟琪接管了军队,在西北平乱,改土归流,协助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可谓功勋卓越。
但是,在雍正五年的时候,一个男子在大街上四处跑,还呐喊说岳钟琪要带领川陕兵丁造反,官府很快就抓住了这个男子,却发现他是个疯子。
岳钟琪得知这事后,就写了个奏折给雍正帝,以澄清视听,洗刷冤曲,雍正帝却在奏折上用朱批写得密密麻麻全是字,虽然都是些安慰岳钟琪、说自己信任岳钟琪的话,但他心里已经埋下了猜忌岳钟琪的种子了。
毕竟,年羹尧的案例在前,岳钟作为又一个汉人大将,雍正帝不得不谨慎对待。
到了雍正六年,一个叫做曾静的秀才是个反清复明人士,他写了封信给岳钟琪,先把雍正帝骂了一番,又以岳钟琪是岳飞之后作为突破口,劝说岳钟琪学习岳飞抗金之举,对金人的后裔满人进行打击,言外之意是劝岳钟琪造反。
岳钟琪当然不会造反了,但他写信给曾静假装同意,在骗到口供之后,派人将曾静及门人张熙抓捕,然后送到京城交给雍正帝,从而引发了吕留良案,许多文人被杀或者被发配宁古塔。
事后,雍正帝夸赞了岳钟琪,还升他为宁远大将军,少保,但雍正帝对他的猜忌,其实也越来越深,他只是想再看看岳钟琪的表现,查明他是否有异心。
在随后爆发的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的战争中,雍正帝任命岳钟琪、傅尔丹各率一路大军出征,因为种种原因,岳钟琪打了几次小败仗,虽然对占据影响不大,却屡屡遭到雍正帝训斥。
原来,雍正帝早就对岳钟琪产生了猜忌心,因此神经敏感,以为岳钟琪不再尽心尽力了,甚至是故意打败仗的,于是下令将岳钟琪召回京城,由副将军张广泗代理军务。
岳钟琪一回到京城,雍正帝就指使内阁大学士鄂尔泰等人弹劾他,最终将他逮捕入狱。
但是,在杀与不杀岳钟琪这个问题上,雍正帝是很犹豫的,一方面,他担心岳钟琪有造反之心,只有杀掉他才能安心;另一方面,岳钟琪没有实质造反的举动,且功勋卓越,杀他不足以服众。
岳钟琪被关押两年之后,刑部判决他斩决,雍正帝左右权衡之后,认为岳钟琪功劳还是很大的,且未必有造反之心,于是改为斩监候,并处罚银七十万两。
就这样,岳钟琪被继续关押在大牢中,直到乾隆帝继位后将其释放,并让他担任平定大小金川的主将。
我们可以发现,岳钟琪跟年羹尧是有本质区别的,年羹尧劣迹斑斑,着实该死,而岳钟琪只不过是被猜忌了,并没有时机造反的证据,因此雍正帝留他一命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网友 历来现实 提供的答案:
1726年1月13日,一代名将年羹尧被主子雍正赐死,雍正皇帝对这个戎马一生、为大清出生入死,对雍正肝脑涂地的马仔写下如此评价:
"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因种种败露,不得己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诫。"
在广大清粉们看来,年羹尧真不是东西,拥有无上权力和帝王的无限恩宠,却不夹着尾巴做人,功高盖主却不懂收敛,最终成为遗臭万年的反贼,身败名裂。
当然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历代皇帝都喜欢兔死狗烹、卸磨杀驴,在杀你的时候还要给你扣个谋反的罪名,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历代君王对这一套把戏都玩得炉火纯青、天衣无缝。
但是细心的人用脚指头思考一下就会看出破绽,因为历史上那些谋反的大臣,几乎都是在"密谋"阶段被杀的,难道那些谋反的将军智商等于零,那么他们的军功难道是吹出来的?难道所有的皇帝都会未卜先知?都能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
科学分析的话,绝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君王看到这些大臣资格大、影响大,威望超过了自己,要找茬搞死他。
要不然,就不会有"伴君如伴虎"这句千古名言。难怪有人说,每一个潘金莲,都有一个血泪史;每一个谋反者,都是一部《窦娥冤》。
可是有人对此不服,他们一定会说,年羹尧的同事岳钟琪,也是武将,也是功高盖世,为什么惨死的只有年羹尧,而岳钟琪得以善始善终,成为三朝元老,安享晚年。
这说明我们雍正爷还是英明伟大的,不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不会滥杀无辜的。
可是大家不知道,岳钟琪当时虽然没有被杀,但多年以后雍正也对他动了杀机,而且还把他打入死牢,判处死刑,只不过到了最后,雍正爷爷良心发现,刀下留人,放了岳钟琪一马。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会纳闷,清朝皇帝一般都是铁腕人物,对"造反"者都是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为什么对握有兵权的年羹尧下了狠手,而对岳钟琪却网开一面?
首先,岳钟琪是爱国英雄岳飞的后代,岳飞21世孙。岳飞是怎么死的,是因为功高震主不知道收敛,插手了宋高宗的接班人问题,高喊"迎二圣,直捣黄龙府"口号而死的。而跟岳飞同期的爱国名将韩世忠当时却安然无恙,得以善终。
作为岳元帅的后代,对那段历史一定记忆犹新,对这个深刻的教训不会不牢记在心。
因此岳钟琪虽然也像先人岳飞那样忠君爱国,精忠报国,但一定会小心翼翼,格外低调,唯恐重蹈先人覆辙。要知道在帝王那里,无能和平庸不是罪过,才能太突出才是罪过。
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这是无数个"反贼"用鲜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岳钟琪在爱国忠君的时候,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要低调做人,要韬光养晦,要勉从虎穴暂栖身。
所以在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尧因九十二款大罪被赐死天牢,被全国人民愤怒声讨。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得旧人哭,当年羹尧身首异处后,当年七月,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踌躇满志开始了新的历程。
此时的岳钟琪,荣耀无比,官至总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
但是岳钟琪从来没有得意忘形,他知道如果自己有一点闪失,雍正的屠刀随时就会砍向自己,自己的脑袋随时会搬家,自己的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被诛杀,血流成河。
雍正五年(1727年),有一蓬头垢面,衣衫烂搂的男子左右手各攥着一块石头,在大街上狂奔,一边跑一边高喊口号"打倒叛徒、内奸岳钟琪!岳钟琪要造反了。"
岳钟琪得知后吓得魂飞魄散,立刻叫人把疯子逮捕,赶忙向雍正写效忠信。
好在雍正帝当时觉得岳钟琪还有用,没有为难他,说了一番安慰他的话,继续重用。那个所谓的疯子,也被以诬陷大臣罪斩首示众。岳钟琪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年之后即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静,派门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岳元帅后代,不该效忠蛮夷、为虎作伥,应该深明大义,继承先烈遗志,为汉人报仇,推翻大清政权。
岳钟琪一看更加惶恐,于是就耍了一个阴谋,假装同意,骗出对方的口供,然后翻脸无情把二人逮捕并向雍正通报。
可见岳钟琪非常低调,唯恐自己像岳飞那样被老板抛弃,为了自保已经竭尽全力,费尽心机。
但他忘记,马仔的名运始终掌握在老板手里,说你忠你就忠不忠也忠,说不忠就不忠忠也不忠。谋反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岳钟琪的部下曹让、石云倬在征讨准噶尔部的时候,吃了败仗,被雍正帝降旨,将二人斩首,并怒斥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没有多久,岳钟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被剥夺,军权也被副将军张广泗带掌。岳钟琪像岳飞一样回到京师,等待他的也是皇帝大牢。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宣布岳钟琪罪状,决定判处死刑。幸好雍正"英明伟大",没有像宋高宗那么昏庸,改"斩决"为"斩监侯",岳钟琪得以留下了一条命。这正是伴君如伴虎,从军就是赌,是赢还是输,皇上说了才算数。
由网友 宋安之 提供的答案:
开玩笑呢,岳钟琪搞过年选?
岳钟琪参与过朝政?岳钟琪飞扬跋扈过?岳钟琪没有人臣之礼?
肯定都没有。
而这一切年羹尧都有!
虽然岳钟琪和年羹尧同样当过大将军,但很明显岳钟琪是远远不如年羹尧的。
首先就兵权上,虽然岳钟琪同样当过大将军,当历经年羹尧之事以后,他的兵权压根没有年羹尧那么大。
至于权力上更没有,年羹尧在西北所有问题上都可以大权独揽,自己做决定。
而且经雍正特许还可直接参与朝政,像很多朝廷大事都是年羹尧与雍正磋商以后定夺的。
正因为有这些特权,所以年羹尧大搞年选,在西北乃至全国各地安插自己的心腹为官。
这样来说,年羹尧是西北的土皇帝,更是拥有皇帝的部分权力,何止是功高震主,简直就是雍正以下的二皇帝了。
这些权力岳钟琪有吗?
肯定没有。
正因为年羹尧权力太大了,又飞扬跋扈,没有人臣之礼,所以独裁皇帝雍正自然要收拾年羹尧了。
而岳钟琪权力远远不如年羹尧,又不飞扬跋扈,雍正压根没有收拾他的必要啊。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