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P2P的钱能回来多少?_p2p投资的钱要不回来怎么办

由网友 晴朗哥讲故事 提供的答案:

一分钱也回不来。

我投的是海象理财。本来是20万,在出事之前,妻子提醒我有风险,于是我兑出来19万,还剩1万。

而海象理财在崩盘之前猛搞活动,投资一万就给500块钱京东消费卡。

我是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于是又投进去一万。想着另外的一万过几天就到期了,到期后取出来就是了。

万万没想到啊,这两万永远取不出来了。几天后,大厦将倾,海象崩盘。数百亿资金用于建设文化旅游项目了,根本无法兑付。

我曾经去过海象理财,看到乌泱泱的人在那里讨要说法。有一位中年妇女干脆就住在了那里,说不给钱就不走,不知道后来给她兑付了没有。我拉不下这个脸,灰溜溜地离开了。

几个月后,在有关部门的督导下,海象理财每户退了1000块钱,并拟定了每月还款计划。但到了还款时间,根本没有按期还款。

于是,我的1.9万元永远也取不出来了。

我曾经整理好我的投资海象理财的案卷,去相关单位报送。在这个单位门口,好几百人在排队,大多数都是岁数大的老头老太太,他们衣着简朴,满脸沧桑。一看就知道,他们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投给海象理财了。

我张望了一下我前面的老年妇女的案卷,看到上面写着投资金额120万,不禁慨叹:"金额太大了,任谁都受不了啊!这真是太令人悲伤了!"

我们受害人也建了一个群,起初人群鼎沸,群雄激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地特别热烈,想各种办法。到后来都不了了之,没有人再说话了。

迄今为止,海象理财已经崩盘三年了,人们也接受了投资打水漂的事实,该干啥就干啥了,毕竟生活还得继续,下一个坑还等着大家去踩,大家只能爬起来接着往前走。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晴朗。我是晴朗哥。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点赞评论并关注我,我还会持续更新,谢谢!

由网友 淡淡的思绪 提供的答案:

5000多家P2P,本息全部回来的平台像宜人贷、陆金所、翼龙贷、合众E贷、拍拍贷、友金所等不足1000家,开始出问题的时候有回来七折八折的。但那时投资气氛还在,打折退出心里窝火。

因为1万要损失20%或30%,不少投资者不服,真金白银投进去的,平台证照齐全是正规的,就该100%兑付,于是错失了最佳机会,温商贷、图腾贷、钱盆网、理财范等就是这样的。

后来暴雷的平台越来越多,耍赖的老板也多了,能打折能兑付的平台也开始向6折以下折退了,人人贷6折、玖富5折、爱钱进3.5折、凤凰金融4.5折等,到现在折退更低了,银湖网熊猫金库就2折左右。

投资P2P的钱能回来多少,取决于你投的哪些平台,如果当时排名前20的平台,投对投错全靠运气,团贷网、小牛在线、红岭创投等都是千亿级的平台,投的时候以为很安全,结果到现在除红岭创投回来了20%不到,其它两家0回款。

虽然清退快两年了,但还有很多平台在兑付中,没有彻底清完,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来的也越来越少了,现在不少投资者还在等待国家出手震慑平台,帮他们追回更多的投资款。

由网友 风铃 提供的答案:

肯定回不来了。

此生最讨厌看到这个词了,但又总存在着侥幸的幻想,真的是幻想。

等了四年多了,没有回来一分。

因为这,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了很多,头发提前白了很多,天天体会中年人的不容易。停下时,总忍不住想,如果那些钱还在,我是不是比现在要开心很多,压力比现在小得多,孩子的生活条件是不是也要好得多。。。

没有如果!害死人的P2P!

投资P2P的钱能回来多少?_p2p投资的钱要不回来怎么办

由网友 白猫学堂 提供的答案:

2015年,投过两年P2P,觉得底层资产不干净,全身而退后就不玩了。

2018年开始,陆陆续续的P2P暴雷,但凡是暴雷的平台,能拿回来50%以上的都很少。

绝大多数都是血本无归,分文不剩了。

说实话,P2P的暴雷本来就是一种必然,如果你看过底层资产的话,一定会明白的。

先撇开一些所谓的资金池不谈,这些资金池几乎就是纯诈骗了。

你投进去的钱,最终投去哪里都不知道,或许直接进了平台老板的口袋里。

即便是那些看似正规的P2P,也是漏洞百出。

所谓的P2P,其实就是撮合借贷关系。

你把钱借给平台,平台把钱给贷款人,平台从中抽取手续费。

这看似是一个不错的生意,毕竟原来银行的信贷,干的就是这个生意。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好赚钱的生意,却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第一,资金的错配。

假设你今天投入10万元,也就是拿10万块去平台放贷。

那么平台必须要找到问你借10万块钱的人,可能是一个,可能是几个。

平台找借款人,是需要时间的。

仅有少数几家平台,施行的是贷款人放标,让出借人去给钱。

绝大多数是集合标,也就是类似发一个理财产品一样。

这种资金的错配,不仅在借款时发生问题,在对付收益的时候,同样需要东拼西凑,挪用资金。

所以,资金的错配决定了,一旦没有资金持续入金,平台就会被挤兑。

第二,高昂的利息。

P2P在初期,给到出借人的利息,高达15%,有些平台甚至是18%以上。

抛开平台的成本,就算是借款人直接拿15%的利率来借款,那也是非常高昂的。

通常,去银行做信贷,贷款利率也不过12%左右,如果有资产抵押就更低了。

P2P的底层借款利率,有一些甚至高达40%,50%。

如此高昂的利息成本,一定会导致大量的借款人没有办法偿还。

最终的结果是坏账,但比起坏账更麻烦的,是拆东墙补西墙。

简单的说,A平台的钱,用B平台借来的去还,再用C平台的去还B平台的,以此类推。

也就是本来借款10万,可能过个2-3年,变成了20万,30万,越来越还不上。

很多借款人,都是同时几个平台的借款一起。

一旦资金链断了,一下子好几个平台就出现了同一个人的坏账。

第三,平台的成本。

平台本身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非常高。

那么多P2P平台,要竞争,就需要有借款人的流量,还要有出借人的流量。

一边找人借款,你需要投放广告。

另一边要找人出借,还需要一些所谓的理财师去找投资者。

中间,平台的运营还需要技术,需要运营维护,需要品牌宣传,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工成本,场地成本。

光这些成本,起码就要近10%,甚至更多。

所以,整个P2P的运作成本之高,超出了很多借款人的想象。

这么高成本的运作,都需要借款人来负担,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情况。

第四,坏账的准备。

最后就是关于坏账率,也是平台的核心。

坏账率1%,代表平台运营的兑付成本,又得上去1%。

如果坏账率10%,那就代表平台的兑付成本,又得上去10%。

而平台本身的盈利率,就只有2-5%之间,可以说根本经不起坏账。

一些平台,会采取暴力催收,同样也是劳民伤财,还需要很高的成本。

有一些平台,索性就放弃催收,靠融资来填补坑的。

而那些没有融资的平台,基本上坏账率一飙升就暴雷。

还有一些平台,一直用新钱填补旧坑。

用新的借款人的资金,去兑付旧的借款人的本金和利息,把坏账做长期滚动,掩盖坏账率。

不论是哪种手段,这个窟窿一定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初期暴雷的平台,有一部分还能拿回个50%,越往后,拿回的越少。

本质上就是因为有钱的都还钱了,剩下的都是没钱还的坏账了。

时间越久,坏账比例也就越高,因为雪球越滚越大了。

P2P的底层大逻辑明白后,P2P的暴雷,也就成了必然。

网贷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尤其是全国竟然巅峰时有7000家这样的公司。

绝大多数金融公司,根本不具备银行的风控能力,还承担着更高的资金成本。

这种赚风控钱的活,普通的P2P公司,根本没法做。

所以,互联网金融,最终也成为了一次失败的试点。

而大部分的投资者,最终都没能全身而退。

最惨的是那些相信P2P能够致富的投资者,包括一部分借钱去投P2P的投资者。

当时有一些投资者,为了套利,都是从信用卡套现,从某些低息平台借款去投资的。

最终一分钱没捞着,还一下子成了负债的人。

想要判断是否存在资金骗局,或者说某种投资是不是安全,其实并不困难。

给大家几个维度去做参考。

1、收益率。

收益率越高,投资的风险越大,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当银行理财收益率只有4%,而P2P收益率有12%的时候,就该意识到风险。

如果收益率是浮动的,那么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揭示风险的。

就是这种固定收益率的产品,才要格外小心。

因为固定收益率的产品,底层一般都是借款。

而浮动收益率的产品,底层一般都是资产投资。

2、保本性。

收益率越高,越不保本,也是一个基本常识。

但当你去问P2P的公司时,公司不论是员工,还是高管,都会告诉你安全兑付。

言下之意,就是保本。

要知道,12%的保本,意味着比当时印钱的速度还快。

承诺保本的背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因为平台压根没有这样的实力。

3、投资去向。

第三,就是资金去向,你的钱最终去哪儿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常识的投资者,一般都会关注你的资金去向,这家金融机构,是怎么给你赚钱的。

就好像银行赚的是贷款和存款利息,保险赚的是长期投资利差和保单赔付差额。

各种金融投资底层都有东西,诸如债券,借款,或者是其他品种。

P2P的底层,是高息网贷。

你可以通过借款端口,去查看到最终借钱的人需要支付多少利息。

而有一些平台,募集的资金,投向是非常不明确的,也就是不知道钱去哪儿了。

这种平台,暴雷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窟窿越来越大,总有掩盖不了的一天,纸包不住火。

4、监管机构。

最后一点,就是看这些金融机构,有没有监管,或者说是否持牌。

不是说持牌的金融机构一定安全。

但是非持牌的金融公司,大部分都很山寨。

脱离监管的金融公司,往往风险更大。

合规性越差,公司越界的风险也就越高。

之前有消息说网贷需要发牌照,最终还是没有发牌,一锅端了。

因为牌照本身,不能完全当成是护身符。

投资圈里,有那么一句话。

你惦记的,是别人的收益,别人惦记的,是你的本金。

P2P就完美的阐释了这句话。

投资圈里,如果没有一点鉴别能力,就别轻易的去找第三方金融公司,

纵然存银行利息再怎么低,本金还都是安全的。

我们做任何投资之前,都要优先考虑风险,自己能不能接受本金的损失。

去责怪平台骗钱,也于事无补,不如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尽量避免踩坑。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