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咬一个 提供的答案:
按我军传统的"三三制"来算,一班9人,一排27+正副排长和几个员,约30多人,一连约120~130人,依次来推,一营将近400人,一团就是1300人左右,但团一级可能还配有特种营等,可能超过1500人以上,一师(旅)的作战单位就不是单单的三个团了,应该配有炮兵团,摩托化团等兵种,人数可能就达5000以上了,集团军就是多兵种混合编制作战部队的军级单位,加上后勤保障,战略支援,陆航、装甲、防化、工兵等师旅团,总人数至少在30000~50000人以上,如果是主力集团军,也就是说集团军中的王牌部队,总人数就不止50000人了,多的可达七八万人。
由网友 村口智者 提供的答案:
"集团军"的编制由来已久,各个时期的集团军,其人数、编制、任务属性等大不相同。因而,片面肯定地说一个集团军多少万人,这是不严谨的说法。
单一就问题本身而言,网友可能是想问我军现在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我军现行集团军编制,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初期,我军各大野战军还是以单一的野战步兵师为主。虽然辖内编有坦克团、工兵等兵种,可是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较为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背景条件下的复杂作战环境。
同时期的世界军事大国,无不走集中力量发展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我国当时的部分周边邻国,机械化水平程度远远高于我军。
有鉴于此,如之奈何?1983年,中央军委先后赋予北京军区第38军、沈阳军区第39军北方合成集团军整编试点任务,为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探索有益经验。
1984年4月1日,第38军率先完成合成集团军整编,下辖第112、113、114师,并编入坦克第6师、炮兵旅、高炮旅。
其中,第112师是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其光辉战史无需笔者多言。后来的悠悠岁月中,第112师更是创下多个第一。
1985年6月,中央军委裁撤了四大军区,保留七大军区。由此,我军进入七大军区时代。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裁撤了11个野战军,剩下的24个进行合成集团军整编。
根据各大集团军后续整编情况来看,基本配置包含甲种师、乙种师、炮兵旅、高炮旅、坦克师(旅)、直属分队等单位。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集团军并非只下辖一个甲种师。譬如,原济南军区的54集团军改编之初,其所辖第127、162师就是享誉全军的甲种师。甲种师的兵力要比乙种师多,大概是一个团的样子。
所以,想要算清楚"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这笔账,必须要搞明白集团军的体制编制情况。
按照一个标准步兵师1.2万~1.3万人,3个就是近4万人。再加上其他兵种支援旅、直属分队等,一个集团军的人数大抵在7~8万人之间。
进入九十年代,海湾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军事发展潮流。我军也不例外,适时提出了"精兵、合成、高效"的建军目标。1996年10月,中央军委将14个乙种师转隶武警部队,改建为武警机动师,部分集团军进一步"瘦身"。
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部分师改建为摩步旅,团级建制取消,人数约为师级建制的2/3。譬如,原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就是在这一时期改编为摩步第58旅。
2003年二十万大裁军,中央军委进一步扩大"师改旅"范围,组建了一批摩步旅的同时,也将部分摩步旅(师)改建为机步旅。上文所说摩步第58旅,也随之改建为机步第58旅。
2011年~2013年,中央军委进行了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将各大集团军的装甲师、摩步师拆分为旅。我军大名鼎鼎的"朱日和蓝军旅",就是在这一时期脱胎于第65集团军装甲第一师。
由上可知,大军区时代,我军一个集团军的人数,随着体制编制的调整而不断发生变化。
至军改前后,我军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王牌部队》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有用的知识点。
大家还记得最后一集吗?宋建设、高粱因为演习设置问题发生争执,宋建设无不动情地说道:
我要让A军这面旗帜不倒……还有全身而胜的机会……我五万正在为它卖命的官兵,上哪儿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军军改后一个集团军的人数差不多在5万人左右浮动。
当然了,军改后的集团军与大军区时代的体制编制大不相同,下辖若干个合成旅、陆航(空突)旅、特战旅、工化旅等单位。
大家可能郁闷,我军一个集团军的人数从7~8万人下降到5万人左右,战斗力会不会下降?
多虑矣,我军武器装备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员额下降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由网友 煮酒沏茶不问繁华 提供的答案:
一个集团军有12个合成旅,加上约16个后勤保障单位。
一个合成旅有9个合成营,外加约6个直属单位。
一个合成营有6个合成连(1~2个装甲连+1~3个机步连+1火力支援连+1勤务保障连),外加3个排和营部。整个合成营约650~800余人左右。
每一个合成连的人数不一样:装甲连约52人,机步连约130余人,火力支援连约120余人,勤务保障连约200余人。
一个合成旅有9个合成营:0~4个重型装甲营+0~4个中型装甲营+0~4个轻型装甲营+1个防空营+1个火力支援营+1个勤务保障营。另外有6个直属单位加旅部,各个合成旅约3000~5500余人左右。
一个集团军有12个合成旅:2个重型装甲旅+2个中型装甲旅+2个轻型装甲旅+1个空中突击旅+1个特战旅+1个导弹旅+1个防空旅+1个火力支援旅+1个勤务保障旅,另外有约16个直属单位加军部。整个集团军约6.5万余人左右。
由网友 度度狼gg 提供的答案:
这区别可大了去了,如果不分时期就妄下结论,是极不专业极不负责的行为。比如1928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打击张大帅时,老蒋的第一集团军下辖18个军29万人、老冯的第二集团军下辖25个军31万人、老阎的第三集团军下辖11个军15万人、李白的第四集团军下辖16个军24万人,四个集团军拢共拥兵100万人!
这是有其历史特殊性的,一方面,此时的"集团军"建制并不规范,各集团军之下还编有军团(老蒋部队)、方面军(老冯部队)等军以上建制,属于超大型战役兵团;另一方面,当时的"军"级番号也大多名不符实,一万来人的降军,也可以给个军级番号,比如周凤岐的第26军。
集团军的番号第二次正式出现,是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算战时编制,理论上每个集团军应辖两到三个军(第18集团军属于特例)。但是各集团军之间,又有辖甲种军(三师制)和乙种军(二师制)的区别,加之嫡系和杂牌军的满编程度不同,那么当然各集团军的实际兵员数量也不相同。
比如宋哲元的原第29军,由于之前在平津地区自己膨胀的厉害,1937年9月在津浦路中段升格改编为第1集团军时,下辖第59军、第68军、第77军近10万人枪;淞沪会战期间,陈诚新组的第15集团军下辖第18军、第74军、第39军,总兵力接近8万人;而同一时期"马家军"的第17集团军,仅有三个师2万来人。
因此,讨论一个集团军究竟有多少人,其实是很宽泛的话题,是不能给出准确答案的。应该综合该集团军到底辖几个军、每个军到底辖几个师、各个师到底是嫡系还是杂牌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抗战失去中央军标准编制的集团军,在满编状态下约有8到10万人。
我们以1944年在滇西缅北实施反攻的中国远征军为例,这一时期投入作战的总兵力是307281人,以及军马15037匹。其中"驻印军"(也就是X部队)有7万余人,虽然步兵部队只有个新一军4万余人,但是驻印军总部的直属部队较为庞大,因此总人数上去了。
而负责滇西反攻的Y部队,作战主体即为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的第20集团军。在Y部队的23万人当中,隶属于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直辖的第200师,以及炮兵、工兵、辎重、宪兵等特种兵科部队,大约有3万人。
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实有兵力即在20万人左右,平均每个集团军10万人左右。当然,远征军美援武器装备比例较大,特种兵科员额较多,也是事实。
(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
1944年以王耀武兼军长的第74军为基干,组建了第24集团军,隔壁老王正式晋升集团军总司令。该集团军下辖第73军、第74军和第100军,由于第74军兵力规模较大(约45000人),所以该集团军的总兵力也在10万人左右,与宋希濂、霍揆彰的部队性质一样,这都是中央军嫡系部队。
杂牌那就不好说了,比如川军杨森的第27集团军,长衡会战失利撤到贵州境内时,集团军作战序列内也是三个军,然而各军的实际兵力分别是:第20军4567人、第26军4522人、第37军仅有2056人,整个集团军总兵力只有1万来人。原因嘛,一方面是杂牌,另一方面是战损补充不及时。
(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未设军级建制,是集团军总司令部直辖三个师,刚刚完成改编时约46000余人。在八年全面抗战中,第18集团军发展较快,且自建了不少旅、团、纵队、支队等新编制,到日本宣布投降时,集团军总兵力接近了90万人。
原因在于,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第18集团军并没有新建师以上的作战单位,且集团军的番号与建制只是对重庆方面才公开使用,尽量维护合作抗日的局面而已。在内部则是以各大军区、二级军区、作战旅、团的体制存在,完全不需要重庆当局给什么番号,所以不要把第18集团军单独拿出来说事,毫无意义。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抗战时期出现的"集团军"番号前前后后有40个,但是这一编制抗战结束后就取消了,大多改制为整编军或者绥靖区,到解放战争进入到深水区后,为遂行大兵团会战,开始出现跟集团军编制规模相同的"兵团"。兵团的情况也差不许多,嫡系和杂牌的区别、辖两个或三个甚至四个军的区别,所以兵团的额定兵员数,也是乱七八糟。
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再设置集团军的建制,也是以下辖三个左右的军(前称纵队)的"兵团"番号出现,其实等于集团军的规模。由于四大野战军发展情况不同,各兵团的兵力也不尽相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兵团"普遍超过了10万人,第二野战军接近10万人,第一野战军则少于10万人。
现如今我军的"集团军"编制,跟战争时代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以原来野战部队的"军"升格而来的,而非早期的兵团级建制。这个"集团"两个字,主要体现的是现代化军队的多兵种合成性,换句话说,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不再完全依靠"人海战术",而着重要加强装备和技术的配置。
在军改之前,我军一个集团军的标准配置是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或旅)、一个防空团和一个地炮旅(不完全相同),以及通讯、陆航、防化、特战大队、电子大队等集团军直属部队部队。按标准步兵师12000到13000人计算,当时一个集团军的总兵力当在7万到8万人之间。
军改之后尤其是"师改旅"完成后,野战部队集团军的基本编制,就不再是下辖三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的模式了,而是下辖若干合成旅以及集团军直属特种兵科部队。根据驻防地区和作战任务的不同,各集团军辖有的合成旅数量、各旅装备特点、集团军直属部队类别也不相同。
道理明摆着,高原山地和平原、平原和沿海地区,驻军的兵种配置肯定要分别考虑,最新改制的集团军一般辖有11个或12个旅(六个合成旅为主),其他包括陆航、地炮、高炮等旅级单位,大致兵力在4到5万人左右。部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兵员数一定会下降,这是军事常识。
我军目前在五大战区内共编有13个野战集团军,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能大致介绍一下。而研究和讨论部队编制问题,千万不要走进"一成不变"和"前篇一律"的死胡同,额定编制和兵员,只是理论上的,各国军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作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这也是军事常识。
由网友 923老石油 提供的答案:
一个集团军的常规标志有三个机械化步兵师,一个装甲师,一个炮兵师,一个航空旅,一般来说师级单位一万人左右,旅级单位六千左右,这样一个集团军的常规兵力五万六千人左右,若是战时,还可能加配火箭炮团,中程导弹团。以及一些数学花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这样的情况下总人数可能就得七万多人。
由网友 大马哈鱼12 提供的答案:
答,
一个集团军的兵力编制:大约是3万到8万之间,为什么都是集团军,但是人员编制差异很大呢?,最多的差异有3到5万人。这主要就是军队的分类决定的,有些军队分为甲,乙,丙,丁。有的国家把军队分为三大类,即一级全编军队、二级半编军队和预备役军队。
一级全编部队(甲级),它的角色也有快速反应部队( rapid reaction army )性质,装备了航空兵、炮兵和装甲部队,为此,人员较多,军种齐备,8万多人,能够支撑起一个方面的战役基石作用,不管是战时状态,还是和平时期。它都是满员,并且人员和设备齐备完好。而二级半编部队,和平时期,它的人数减少到最低,有3万至5万人,能够保证军队最小规模,又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满足国防需要。至于预备役的就是把一些准军事人员和退役军人按照编制管理,这些人一般都是平时都干各自工作,只有定期训练。满足国家紧急情况下的兵源补充和重要的地域防守。
军队的编制都是一样的,班,排,连,营,团,旅(师),军。以陆军兵师为例:一般每班9 - 10人,每排30 - 35人。步兵连是120到140人。营是350到380人,一个团大约1200人。一个旅大约是5000人左右,师级应该是8000。军级一般都是10000左右的人。
"集团军"的提法,主要取决于主官指挥军队的能力,什么样的指挥系统、以什么样的作战方式、并且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有关,这些东西直接导致集团军的规模大小。
在和平时期,集团军是大军区之下,能够独立完成打击,作战,防御,突击等地区级以上的战役级别的一个军事组织,而在战争时期,一般都是一个或几个集团军组成集体军群(方面军),它的规模不固定,通常是由作战的性质、战役需要完成的任务、部队所承担的任务、战区的地理环境和敌军的建立决定的,可以随意搭配组合。
一般来说,一个集团军下辖了8、9个独立旅。如果集团军的人数过少,不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在战场上,发挥集体团灭的作用,会让敌人死灰复燃,有可乘之机。人数过多,机构臃肿,政令不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及时有效。并且不同编制不同作用。
部队里的编制管理都是一样的模块化。两个直升机团、两个坦克团和一个重炮营的陆骑机械化旅,它的总人数约为4000人。一个机械化师由一个装甲步兵战车旅和坦克旅组成,师属陆航团、炮兵团、电子战大队和侦查,通讯,等其他部队,总人数就可以达到14000人。总体来说,军队的编制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主要根据需要,灵活组排。本着合情,合理就行。
由网友 勤劳的军建 提供的答案:
我是一位老兵,入伍服役时在师司令部工作,可以说对军营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对该问答有着很深的见解,请网友们关注我。
题主所问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从前我军没有成立集团军时,一个普通军的建制约有40000多人,那个时代普通的一个军没有航空旅和伞降旅,当时一个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拥有6000多人,军直有个坦克团、通信营、炮师、防化营、工兵团、高炮团等,所以一个普通军的人数没有现在一个集团军兵种全,也没有现在的集团军人数多。
那么现在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呢?现在一个集团军下辖六个旅。即航空旅、舟桥旅、作战合成旅、特战旅、坦克装甲旅、战略支援旅,军直还有通信团、防化团、工兵团、防空团、警卫营等,以及还有军直的联勤文职人员等等,约有50000多人。
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每个营下辖三个连,三三制的编制,每个团约有1300来兵力。每个营约有380人,每个连的兵力约有120人,每个排约有36个人,每个班约有12人左右。
综合上述现在的一个集团军,每个军大约拥有50000多人,军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享受少将军衔待遇,与省军区司令员、政委一个级别。都属于我军的高级干部。
由网友 东东知世界 提供的答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集团军是一级主力作战单位,在中国军队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集团军的规模和编制相对稳定,通常由两个或三个师组成,包括数个旅、数十个营和数百个连,以及相应的后勤和支援部队。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集团军的组成:
- 师部:师部是集团军的指挥机关,负责指挥和协调下属各级单位的作战行动。师部通常包括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通信部、情报部等。
- 旅级单位:旅是集团军的基本战斗单元,通常由2000-5000名士兵组成。一个典型的旅包括指挥部、装甲、步兵、火炮、防空、侦查、工兵等若干个营,以及后勤和保障部队。旅的战斗力强,能够独立执行一些任务。
- 营级单位:营是旅的组成部分,通常由600-1000名士兵组成。一个典型的营包括指挥部、装甲、步兵、火炮等若干个连,以及后勤和保障部队。营通常被分配到一些特定的任务中执行。
- 连级单位:连是营的基本战斗单元,通常有100-200名士兵组成。一个典型的连包括指挥部、步兵、火炮等若干个小组,以及后勤和保障部队。连是作战中最基础的单位之一,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包括守卫、攻击、侦察等。
总体而言,一个中国集团军的规模约为2.5万人左右,这些部队将会根据不同的任务和战略需要,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和前线执行多种任务,包括防卫、攻击、侦察、掩护、追击等。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