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提供的答案:
其实这在贾府,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贾府里有这样类似的老传统。
不信,看看贾宝玉。
1.宝玉就是小名,小时候怕难养活,特意写了小名让人去念,挑水的挑大粪的人都能念。
《红楼梦》52回麝月说:"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
2.宝玉有个寄名干娘,叫马道婆,这个马道婆贪财好利,为了一点钱竟然伙同赵姨娘害宝玉。
从马道婆的言行举止来看,马道婆这个人在当时应该是属于下等阶层的人,不是富贵有身份的人。
那么,贾宝玉作为贾家的贵公子,按理说要认干娘的话,不应该是和贾府身份差不多的人吗?可是却认了这样一个和刘姥姥地位差不多的人。
这里就牵扯到清朝时候流行的认干娘习俗了,那个时候许多有钱人家孩子从小多病的,不好养活的,会给孩子找干爹干娘,一般是和尚道士尼姑或者贫寒人家,这种习俗观念认为贫苦人家鬼神不扰,认他们为亲之后孩子会健康成长。
《红楼梦》29回写到了巧姐的寄名符:
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说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大姐儿的奶子接了符。
由此可见,在贾府也流行富贵的孩子,可以借助贫贱人家来冲走前来侵扰的鬼神,健康长寿的这种观念,因而王熙凤请刘姥姥取名并不是一件突兀不合理的事情,反而顺理成章。
因为呢,巧姐虽然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是却体弱多病。王熙凤自然心里是着急的,不过她一开始并没有就想过要刘姥姥取名,这也有个过程。
先是刘姥姥来贾府一系列的表现,很受贾府人的喜欢,刘姥姥凭借自己处世智慧,让王熙凤认识到,这个老人家见多识广,幽默有趣,虽然贫寒但是为人通透,是个豁达有福之人,恰巧她身份又不高,完全符合当时富贵人家找贫苦之人给自己孩子带来福气和健康的标准。
第二个呢,《红楼梦》42回写刘姥姥在贾府的时候,大姐儿因为吃了一块糕,发起热来,刘姥姥就出了个主意,说:"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
王熙凤依言而行,果然"大姐儿安稳睡了",王熙凤自然又惊又喜,心里肯定想这老人家真的神了,所以她才又笑着问刘姥姥,我家这女儿老是生病,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呀?
刘姥姥就说,富贵人家的孩子太娇嫩,姑奶奶以后少疼她一点就好了。
王熙凤这才动了让刘姥姥取名的念头,说:"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从王熙凤说的这两个理由可以看出,这和上面麝月说的贾府特意拿宝玉的小名让外面的人念,其实是完全一致的观念,希望借刘姥姥的福气来让孩子健康长寿。
果然,巧姐以后在贾府落败之时,逢凶化吉,被刘姥姥救了出去。
由网友 此笺 提供的答案:
首先要澄清的是,王熙凤虽说不上第一次有多么看重刘姥姥,但也不算瞧不上刘姥姥。很明显,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就是为了打秋风,回去好接济一下自己女儿女婿的贫苦日子。中间有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帮忙,并且刘姥姥家与王夫人祖上连过宗。
在周瑞家的禀告过王夫人之后,王熙凤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作为荣国府的大管家,自然不能随意将刘姥姥打发走。善待刘姥姥,也是为了彰显贾府的仁慈,更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亲戚里面的名声。所以后面赏了一些衣服食物还有二十两银子,让刘姥姥满载而归。
刘姥姥虽是为打秋风而来,但也没有忘记乡下人的本分,后面二进荣国府,带了很多乡下的水果蔬菜,以表谢意。对于吃惯山珍海味的贾府中人来说,这些野味也是正对胃口。再加上贾母也喜欢刘姥姥的朴实风趣,王熙凤自然也就不会看轻刘姥姥。
也正是因为有了前面这些铺垫,刘姥姥与王熙凤的情分也就结交了下来。王熙凤的女儿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恰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熙凤就让刘姥姥帮忙起名字。原因正如小说里王熙凤所描述的那样:"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由此可知,王熙凤让刘姥姥取名,一则是为了借刘姥姥的高寿,二则就是我们熟知的贱名好养活。巧姐在风中吃了块糕就大病了一场,真可谓是弱不禁风。由刘姥姥取名字,也是为了图个吉利,保佑巧姐身体安康。
此外,曹雪芹如此安排,也是为巧姐与刘姥姥的缘分埋下伏笔。后面王熙凤病逝,巧姐险被舅舅卖给他人为妻,也多亏了刘姥姥与平儿的周旋相助,才保住了这如花似玉的生命。或许这正如刘姥姥所说的那样"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由网友 萍风竹雨123 提供的答案:
不管王熙凤原先怎么样,经过几次接触,刘姥姥的见识都让王熙凤折服。
王熙凤虽然说过"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但关涉到女儿,她又迷信得很。她的女儿生在七月七日,是黑头日,相传生在这一天的女儿会薄命。而她的女儿又体弱多病,在张道士那里挂了寄名符也没有得到改善。但刘姥姥的办法却立竿见影,再加上刘姥姥一番合情合理的解说,王熙凤信服了。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带着板儿像王熙凤告辞,王熙凤说到女儿着了凉,发着热,刘姥姥根据多年的经验,马上联想到可能小孩儿不大进园子,只怕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撞客了。并出主意,给他瞧瞧祟书本子,后来,王熙凤"命人请了两份纸钱来,着两个人来……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事后,刘姥姥又向王熙凤传授一些育儿秘诀,也让王熙凤佩服的五体投地,立马决定让刘姥姥为自己的女儿起名字:
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而刘姥姥也不负王熙凤的重望,根据王熙凤女儿的生辰八字,凭借"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原则,为她起名"巧姐",并说巧姐以后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顺心的事,必然是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事实好像也是这样,以后贾家落败,巧姐被"狠舅奸兄"算计,被刘姥姥打救,也算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了。
由网友 元元的天下 提供的答案: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凤姐打心里瞧不上她的。作为荣国府的执行经理凤姐,虽不识字却人情练达,未开口就知晓刘姥姥来打秋风之意。对她礼貌有余,不够真心热情。要不是王夫人的关系,可能凤姐都不会见她婆孙一面。
贾蓉来了一趟,凤姐出了半的神,想必猜出刘姥姥的来意,思忖着怎样不失体面打发她。周瑞家的回明了和太太的关系,凤姐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于是凤姐一边说该帮忙,一边又叫大有大的艰难处,又假托太太给丫头们的衣裳钱,省下二十两给她。刘姥姥喜得千恩万谢,念着凤姐的好。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有了经验,虽只带些不值钱的果蔬,可也显得会事有礼,加上嘴甜机灵哄得贾母老祖宗的喜欢,凤姐也就喜欢上了这个聪明会事的老太太。
凤姐干起事来心狠手辣,曾经说我不怕报应的,什么鬼魂他都不在乎。但是因为没有儿子,唯一的巧姐也经常生病。所谓病急乱投医,儿是娘的心头肉,她担心女儿的平安。
对于多病的孩子,当时民间的方法,要拜记一个干娘,比如宝玉也认作马道婆的义子。通常认为贫寒人家的老人命硬,由其给体弱的孩子起的名字,能够保佑平安。何况刘姥姥又很会说话,七月初七生的,就叫巧姐以毒攻毒。夕节也叫乞巧节,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相逢日,可也意味着骨肉分离,所以凤姐觉得生日不吉利。
按照当时的风俗,名字越土越贱的好养,因为婴孩的死亡率高,独子难养所以会取个狗剩,羊娃,板凳之类的,甚至男娃取个女娃名字也有的,因为女命贱。大观园里丫头们也叫宝玉小名,也是这样的原因。所以凤姐认可刘姥姥给女儿取的名字巧姐,太正常不过了。
曹工之所以要这样写,一方面是为将来刘姥姥救巧姐,留下伏笔证明她和这一家子有缘。二则说明凤姐一时的善心和仁慈,为女儿留下了阴德,正如文中所言: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字,一个故事说明了凤姐的泼辣狠毒是外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还是有的那就是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怜惜之情。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鱼🐠儿,期待您的关注点评。
由网友 聪明的小洁 提供的答案:
荣国府没人真正看得起刘姥姥
包括贾母
贾母只是把刘姥姥当成一个解闷的人而已,顺便秀一下平易近人
王熙凤打心里也没有把刘姥姥当回事
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你在搬砖
而你的同学早已当了副局.长
副局.长是不会把你当回事的
王熙凤身子亏,很难生孩子
生女儿后,王熙凤怕孩子留不住
毕竟,旧社.会没有防疫针
也没有抗生素
孩子在三岁之前的死亡率
高于百分之五十
王熙凤怕孩子留不住,所以,请刘姥姥起个贱名,压一下
就像爷爷辈
许多人叫狗剩,二蛋,傻柱,黑妞,栓娃之类的
只是想用贱名
留住孩子而已
刘姥姥给孩子起名巧姐
而且在最后贾家倒台的时候
出手救了巧姐
金陵十二钗
最后,就只有巧姐有了归宿
王熙凤的一个善念
救了巧姐
也体现了刘姥姥人性的光辉
红楼梦中许多人都是阳春白雪
缺乏烟火气
说难听点,许多女孩是按扬州瘦马养的
看起来琴棋书画,琴瑟琵琶
其实没有一点对社.会的认知
许多人不喜欢王熙凤
其实按现在的观点
只有刘姥姥,王熙凤,贾琏,贾芸,薛宝钗,赖大,赵姨娘,林之孝,等
有限的几个人,才是正常人
其余的,要么迂腐,要么瘦马,要么造作,要么虚伪,要么色欲……
当然,在曹雪芹眼里
瘦马是才情的象征
毕竟,曹雪芹的出身,决定他的眼界
他看重读书
却不喜欢王熙凤,薛宝钗,贾琏等人
他认为,他们只会俗务
而不能出将入相
曹雪芹,当然也是狭隘的。
由网友 龙行天下与狼共舞 提供的答案:
其实王熙凤也是迫不得已,她和她的丫鬟一直没有生出一个儿子,仅此一个女儿巧姐,可是巧姐从小体弱多病,不是出水痘就是感冒伤风,身体是娇弱得很。王熙凤非常担心,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孩子,要是再活不长,她可就真是一点指望也没有了。她不但担心女儿的身体,也担心她的前途。而且她的女儿又是农历七月七生的,迷信的说法不长寿。
一次当刘姥姥游完大观园后,凤姐抱着生病的女儿,开始跟她探讨起了女儿的命运。凤姐希望刘姥姥给久未取名的女儿起个好名字,一来可以借刘姥姥的寿,二来因为老刘是穷人,旧社会的人都相信穷人起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姥姥虽然只是个农妇,却生来有些见识。她问清了孩子的生日后,决定给她取名为巧姐,说这是个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刘姥姥还向凤姐保证说,这个名字可以使这孩子长大后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从这"巧"字上来。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所以巧姐的名字就这么来了。
由网友 拾英记 提供的答案:
古话说"贱名好养活"。
贾府虽是豪门贵族,但对于对于这一风俗并不陌生,比坠儿娘在与晴雯争执时,提到晴雯直呼宝玉名字,有不尊重主子的嫌隙,一旁的麝月便称,宝玉的名谁都能叫,当初为了好养活,巴巴地写了多少宝玉的小命到处贴,叫万人念去,挑水挑粪叫花子的都能念……
虽然听起来颇是迷信,而且王熙凤此人曾说过自己是不信鬼神阴司报应的,但是真关乎到自己孩子的事,也只能病急乱投医了。
王熙凤主动让刘姥姥给女儿取名,有两个缘故:
其一:巧姐逛完园子后便发烧"不大好"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正投了贾母的缘,此次逛大观园,刘姥姥把这辈子没见过的都见着了,没吃过的都吃着了,姑娘们没听过笑话也听了,更听了许多新奇的乡野故事。唯一不好的是,贾母和凤姐的女儿逛过园子后,便生病了。
刘姥姥得知后便提醒凤姐,是否是撞了不干净的东西,凤姐便叫人查《玉匣记》,古人说"看了玉匣记,厕所不敢去",看了此书没事也能寻思有事来,经一查,果然是东南角有花神,凤姐便吩咐人给贾母和巧姐送祟。
正因此举,凤姐便认为乡下来的刘姥姥对这方面有些经验,加上刘姥姥年纪大了,见过的奇事想来不少,心里便产生了信任。
其二,刘姥姥此番进贾府,与第一次表现优秀很多。
刘姥姥初次进府时,原是为了打秋风来的,心里自然戚戚然,表现上不得台面。再次来时,刘姥姥是为了回礼来的,面子上也不灰头土脸了,言语行为大方自然,又投了贾母的缘,成了贾母的座上宾。
而刘姥姥与贾母等人讲的故事,多少与迷信有些关系,但又能让人愿意信服,所以对于这位积古的乡下老媪,王熙凤是愿意一试的。
最后一个原因,王熙凤也说了,刘姥姥是贫苦人,取的名能压的住巧姐,跟之前贾母特意让挑水挑粪的人念宝玉名字是一个理儿。而刘姥姥也不负众望,以毒攻毒取了个巧字,从此巧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最后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柳巷时,正是这个取名的刘姥姥救了出来。
想来作者对王熙凤很是偏爱,王熙凤一生不信阴司报应,暗里害死多少人的性命,偶尔行了一回善,女儿便得善报,成了结局最好的一钗。
由网友 润杨的红楼笔记 提供的答案:
《红楼梦》里凤姐最初只是把刘姥姥当成一个来贾府打秋风的乡下婆子。
王熙凤资助过许多人,可是没有一个人知恩图报。刘姥姥七十多岁的老人,领着孩子,扛着沉重的新鲜蔬菜二进荣国府是来报恩的,这让王熙凤深感意外。
刘姥姥第二个让王熙凤敬佩的地方是她顾全大局,勇于牺牲自己。
凤姐平时就经常拿自己凑趣,博贾母等人一笑。刘姥姥清楚凤姐和鸳鸯让她逗大家哈哈一笑的目的,于是尽力表演让大家乐不可支,大家度过了前所未有的开怀大笑的一天。刘姥姥勇于自黑,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让王熙凤感动,刘姥姥不计较自己得失,为了凤姐和鸳鸯顾全大局,让她敬佩。
刘姥姥见多识广,大姐一病刘姥姥就猜到了原因。她说:"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
凤姐让便叫彩明念《玉匣记》:"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纸钱送祟后,果然"大姐儿安稳睡了"。
凤姐对刘姥姥敬佩不已,她又笑着问刘姥姥,这孩子老是生病,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呀?
刘姥姥就说,富贵人家的孩子太娇嫩,姑奶奶以后少疼她一点就好了。
刘姥姥的话点醒了凤姐,她说:"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古人为了孩子好养活,就叫一个贱名字,宝玉就是这样。
麝月说过宝玉的名字:"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
刘姥姥问完孩子的生日便取了"巧姐"这个名字,王熙凤也真的给女儿用了刘姥姥给取的名字。凤姐希望女儿平平安安的长大,长命百岁。日后如果有不遂心的事,也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姥姥真的让巧姐逢凶化吉了。
由网友 夜话红楼 提供的答案:
一句话"只怕压的住他(红楼梦里她也是他)"写出了王熙凤求刘姥姥给孩子取名的原因,也写出了王熙凤这个可怜又可爱可恨的人对自己孩子的爱。简单的一个描写正是曹雪芹如椽巨笔的体现。
王熙凤是什么人?是贾府里最有实权的人,最傲慢的人,贾府所有人都得围着她转,即便是贾府里的最高象征贾母对她也是宠爱有加。她的眼里何尝容得下别人,朝廷命官她都是指使过来又指使过去 (在馒头庵指使平安州官弄权,害死两个无辜的恋人),一个穷老太太怎能进的了她的法眼。
刘姥姥呢,一个穷的吃不上饭的乡野村妇,一个低声下气去贾府求人打秋风的草芥之人。
假如把两个人放到其他任何文学作品中,都不会出现曹雪芹这么奇妙的文学设计:让她做最不可能做的事——给王熙凤的宝贝女儿起名字。
这正显示了曹君的文学巨匠之神韵,给你最想不到的情节,但又是最合理的情节,更是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情节。
这个设计,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按头制帽艺术设计的又一条草蛇灰线,预示了巧姐最后的命运。
也许曹雪芹在设计王熙凤这个人物时是怀着极其矛盾的心理,对她既爱又恨。王熙凤不能脱离开整部红楼梦的大悲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但是对她的爱又使作者不得不给予补偿,就是体现在对她的孩子的命运设计:给巧姐一个稍微好的结局,可以告慰做过一点点好事"脂粉队里的英雄"的母亲!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和曹君同一哭。
大家可否有同感?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