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的腰里为什么挂把钥匙?这种少见的情形说明什么?

由网友 青灯问史 提供的答案:

别的皇帝腰间都挂贵重的东西,比如玉佩或者印信等,可是雍正皇帝腰间挂了一把大钥匙。而且对这把钥匙还十分谨慎。

这是《雍正王朝》里面的一个细节。为什么他要挂这把钥匙,有什么讲究吗?

雍正打开柜子,取下穆香阿与伊兴阿的钥匙,分别打开从西北战场送来的两个锦盒,里面是穆香阿和伊兴阿的奏折。

这就是雍正的一项改革,叫密折专奏制度。说的简单点,就是点名谁具有不经过任何衙门或环节的权利,可以直接将了解到的情况呈报给皇帝。

皇帝需要第一手资料,需要直接调查,需要数据和情况直接来自于第一线。

从这个情节,我们还可以看出,年羹尧被监视了,而且不止一个人在监视他,而是两个人在监视他。一个穆香阿,一个是伊兴阿。不仅如此,这两个人还互相监视,还监视允䅯,但凡有什么异样的情况,他们都会向雍正专奏。估计彼此也都不知道都有密折专奏之权。

雍正的密折专奏制度是进一步加强皇权的需要。要说这一套,都是明朝玩儿剩下的,大明朝的皇帝靠着朱元璋建立的皇权独尊制度让大明朝的皇帝是个傻子都能当。

清朝建立后,尤其是皇太极时期,在范文程的影响下,几乎对明朝的这套政治体制顶礼膜拜,于是全盘照单全收,这无异于为封建王朝的最后命运起到加速落后的作用。

这种层层监视的结果,还导致了君臣的信任消失。信任,则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可以肯定的是,一线调查法是能够了解很多真实的情况,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而言,仅仅想要依赖密折专奏,而自身不到一线,到将来,又如何判断谁是谁非呢?

有些制度看起来很起作用。但是一项制度的实行,得具备很多必要的条件。如果雍正换成了明朝的天启皇帝或者崇祯皇帝等,看看死去的袁崇焕,孙承宗等,看看魏忠贤等,就知道,这种离开信任而没有实践的制度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说,雍正的钥匙看似是个人的精明,实则是因为皇权需要,是除却人类信任的颓废品。不值得研究。

由网友 风雪梦不逝 提供的答案: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雍正皇帝很少离京,也能知晓很多事。这得益于一项制度——密折制度。这项制度并非起于雍正,早在顺治康熙年间,就有类似的告密制度,但告密的人仅限皇帝的宠臣而已。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将密折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不说:雍正皇帝果然好手段。

雍正王朝中我们看到,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从陕甘总督继任抚远大将军后,节制四省军事。年羹尧此时位极人臣,手握重兵。一旦有异心,天下恐将大变。雍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掌控西北局势,因此暗中布局。伊兴阿将军和雍正后来派去的大内一等侍卫穆香阿等,就是雍正的眼线。这些人享有密折专奏的权利,而雍正腰间的众多钥匙,也就对应着他们的秘匣。雍正此时打开这两人的秘匣,两人奏陈的情况却恰恰相反,雍正一番思索,对于西北情势了然于胸了。这几名大内侍卫,由于打架闹事,差点被年羹尧杀掉。九阿哥胤禟求情,年羹尧借机宽恕了他们,这也间接控制了侍卫们,还拉拢了九爷,可谓一石二鸟。但这一切都逃不过雍正的法眼,姜还是老的辣。雍正的钥匙库还有田文镜、李卫等人的名字。这恰恰说明密折制度的强大和雍正的老道。密折是怎样的呢?密折就是臣子将写给皇帝的问题写在白纸上,然后用折子封起来交由皇帝查看。雍正时期,密折的内容更加广泛。上到军国大事,农田,水利,请安,谢恩等等,下到百官、百姓的言行都为密折所涵盖。这些密折,一方面打开了言路,使百官互相监视,互相牵制。另一方面,让皇帝直面谏言,由于其保密性,也保证了上折之人的隐私和安全。当然,这也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但是雍正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天坚持加班到深夜,他的勤政是有口皆碑的。雍正一生所批折子,成千上万。不仅如此,有些奏折所批语言还特别萌,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雍正皇帝不出门,天下尽收眼底。虽然雍正只做了十三年皇帝,他的一些制度,他的新政却为清朝增添了新气象,新生机。雍正不仅为乾隆攒够了家底,也为乾隆打好了地基。可惜乾隆后期太过骄奢,不然历史又将是另一番景象。

(往后余生,欢迎分享关注吐槽)

由网友 达摩说 提供的答案:

在《雍正王朝》中,继位之初的雍正以年羹尧为大将军,平定西北之乱。但年羹尧在西北权力越来越大,几乎一手遮天。于是,雍正借惩罚胤禟之机,故意派了十名侍卫一同跟随,名为军前效力,实为监视年羹尧,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穆香阿。此外,年羹尧身边也有雍正的眼线,那就是伊兴阿。

这些人都拥有一项特权,那就是密折奏事。

十侍卫刚到军前就惹了事,和年羹尧的亲兵打了起来。年羹尧令亲兵去手,亲兵二话不说,就把手砍了下来。之后年羹尧大张旗鼓地要杀了十侍卫,十侍卫彻底服气,然后开始在密折中说年羹尧的好话,而伊兴阿却仍然把年羹尧的真实情况用密折汇报给雍正。

这里就提到雍正腰间挂的那把钥匙。

十侍卫的密折到达皇帝的案头后,是用一个密匣密封着的,上面有一把锁。雍正用那把钥匙打开一个柜子,柜子里悬挂着数十把小钥匙,每把小钥匙都对应着一个大臣的名字。雍正拿出穆香阿和伊兴阿的钥匙,打开了二人密匣上的锁,开始阅读他们二人发来的密折,随后他意识到十侍卫似乎是被年羹尧收买了。

除了穆香阿和伊兴阿,很多地方封疆大吏的名字都出现在那个柜子中,比如田文镜、李卫等等。

这个情节描述的就是清朝的密折制度。

清朝是君主专制极大发展的时期,尤其到了雍正朝,雍正帝创立了军机处,并以军机处为中心进行了一整套旨在加强皇权的制度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密折制度。

雍正帝并不完全信任官僚机构,所以他寄希望于官僚机构中的一些亲信,将他们派往地方要害部门,授予他们密折奏事的权力,让他们把地方上发生的事情据实奏上来,以便他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至于被蒙蔽,并以此来控制官僚机构,加强皇权。

密折往来的渠道简洁机密,一般来说,密折不会经过中央和地方的任何官僚机构,只会由亲信选派机密人员送往军机处,由军机大臣送到皇帝案头,针对亲信的汇报,皇帝直接在密折上朱笔批复,或皇帝口授,军机大臣批复,然后仍通过军机处寄回。

密折制度极大加强了皇权,此后也被清朝历代皇帝所继承,但皇帝的工作量也陡然增大。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光是朱批文字就达到了上千万字。为了尽快批复密折,处理政务,雍正帝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雍正帝之后的清朝皇帝在勤政上虽比不上雍正帝,但也远超其他朝代的皇帝。由此可见,君主专制的加强,制度只是一方面,皇帝本人的勤政和自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由网友 好书找读者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中。雍正腰上别着这的把钥匙。是为了打开一个挂满钥匙的柜子。这些钥匙。则是雍正时期密折制度的体现。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雍正派了十名侍卫随同九阿哥胤禟前往西北大营服役。而这十名侍卫在面对年羹尧及西北众军时。依然飞扬跋扈、趾高气昂。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密折专奏之权。

  雍正在位期间。许多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上任之前。雍正都会交给他一个密匣。这个密匣有道锁。而钥匙则只有皇帝和拿匣子的大臣才有。大臣们把自己要奏禀的事情放在密匣里。上好锁。这个密匣不同于一般的公文。不需要经过六部。或者上书房。或者军机处。而是直接呈现在雍正面前。雍正用自己的钥匙把锁打开。查阅奏折。并且进行朱批。反馈自己的意见。再将密折锁好。发还给奏报上来的官员。这样一来。密折的内容。皇帝的回复也就只有皇帝和这名官员两个人知晓。其他人对里面的内容和事情一概不知。到了绝对的保密。

  而这。就是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的建立。成为了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皇权到达最高峰的标志之一。

  在密折制度之前。很多官员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有些事情不敢明言。而密折制度建立后。很多的事情、很多的建议或者意见。包括官员的弹劾、个人的想法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密折进行上奏而不用担心公之于众。因而皇帝收集信息的宽度与广度得到了迅速的扩展。

  同时。对于皇帝来说。密折制度极大的增加的皇权的神秘感。也提升了帝王的威信。一方面。皇帝可以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情况。还能及时的进行回复沟通。提升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官员们之间也开始存在了利益关系与利益冲突。官员们相互监督。也对吏治的整饬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因而。密折制度也成为了君主专制统治到达巅峰的重要标志。

  正是因为有众多的密折要回复。才有了雍正勤政皇帝典范的形象。

  康熙时期。具折奏事的官员只有100多人。而到了雍正时期。具有密奏资格的官员增加到了1200多人。雍正籍此也做到了不出北京便可知天下之事。

  雍正在位十三年。留下的朱批文字超过了1000多万字。这是多么惊人的工作量。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做密折的批阅。因而。为了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雍正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每年也就只能给自己放一天假。其他时间都在勤劳的处理奏折。这也使得雍正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勤政皇帝的典范。

  其他观点:

  雍正皇帝不出门。天下尽收眼底。虽然雍正只做了十三年皇帝。他的一些制度。他的新政却为清朝增添了新气象。新生机。雍正不仅为乾隆攒够了家底。也为乾隆打好了地基。可惜乾隆后期太过骄奢。不然历史又将是另一番景象。

  其他观点:

  别的皇帝腰间都挂贵重的东西。比如玉佩或者印信等。可是雍正皇帝腰间挂了一把大钥匙。而且对这把钥匙还十分谨慎。

  这是《雍正王朝》里面的一个细节。为什么他要挂这把钥匙。有什么讲究吗?

  这就是雍正的一项改革。叫密折专奏制度。说的简单点。就是点名谁具有不经过任何衙门或环节的权利。可以直接将了解到的情况呈报给皇帝。

  皇帝需要第一手资料。需要直接调查。需要数据和情况直接来自于第一线。

  雍正的密折专奏制度是进一步加强皇权的需要。要说这一套。都是明朝玩儿剩下的。大明朝的皇帝靠着朱元璋建立的皇权独尊制度让大明朝的皇帝是个傻子都能当。

  有些制度看起来很起作用。但是一项制度的实行。得具备很多必要的条件。如果雍正换成了明朝的天启皇帝或者崇祯皇帝等。看看死去的袁崇焕。孙承宗等。看看魏忠贤等。就知道。这种离开信任而没有实践的制度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说。雍正的钥匙看似是个人的精明。实则是因为皇权需要。是除却人类信任的颓废品。不值得研究。

由网友 文史局中局 提供的答案:

《雍正王朝》中雍正腰上挂的钥匙其实是清朝实施的"密折制度"中开启密匣的钥匙,钥匙分为两把,一把在皇帝特许的可以密折奏报皇帝的大臣手里面,一把在皇帝手里。

密折制度就是朝廷的官员在皇帝的特许下可以"打小报告"的一种制度,皇帝利用密折制度监视和了解大臣的言行作为的手段。

这种制度并不是雍正发明的,其实早在唐朝武则天就命人打造"铜匦"来接受人的举报,明朝更有专门的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关专门从事监督百官的工作。

清朝康熙年间就有密折制度,只不过雍正更加重视密折制度,发扬光大了而已。

雍正把密折制度发扬光大的说明了几个问题:

1、雍正登基后对天下或是说朝廷百官的掌控力度存在不足,最起码没有康熙老皇帝有底气。所以雍正才更加重视密折制度,一方面可以收买人心,大臣获得上密折的特权,肯定是皇帝重视和信任的人,所以能够使这一部分人更加的忠于雍正皇帝;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可以利用密折制度密切监视"不放心"的人。

2、雍正皇帝是真的想要干一些有利于江山社稷和百姓民生的事情。他对江山社稷的真实情况更加了解,因为他本身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实在在的"业绩"获得了康熙的认可,最后胜出的,所以他更了解不能够相信官员的花言巧语,必须要深入民间才能够了解国家的真实状况,赋予正直的官员密折权限,比如"田文镜",这样就不会被一些贪赃枉法的昏庸之辈蒙蔽。

3、最重要的一点是雍正皇帝从来没有对一些潜在的隐患掉以轻心,比如说年羹尧,雍正皇帝先后向年羹尧派了两批拥有密折特权的人。

在明的是穆香阿等侍卫,刚到军营就被年羹尧给收拾了,在暗的是伊兴阿将军,由于安排的比较隐秘,且有明处的侍卫做掩护,所以没有被年羹尧发现,年羹尧的一系列的行为,都在雍正的眼里,无所遁形。

总的来说,在雍正年间,密折制度是雍正为了更好的加强统治,改革弊政的必要手段。

由网友 视频咚咚强 提供的答案:

你说的这把钥匙,是不是腰里经常挂着那把开柜子的钥匙?雍正在接到密折的时候,就会用这把钥匙打开柜子,然后再从中取出相应的钥匙,打开装密折的盒子,只有这样才能查看其中的内容。

专折密奏是皇上赋予一部分人的权利,主要是雍正用来监视一些事情,这部分的事情非常重要,有助于雍正了解前方他不能得知的消息。

比如说年羹尧那次,两方送来的消息各不相同,对年羹尧的评价截然不同,如果雍正只听一方,那就很难得出判断。所以说这是雍正统治朝野的一种手段,自然十分重要,不能让他人随意触碰。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