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王司徒吃瓜 提供的答案:
法国人并不是真菜,而是遇到了划时代的闪击战法。
当年的法国,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点轻颓。
为什么呢?心好累。
隔壁那帮日耳曼人,从古代开始就不消停,但凡能耐大了就过来祸祸。
普鲁士时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普法战争不小心让他们踢赢了,居然跑到凡尔赛宫搞皇帝加冕。
有这么羞辱人的吗?太过分了!\(^o^)/~
虽然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赢了,但法国自身损失不比德国小。
法国人总共死了140万人,死亡的士兵和平民人数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1/6。
而且这些死亡人数主要集中在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人群,这导致法国的两代人都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以至于出现"法国死了两代人"的说法。
但战争虽然打赢了,法国却没捞到什么油水,亏得一匹!
德国经济瘫痪,工业崩溃,已经变成了躺平的老赖。
为了捞回损失,法国便来了个强制执行,在1923年冲进德国鲁尔工业区,企图依靠控制该地的工业和资源生产挤出油水。
结果法国不仅没捞到一点油花子,还遭到德国的集体愤慨,以及国际社会的落井下石,不得不匆匆结束占领。
自此,法国算是活明白了——合着隔壁那老小子就是我的克星。
那不如算了吧,修个隔离墙出来,大家各过各的,你再也别过来了!
于是1929年法国人在国防部长安德烈·马奇诺(André Maginot)的推动下,开始修筑一道横亘法德边境的,梦幻般的隔离防线。
这就是人称的"马奇诺防线"。
建设马奇诺防线耗费了法国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历时10年才得以完成。
据估计,马奇诺防线的总造价达到了超过30亿法郎,这是当时法国GDP的8%。
法国人确实将马奇诺防线修成了奇迹工程,它足以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夸张的坚固防线。
他们一门心思修筑防线,幻想一劳永逸解决德国问题。
而且这种心思还伴随着英国人主导的"绥靖政策"。法国人觉得:只要德国人攻法无望,便会老老实实按照绥靖路线图走,跑去撩苏联。
本来经济就不景气,还投入巨资和人力物力修建要塞,法国人活生生点歪了科技树。
法国的军事装备更换、军事体制改革、新装备研发都产生了瘸腿走路现象。
然而,他们的钢铁、混凝土、工程机械和建筑技术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新式飞机、大炮、坦克、战舰,而非一个长达1350公里的超大防线。
而且法国人一战时因凡尔登等堑壕战的死撑而获胜,许多法国统帅非常信任这种老旧的战法。
实际上马奇诺防线并不是垃圾,德国人是真的为此想破了头。
据说关于如何攻破法国要塞的方案文稿,德国人积攒了一整个仓库,却依旧想不出方法。
但打瞌睡的时候有人送了枕头,这个人是未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
年轻的戴高乐十分强调军事现代化改革,唾弃陈腐的老式防御战略。
这令他遭到不少非议和排斥,被人斥为异类。
于是戴高乐干脆写了本书,《建立职业军》。
他拟定了一个集结几千辆坦克的新战法,并指出马奇诺防线毫无机动能力,只能被动挨打的弱点。希求以集中的机械化部队完成机动式的防御和反攻。
这个书无人问津,德国人花15块钱买了一本,终于找到了思路。
不能说戴高乐给人带了路,关键在于德国终于开窍了——连法国人都知道"马奇诺防线是死物",那么绕过去不就得了?
还有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机动作战的点子,这与古德里安等人20年代就在研究的东西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德国人也没扔掉那堆了一房间的方案,其中有个极为重要的核心战略就是"速度"。
调兵遣将的速度、大军集结的速度、部队推进的速度、突击攻略的速度……
严格来说,古德里安等人的闪击战理论应当是排在"速度战略"之下的。战术化的闪击战仅仅是一种打仗的方法,是为德国人速度战略服务的。
更关键的是,法国人大意了,德国人"闪"了,他们没有闪。
深受经济下降之苦,战略预判又极为老朽陈腐的法国,在基本战略上还跟着英国走,丧失了警惕性和主动权。
法国高层愚蠢到什么程度呢?德国闪击波兰后,他们迫于合约宣战,却又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看着,望着,打嘴炮,仗着有马奇诺防线,慢吞吞地坐等德国人来打。
德国人其实也有点虚,但经不住希特勒敢赌啊!
罗斯洛斯洛斯!一把梭哈!
德国人计划研究了几十年的对法方案瞬间启动,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从波兰方向的回转。
依赖有目的修建的东西铁路网和预备计划,德国人一边从波兰调回百万大军,一边从各地将武装力量迅速融汇,然后统统拉到打法国的前线。
等法国和英国搞清楚的时候,德国已经杀过来了300万军队!
蠢蠢不动的法国这才开始紧张,但他们依旧放弃了主动作战,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马奇诺防线上,甚至判定德法会围绕马奇诺防线展开一场旷日的大战。
然后,一部分德军真的绕过了马奇诺防线。
德军集中组织编成的机械化军团,奇迹般跨过阿登山区的森林和雪原,出现在法军的背后。
其实这是比利时人的锅。马奇诺防线如果真的修完全了,德国人可能也会继续头痛。
但问题是修这玩意儿太烧钱,有些邻国也不大配合。
如比利时,他们不大愿意法国人在边界修筑要塞,因为这会成为"某种边境优势军事设施",破坏双边的军事对等。
自大的比利时人也不认为德国人能威胁到自己,所以比法边境的防线无所谓。
法国人也有点认同这个观点,反正马奇诺防线和延长线工程浩大,那么慢慢来呗。
等欧战爆发,一切都来不及了。
比利时人比他们自己吹得没用的多,几天时间就在德军的闪电狂攻面前一败涂地,连自己国内发达的运输网和军工也都支援了德军。
英法联军的高层此时依然愚蠢无比,他们错误地将主要力量用于保卫荷比边境,却放松了德军对法国渗透的控制。
说直白点,英法压根就没想到德军会跨过阿登山区。
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军在1940年5月通过阿登山区成功穿越马奇诺防线,随后向北推进。
他们马不停蹄,迅速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国。
接着,德军又向法国本土进攻,迅速占领了北部和东部地区。
英法试图向比利时西部撤退,但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英法联军损失惨重,大量军事装备和物资被缴获。
在此后的几个星期里,德国军队继续向法国南部进攻,一路攻无不克。
然后令法国军队意想不到的是,"亲密盟友"英国居然在节骨眼上发动了撤退计划。
英国军队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大规模撤退,扔下了如山的物资,捞回了成群丢盔弃甲的士兵。
于是,剩余的法军在垂死抵抗了一阵子之后,选择了投降。毕竟法国的领土就那么点,他们不像苏联有超长的纵深。
法国的陆军其实在战斗中表现得并不算窝囊,但整个法国高层的表现实在是令人无语。
再加上愚蠢的战略举措和德军出乎意料的高速攻势,法军还来不及表现就完蛋了。
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整个统帅都无能呢?当然是法国军礼滴干活。
后来有帮跟着纳粹混的法籍武装党卫军算是能耐了,在东线被苏联红军淹了一次,残兵败退到柏林,还在国会大厦为纳粹尽忠到最后。
有这种给德国陪葬的精神,干嘛不用在保卫祖国上呢?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法国人的表现也不能说是很烂。
法兰西战役之前,法国人是试图用马奇诺防线挡住德军,重演一战的战略。
从1929年开始,法国人投入大约50亿法郎修建了马奇诺防线,到1940年才建成。
这个防线很先进,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非常坚固。
法国人认为:马奇诺防线可以防御多类攻击,包括空对地轰炸、大口径火炮轰击等,其内部拥有各式火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各类军事及生活设施,较大的工事中还铺设有有轨电车的轨道。所以,马奇诺防线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事实证明,法国人的观点没有错。
从开始到最后,马奇诺防线真的没有被德国攻破。德军也曾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牵制性进攻,但根本无法将其击破。
实际上,克虏伯公司生产的超级巨炮460毫米口径古斯塔夫,最初就是用于对付马奇诺防线的,只是当时还没有制造成功。
马奇诺防线其实二战结束后也一直使用,直到60年代才被废除。
法国人失败的关键,在于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执行了镰刀闪击计划。
这个镰刀闪击,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要求从法国北部没有修建马奇诺防线的阿登山区绕过。
在当时看来,这是荒诞不经的想法。因为阿登山区地形复杂,到处都是森林,只有森林间几条小路。
后来战争中,德军"克莱斯特装甲兵团"有超过4万1140辆车辆,但阿登地区只有4条道路可供这些车辆通过,是非常艰难的。
法军随便部署一些部队封锁住制高点和公路,德军就根本无法推进。
其实,都不要说法国有组织抵抗,就算将公路彻底破坏而撤退,也够德国人喝一壶的。
所以,法国人在这里只部署了几个二线预备师,士兵多是临时征召的义务兵,一些人岁数已经接近40岁。
而德国人也成功迷惑了法国人。
实际上,德国人的实力并不明显强于英法联军。
1940年5月10日德国陆军约有300万人可以参加进攻法国,共157个师、其中的135个师(包括42个预备队师)被指定用于进攻。
5月到6月的德国西线部队部署了2,439辆坦克和7,378门火炮。
但英法联军也不弱。
法国陆军共有117个师,其中104个师用于北部防御对抗德军。
英国远征军还有13个师,其中10个师是精锐部队。
另外,德军基本是孤军奋战,而英法还有荷兰、比利时等盟友:1个比利时师、10个荷兰师与2个波兰师。
英法荷比联军装备14,000门火炮,比德军的总数多出45%。仅仅,法军自己拥有3,254辆坦克,超过了德军坦克部队的数量。
同时,就武器质量上来说,法军也丝毫不差。
火炮性能差不都,法军装备的雷诺轻型坦克性能不亚于德军的1型和2型坦克,另外法军还有一批诸如索玛之类的重型坦克,这是德军坦克根本对付不了的。
空军上,法国空军有1500多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有1000多架,而德国的飞机性能比较优秀,但数量不如联军。
战争中,德军的836架Bf-109将面对764架法国战斗机、261架英国战斗机和81架比利时战斗机。
然而,这一切都被德军的镰刀闪击的闪电战抵消。
德国装甲部队突破阿登山区以后,高速插入法军后方。
当时法军根本没有想到德军进攻速度会这么快,也没有想到会从阿登山区突破。
除了阿登山区不适合坦克作战以外,法国本土也有很多坚固防御工事,德军只有使用重炮才能摧毁。而当时德军的重炮还必须依靠马来拖曳,速度是很慢的。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德国空军成为空中炮兵,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德军突破色当防线以后,英法联军的防御战略已经崩溃,必败无疑了。
当时法军都是步兵师,甚至跟不上德军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
而法军坦克虽多,全部分散在步兵师中作为自行火炮使用,独立编组的装甲部队太少。
法国少数装甲部队,比如戴高乐的装甲旅迎上去和德军打,但实力不足加上法军士气已经低落,最终惨败。
由此,法军其实已经崩溃。隆美尔宣称已俘获10,000人,自身则只损失了36人。因为法国战俘太多,德军已经无法俘虏他们只得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后回家。
其实,最主要的是法国军民都已经失去斗志。
战争刚刚打了5天,5月15日上午,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打电话给新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我们被打败了。我们已经输了这场战争。"
总理都这样了,还打个屁啊。
其实,法军开始的损失远远没有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损失大。
但苏联领土辽阔,苏军惨败但是广阔的后方,有持久战的条件。
法国领土太小,一下子就被德军抄了老巢,只能投降了。
由网友 小约翰 提供的答案:
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好。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陆军欧洲的确是所向无敌,可是拿破仑是18世纪的人。二战爆发时距离拿破仑去世已经一百多年,就算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军队再厉害,也对二战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在二战的二十年前,一战时期的法军还是敢打硬仗的劲旅。凡尔登战役中,面对不可一世的德军,法国人体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尽管德军动用了巨炮和毒气弹,让法军伤亡50多万人,却依然没有击败法军,反而让德军付出了40多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这场战役打了10个月,但是最终德军也没能越过凡尔登,最后反而让法国人发起反攻收复了失地。
然后仅仅二十年后,这支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仅仅抵抗了39天就投降了,为什么反差如此巨大呢?
一是法国高层轻敌和指挥失误葬送了法军。
说法国军人在二战时候窝囊不假,但这种窝囊跟军队素质无关,是指挥官决策的失误让法国士兵没有杀敌和战死的机会。
而这样说法军的指挥官他们也会觉得冤枉,估计他们一定会分辨说,不是法军太无能,只怪德军太狡猾!
如果认为法国领导层昏庸愚蠢,似乎也并不恰当。早在二战前,法国人就察觉希特勒征服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开始积极备战。
到法国战役开始的时候,法国正规军已经达到了300多万人,并且有预备役军人200万。更重要的是,法国并不是孤军作战,有英国、荷兰和比利时100多万军队跟它并肩作战。
相比之下,德国军队才是"孤军"战斗,因为德军能投入法国战役的兵力只有300万,是法国总兵力的一半。
如果纸上谈兵,法国不但可以阻挡德国人的进攻,甚至有机会给德国以重创。
可惜,希特勒调兵遣将在边界集结军队时,法国的首脑们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因为他们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马其诺防线会保护他们。
马其诺防线是一战后为了抵抗德军进攻,由法国国防部长马其诺主张修建的防线。这个在德法边境的防线固若金汤,包括地堡、炮台、交通壕甚至地下铁路等等一系列设施,总花费达到了五十亿法郎。
可是法国人只在德法边境修建了防线,却没有在比利时和法国边境修建。因为法国认为比法边境的阿登森林不适合大部队行军,没必要设防。
可惜希特勒从来就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人,德军从阿登森林迅速机动,一举冲进了法国平原。从德军装甲部队进入法国平原开始,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甚至在德军发起进攻的时候,法国政府还没有进行国内总动员。法国人的天真就像刻舟求剑的楚国人,得知德国人出奇兵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怪德国人不按套路出牌。
如果法国指挥官在战前多准备几个预案,如果他们在德军偷袭的阿登山区部署哪怕两个师的兵力,那么战争的胜负就会改写。
二是法国指挥官的军事观念落后害了法军。
二战的时候,战争已经发展到了海、陆、空立体化作战的阶段,法军的观念却还止步不前。
因为法军的领导人如贝当元帅,都是一战中的老英雄。他们的思维停留在一战时期。依然认为壕沟战才是下一次战争的主旋律。
(法国贝当元帅,一战的英雄,二战的罪人)
法国并非没有坦克,,但他们像德军一样组建一大批独立的装甲编制,反而把坦克分散到步兵中当炮兵去使用。以至于面对呼啸而来的德军坦克大军,法军只能用步兵的血肉之躯去抵挡。
法军唯一的一支装甲部队是由戴高乐提议组建的。这支部队在战争发挥了很强的战斗力,奈何寡不敌众。如果法军高层当初能够听取戴高乐的建议,那么哪怕德军越过了阿登森林,法军也并非全无希望。
三是法国高层的摇摆不定断送了法军。
法国高层和英国的首相张伯伦一样对德国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绥靖主义政策,甚至在1939年秋天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英法高层也没有觉醒。
因为希特勒一面对波兰举起刺刀,一面对英法放出和平鸽。法国的百万大军在马其诺防线的工事里休闲娱乐,悠闲自得。而法国高层却洋洋自得吹嘘自己的静坐战略说:"正是这种战略让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保卫了我们的国家"。
可是他们忘了,狼披羊皮总是狼。法国高层战前麻痹大意,战时,未败先乱,被德国人的强大攻势前吓破了胆,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自己先打败自己。
1940年5月15号这天,战争才刚打了不到一周,法国总理雷诺就给英国首相丘吉尔打电话说:我们打败了,这场战争我们输了。战争进行两周后,当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准备加大力度援助法国时,却被告知巴黎方面正在起草投降条约。惧战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由网友 老威观史 提供的答案: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陆军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第一陆军,在拿破仑的带领下,法军曾横扫欧洲,不要说单挑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就算是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英国这些列强一起上,也被拿破仑打败了好几次,最后如果不是俄罗斯的严寒,(二战时期德国也败给了俄罗斯的严寒)最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那么为什么拿破仑时期几乎天下无敌的法国陆军,到了二战时期就变得不堪一击了呢?如果我扒开历史的迷雾,就会发现其实法国输的并不冤。
二战期间法国首先让人诟病的就是其战略态势,对德国一味地采取了守势。在波兰战役之前,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苏台德地区、捷克和斯洛伐克,法国几乎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国家和地区被德国吞并而无动于衷。当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后,法国被迫对德宣战(法国与波兰是军事同盟国),奇怪的是在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西线的数百万英法联军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德国将波兰消灭。二战时期的法国陆军,号称有300万之众,欧洲陆军第一强国,在面对德国的时候打了才6个星期就彻底败亡,法国的所作所为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但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当时法国的国情,就不难理解法国为什么会这样做了。
首先是人口问题。一战期间,法国军人付出了死亡131.5万人,伤残280万人的代价,同时因为战争生产和前线勤务等原因还损失了大约136.5万人,伤亡总数超过了500万人。而法国在一战时期的总人口才4000万左右,损失的又多是精壮年,按照法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是"损失了整整一代人"。我们都知道,一战结束于1918年,法国参加二战的时候是1939年,中间只过去了21年,而且在这21年中法国人口几乎又没怎么增长,到了1935年开始还出现了连续几年的负增长,直到二战结束的时候法国也仅有4100多万人口。相对于4000万人口的法国,德国的底气就非常足,二战时期大约拥有8000万人口,是法国的两倍,人口多就意味着能动员的兵力多,法国人口少,能动员的兵力就自然比德国少,所以法国采取守势本身也没毛病。
除了人口问题,经济低迷也是法国采取守势的重要原因。一战之前法国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利贷帝国,整个国家都热衷于将资金拿出去放贷,每年光是吃利息就能让法国人过得非常小资。当时法国人的钱大多都借到了国外,尤其是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这些一战参战国。结果一战一爆发,德国和奥匈帝国成了敌人,俄国被国内革命推翻,借出去的钱也大多打了水漂。为了应对战争,法国人不仅把外汇储备消耗殆尽,还把大量的股票、债权等有价资产抛售一空以换得资金来支持战争,到后来老本打光了就开始借钱,一战结束后的法国不但没有留下一点家底,反而还欠了别人一屁股债,其中欠美国的就有39.91亿美元,欠英国的也有30.3亿元美元,到1918年一战结束的时候,法国财政赤字高达180亿法郎,法国的货币也成了废纸,整个国家一直发展缓慢,到了二战前夕的时候在经济上被德国拉开了一大截。
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实力就决定了这个国家会有什么样的战略态势,二战爆发前,不仅法国不愿意跟德国打仗,法国最大的盟友英国也不愿跟德国打仗,两大欧洲强国在对德国的问题上三观一致,也就共同奉行了绥靖政策。战前英法的算盘就是"祸水东引",让德国跟苏联去死磕。但德国人不讲武德,没有照着法国的套路走,干完了波兰就开始干法国了。
其实当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其西线是岌岌可危的,当时德国人只在西线部署了43个师,其中32个还是预备队,而他们面对的法国则拥有98个师和2500多辆坦克,如果法军能在西线发动进攻,按照德国人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后果不堪设想",直接攻到柏林都很有可能。但当时的法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后勤物资不足,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出击,所以法国人在西线也就象征性地进攻了几公里就撤回来了。
波兰战役之后,法国也马上开始了战争动员,计划在一年内大力扩军,扩军计划中还包括了24个装甲师,法国人打算在扩军完成后再联合英国、比利时、荷兰这些盟友一齐对德国发动进攻,进攻的时间计划在1941年。
但这一次德国人还是不讲武德,他们是不会等着法国完成扩军计划,然后再带着一帮哥们来揍自己的,在法国扩军计划完成之前的1940年就对法国发动了进攻。
法国人的计划是:在东线守住"马奇诺防线",这个防线是法国人经营了十多年耗巨资打造的一个完整而坚固的防御体系,如果当时德国人从这里发动进攻,不但很可能突破不了防线,反而还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所以法国人认为德国应该不会大规模地向"马奇诺防线"发动进攻。
法国人认为德国人进攻的重点很可能是北部的荷兰和比利时,如果德国人这样打的话,那么英法与德国之间的较量就会变成一战的翻版。荷兰和比利时地形非常复杂,不利于发动大规模进攻,一战时期英法联军就在这里抵挡了德国长达4年之久,直至德国战败也始终未能从这里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
即便德国在1940年向法国发动了进攻,法国人守住防线应该问题不大,等到来年,法国的扩军计划完成了,德国人的进攻也成了强弩之末了,英法联军再向德国发动进攻,那么打败德国也就问题不大了。
但法国人还是想错了,他们的计划其实只是一个加强版的一战,而德国人在一战吃的亏,在二战的时候也不会再吃同样的亏了,希特勒的计划就完全克制了法国。
德国人的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调虎离山,开战以后先是佯攻比利时和荷兰,让英法联军误以为哪里是德军的主攻方向,于是英法就将主力派到了荷兰和比利时去对抗"德军主力"。在英法联军主力来到荷兰和比利时后,中部防御就出现了空挡,德军便出动主力,在英法防御薄弱的阿登森林地区展开突破,很快就攻入了法国腹地。随后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德国装甲兵部队迅速展开,很快就切断了英法联军主力的退路。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法国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当时的法国没有预备队,派不出人手去救援被困的主力军团。很快被困在荷兰和比利时的英法联军主力就基本被德国消灭,随后当德军进攻巴黎的时候,失去了主力军团的法军也无力阻挡。5月10日德军在阿登森林实现突破后,到6月初就对巴黎发动了进攻,到6月10日的时候法国政府撤出巴黎,任由德国人去占领,再到6月18日的时候无力抵抗的法国便宣布了投降。
这就是二战时期法国沦陷的大体经过,总的来说法国人的军事部署没毛病,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与时俱进,还是以贝当、甘末林这些一战时期的将领为统帅,而这些将领又没有跟上军事发展的节奏,以一战的思维指导了二战。虽然当时英法联军无论兵力还是坦克、飞机、火炮等装备的数量并不比德军少,甚至还优于德军,但法国人在战术上的保守和落后最终造成了一场本来势均力敌的大战却变成了一边倒的溃败。
二战时期的法军与拿破仑时期的法军在战术水平上完全不同,拿破仑时期的法军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战术体系,如军团制就是由拿破仑率先创立,其实质是将军队分割成数个能够独立作战的军团,一旦侦查到敌军主力,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军团就会沿着不同的道路迅速赶到战场,此举大幅提升了部队的机动力。而同时期欧洲其他那些没有采用军团制的国家,其主力部队就会只沿着一条道路行进,行军速度就远不及拿破仑的军队了。正是率先采用了军团制,很多时候拿破仑虽然在总兵力上处于劣势,但他的部队总是跑的最快的,所以他总能集中优势兵力与对方展开决战,这是拿破仑常胜的关键。
▲装甲兵的出现改变了二战时期的战争形态
而到了二战时期,法国人还停留在阵地战的战术体系中,幻想着德国人会跟一战一样跟他们两军对圆地打阵地战,却忽视了坦克给战争形式带来的变化。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就是以坦克为主,飞机、火炮都是为坦克部队的狂飙突进打掩护,坦克部队一路突破留下来的阵地都由跟上的步兵填补,如此一来德军的机动性就远胜于法军,这使得德军能够快速突破法军防线,攻到法军后方实现迂回包抄,数百万法军就这样被德军打了个灰飞烟灭。
所以无论是拿破仑时代还是二战时期,部队的机动力永远是军事变革的主题,只可惜法国人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法宝,这个法宝还被德国人捡了去,那有不败的道理呢?
由网友 东斯坦因 提供的答案:
法国的国土面积和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国陆军一次大败就可能使法国输掉整场战争
首先,法国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法国本土面积为54.3万平方公里。这个国土面积只能算是一个中型国家,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这使得法国无法向苏联和中国那样使用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获得喘息的机会。(苏联一开始也不是特别重视坦克,可苏联国土足够广大,面对德国能空间换时间,使自己获得了喘息和纠错的机会)
其次,法国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总体而言易攻难守。这种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地形,使得敌人一旦突入到法国腹地,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纵横驰骋。而法国防守起来则是会相当困难。
法国这样的一个国情,使得法国陆军的作战容错率很低。法国历史上一场大败就输掉整场战争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一场失败,就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本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又如,普法战争,一场色当会战的失败,就使法国不得不向普鲁士"低头"。
法国指挥官指挥失误
二战中,德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就将法国击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军主力从"阿登"山区发动奇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直插英法联军的后方,杀了英法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德军之所以能轻易的就越过阿登山区发动奇袭,法军指挥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国军队指挥层认为,阿登山区的地形不利机械化部队展开和通过,所以就没在这里部署精锐部队防御。若是,法军指挥层能小心谨慎,考虑周全一点,在阿登山区部署一定数量的精锐部队驻防。凭借阿登山区易守难攻的地形,完全能够阻挡德军一段时间。为英法主力部队调整部署赢得足够的时间。从1944年的阿登战役,美军101空降师一个师就牵制了德军5个师的战例可以看出,这是可行的。
法国空军不给力,无法为陆军提供支援
在现代战争中,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对战争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法国战役期间,除了1940年6月7日傍晚,一架法国空军F.220轰炸机,奇袭德国首都柏林,并于第2天平安降落于梅里尼亚克机场,成为第一架轰炸柏林的盟军飞机,堪称二战史中的一段传奇之外。法国空军在与德国空军的较量中完全落于下风。而这使得,法国陆军在作战中不但要应付德国陆军的进攻,还要面临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打起仗来,步履维艰。
总的来说,二战法国陆军之所以迅速的溃败,并不是因为基层官兵战斗力敦弱。法国军队高层才是战败的主要责任人。他们失败的军事指挥,以及多年来错误的军队建设思路,使得法国陆军这样一支拥有关辉战绩的队伍,并没能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实实在在的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可以留言一起探讨。喜欢的话,给个"赞"和"关注!
由网友 陶式防务评论 提供的答案:
有一句笑话可以作答:法国人总是准备着,重打上一次战争!
比如,一战时法军还想着普法战争,用轻型火炮支援步兵,结果被德军重炮教训;二战时,法军想着一战的壕堑战,结果被德军装甲兵教训。
法国在军事战略思想上的保守,可以说是几次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拿破仑以后,法国几乎再也没出现过像样的战略家,只有戴高乐勉强算半个。尽管法国的战术家和军事技术专家并不缺乏。
普法战争时,法军步枪很先进,但是却被普军的步兵伴随火炮打垮。一战时,法军拥有最好的75毫米野战炮,却不想德军用的是150毫米重炮。二战时,法军拥有强大的马奇诺防线,但德军却用坦克和飞机绕过了这些防线。
法军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反应在技术和战术上的变革速度太慢,总是落后别人一拍。所以,法国军队很容易在短期战争中落败,除非像一战那样坚持到持久战阶段,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战术错误。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那个机会了,法军在闪电战面前,没时间向德军学习,更没机会更正自己错误的。
事实上,当时法国的坦克、战斗机、军舰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德国差,数量也并不少。但是没有先进的军事思想指导,这些武器并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
相比之下,拿破仑时代的法军,不仅在技战术上领先欧洲各国,而且统帅拿破仑本人就是一个高超的战略家,将法军的技战术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法国历来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在拿破仑和一战时代,法国军队都表现出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尤其是他们的陆军部队,更是一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然而到了二战,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陆军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法国也在开战不到40天的情况下,便宣告投降。
(一战时期的法国军队)
那么,明明在拿破仑时期和一战时所向披靡,为何法国陆军在二战中就不行了呢?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在拿破仑时期,整个欧洲就只有俄国和英国没有被法国控制。法国陆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几乎是一路摧枯拉朽。如果不是俄国的寒冬和法军的补给问题,恐怕拿破仑会将整个欧洲大陆统一。
当然,法国陆军能有这样的表现,和拿破仑的指挥是分不开的。
拿破仑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在他的战术中,非常强调骑兵和炮兵的协同合作,而这也是法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
在利用兵种打出配合的同时,拿破仑尤其喜欢采取纵队战术。纵队战术能让军队随时变换不同的队形,让骑兵的冲击力和炮兵的杀伤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拿破仑在战争中多次运用这个战术,最终效果也都非常理想。
在一战中,面对德国百万军队的侵略,法国陆军有效地利用了堑壕、铁丝网和马克沁机枪三大法宝,使得德国军队的推进举步维艰。
再加上法国军队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爆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而德国则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因此到战争最后,德国军队始终没有跨过凡尔登。
(油画中的拿破仑)
一战后,法国陆军被称为"欧洲最强陆军"。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评价。
但是到了二战中,法国军队却变得非常弱。这是怎么回事呢?
和拿破仑时期及一战时期相比,法国军队这时候出现了三个短板:一是不再有优秀指挥官,二是战略方针出现了问题,三是普遍的厌战情绪。
由于有一战的胜利经验,因此,军方出身的法国元首贝当,并没有对德国军队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贝当看来,德国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卷土重来。
当然了,为了防止半个世纪或是未来可能爆发战争,贝当也建议在法德之间修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
1928年,法国投入50亿法郎,开始正式修建马奇诺防线。
1940年,马奇诺防线正式完工。在防线之中,大炮、壕沟、堡垒、发电站、医院等设备一应俱全。甚至在大的隘口,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不过,这条防线仅仅是防御法德边境。像法国和比利时边界的阿登高地,就没有修筑防御工事。
之所以不在阿登高地修,一是因为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适合大部队运动作战。二是由于比利时方面强烈反对。
万万没想到,后来德国军队正是从阿登高地攻入法国的。
在马奇诺防线完工后,贝当对于抵御德国是相当有信心的。
众所周知,贝当是一位防守大师,他始终坚信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方式。而这也帮助法国在一战中取得了胜利。
不过,贝当并没有意识到,他所熟悉的战争,早已在二十年多年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法国精心打造的马奇诺防线)
在一战中,坦克刚刚发明,并没有被投入到战场之中。所以士兵推进的堑壕战就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发展重工业,德国陆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立了一支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马奇诺防线会在堑壕战中成为德国人的梦魇,但在坦克装甲的攻击之下,马奇诺防线的威能会大打折扣。
并且后来德国人也压根没有进攻马奇诺防线,这就让法国最引以为傲的防御武器成了摆设。
除了领导无能及战略战术失误外,法国军队的表现差,也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战之后,法国上下弥漫着厌战情绪。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军队士兵,全都受这种情绪影响。
从士兵层面来说,法国士兵因为向往和平而失去了一战时期的锐气,战斗力大不如前。而反观德国军队,则是铆足劲想要洗刷一战的耻辱。此消彼长之下,战争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从国家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全国反战,因此主和派的政客得到选票获胜。主和派上台后,一直采取着小心谨慎的"绥靖政策"。任由德国在周边地区胡作非为,不予理睬。
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沦陷后,法国还以调停的名义,和英、德、意签订了"永远友好"的和平条约。
当斯大林预感到德国的威胁,找上门来结盟时。法国又希望将祸水东引,拒绝了结盟事宜。这一事件,导致苏联转而和德国签订条约瓜分波兰,最终酿成了大祸。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由网友 桌面战争兵棋 提供的答案: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法国军队
法国军队历史悠远长久,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经济繁荣强大,文化昌盛,曾经在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的国力达到了巅峰。
拿破仑时代——最荣耀的时刻
在十九世纪,拿破仑的统治下,更是横扫欧洲战场,在欧洲除了英国,其余国家都向法国臣服或者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当时的法国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拿破仑更是手握两张天下无敌的"王牌"——最先进的作战思想:拿破仑法典和最强大的武器:火炮。拿破仑将二者合二为一,"思想与剑"的完美结合,这样的法国军队在当时欧战战场无人能敌。
(正在作战的法国军队)
一战时期——从衰败重回"世界第一"
没有一个帝国可以经久不衰,法国同样也逃不过衰落的命运,在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法国走向了衰败,在普法战争时期,法国军队表面看似还是欧洲第一的军队,但实际上内部问题多多,反观普鲁士(德国)经过军事改革以后,有着超高的军事作战思想,以逸待劳、兵强马壮的普鲁士军队彻底击败了法国军队。
(凡尔登战役消耗的大量弹药)
或许经过一次失败以后的法国接受了教训,在第二次和德国之间的战争里,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主战场。法国人的骁勇善战,决不后退的精神,让他们在欧洲重新赢回了荣耀。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人,法国军队没有丝毫的胆怯,在凡尔登一战下,凭借着顽强的防御力,在双方都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后,法国终于战胜了德国,成功防守住了巴黎,得到了"世界第一陆军"的美称。
二战时期——最为窝囊的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军队确实在战场上成为了中流砥柱的一只军队,可为什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在德国人的镰刀闪击的战术下,仅如此不堪。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军队,被德国军队打的一泻千里,令人大跌眼镜,仅用了44天,法国人就已经全面投降了。
(坚固无比的马其诺防线)
其实除了德国军队使用了更加先进的闪电战战术以外,让法国人措手不及以外,法国军队自身的原因才是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1】迷信于马其诺防线
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动了全国上下,花费了50亿法郎,建造起了一块"昂贵的遮羞布"——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的防御能力,可以说是对得起它昂贵的造价了,防线内各种大炮、壕沟、堡垒、医院和工厂等,全部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打造,十分坚固。看到如此强大的防线,法国军队也是高枕无忧了。认为德国人的装甲部队除了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以外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进入法国境内了,于是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防线内,等待德国人来自投罗网。可以这样的迷信马其诺防线带来的就是惨痛的代价,德国人没有像法国军队想象的那样行动,从最不可能通过的阿登山口,突围了7个装甲师,绕到了马其诺防线的背后,横扫了整个法国。
(德国进攻法国的路线示意图,完全绕过了马其诺防线)
【2】落后的战术思想
法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法国和联军的部队武器质量等和德国比丝毫不差,在坦克的数量上甚至超越了德国坦克部队。但军队总体的战术思想还比较落后,法国军队还认为,坦克应该就是一门大炮,策应步兵部队来进行作战行动,将坦克部署在各个步兵师里,作为自行火炮使用。德国人的军队却没有这么想,将坦克作为冲锋陷阵的部队来部署,德国的装甲师作为先锋,迅速的撕裂了法国人的防线,在德国坦克的进攻下,法国陆军变得不堪一击。
(德国人俘虏了法国军队)
【3】厌战情绪
法国军队经过了一战的洗礼,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虽然最后成为了战胜国,但是在战争的损伤也是庞大的。战争的死亡给法国人民带来了阴影,在德国进攻以后,法国士兵们的士气并不高涨,当他们看到德国进展迅速的时候会果断投降,德国人为了快速进攻挺进法国的防线,根本没有时间安置法国俘虏,于是就让他们自己找地方把自己关起来,这些法国士兵也真的照做了。
(法国的傀儡政府领导人贝当和希特勒会面)
士兵是这样,政府更是这样,面对德国猛烈的攻势,法国高层不想着如何有效的反击德国人,却是想着如何撤退逃跑,将巴黎设为不设防城市,当德国进攻到这里时果断投降,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人能够在短短44天攻破法国的原因。
最后军队的失败,政府的投降,让整个法国失去了活力和斗志,如同风中残烛,一潭死水一般,轻易的被德国装甲摧毁了也不奇怪。
由网友 石海钓沉 提供的答案:
感谢邀请。
曾经横行一时的法国陆军,其实不仅是二战中窝囊,一战中就算有英国俄国美国这些重量级盟友加持,不也让人德国压在身下摩擦脸部吗?德军甚至两度兵临巴黎郊区,远程大炮都够到巴黎协和广场了。再往前算,中法战争不窝囊?作为唯一一个被积贫积弱的清政府痛击过,甚至导致了内阁倒台的西方列强,法国那脸还有感觉吗?再往前,普法战争难道不窝囊吗?普鲁士那帮子又穷又土的农民武装,打败了素有欧陆精锐之称的法兰西大军,而且兵不旋踵就开到了巴黎城下,然后以吃瓜心态看着大败之余鼻青脸肿的法军费劲吧啦去剿灭巴黎的红色暴动。这还有脸吗?连节操带脸,估计都扔到圣赫勒拿去了吧。
其实,拿破仑时代的法军之所以能近乎无敌,一是有拿破仑这类军事天才的加持。其二,大革命之后的法军,尤如摆脱了封建桎梏的猛虎,普通人 不需要贵族身份仅凭作战勇猛就能当上军官,甚至当上将军,这在中国两千年前就实现了的改革,两千年后也给法军打了鸡血,使得法军在战场上如虎添翼。而拿破仑之后,复辟的波旁王朝很快就推翻了这些成果,使得法国人有种幻灭的感觉:流了那么多血,死了那么多人 最后,一切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于是乎,一大票文人的加盟与反思,彻底让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转变成了精神文明。《九三年》里,保皇与革命已经都拜倒在了人性之下。《巴黎圣母院》则把世间的一切美丑善恶浓缩归结为了那句拉丁文:Destino(命运)。《悲惨世界》则是盖棺论定将十九世纪的法国革命史融化为两个集团两个阶级的殊途同归。这些看似作者自身的思维角度,实际反映了法国当时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喽,还折腾个啥劲?
于是乎,普法战争后法国摇身一变取代维也纳成了欧洲的时尚之都,灯红酒绿之地,以及欧洲的文艺沙龙,至于尚武,野心,豪情壮志,对不起,在当时巴黎人之中你若谈起这些,大家当场会礼貌的和你告别,但最后你就发现,你已被整个巴黎的朋友圈都拉黑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政客们上台前爱国口号喊的震天响,但一旦坐上了宝座,最热衷的不是在于加强军备研制武器,而是这修个剧院,那开个图书馆一类的文化建设,因为他们都知道:爱国主义的口号喊喊就得,但千万当不得真,多修福利设施可以增加自己党派的选票,而向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扩充军备,只会给对手增加攻击自己的口实,自己半毛好处都没有。所以,一战爆发前,法军陆军最大口径火炮才76毫米,就是《亮剑》李云龙喊着让三营长推上来的那门意呆利炮。
而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不再尚武,不再追求黄图霸业转为文艺范了,最先表现出来的则是人口出生率,法国历史上一直以人口众多著称,而普法战争之后,以往人口数量弱于法国的德意志诸国统一成德国,人口很快就实现了反超,法国则一路走上了下坡路,直到一战前,四十年时间,德法人口竟然相差了将近两倍,于是乎文弱的法国只能一边坐看小半个国土沦为敌我双方的拉锯战战场,一边痛心疾首,而二十年后再度交锋,狗仍不改吃屎的法国连一战时的半壁河山都保不住了。
所以说,文艺祸国,在法尤最。
由网友 广元飞龙 提供的答案: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陆军。横扫欧罗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与拿破仑本人杰出的军事天才有莫大的关系。当然,法国民众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才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战绩。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高卢鸡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世人曾调侃,没有谁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战前,法国军队实力雄厚。共记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实力不容小觑。但是在德国军队的闪电打击下。迅速的土崩瓦解。表现的相当弱鸡。让世人大跌眼界。我个人认为法国失败有以下几点原因。
古人云,国之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法国在一战后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歌舞升平。法国上至庙堂。下至升斗小民。对国防的意识淡薄。争夺名利反而成为他们的主轴。而德国的复仇火焰却在滋生暗长。法国缺乏对德国的警惕和防备。
一战结束以后,法国其实也是损失惨重。法国不顾吃相大快朵颐德国。这让德国非常不爽,后果也很严重。发国在战备上耗巨资修建马奇诺防线。企图靠他御敌于国门之外。国家在制定战略方面就缺乏进取精神。而无视德国疯狂的军备发展。在军事思想上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对世界军事的变革一无所知。在二战前,法国统帅部的指挥和部署可以说是漏洞百出。采取消极的防御战略。自持有马奇诺防线有恃无恐。在马奇诺防线集结重兵。而德国反其道而行之,从阿登山区突破法国防线。德国装甲部队像一把利剑插法国柔软的腹部。而法国又不像老毛子,有极大的战略纵深。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了。个人意见,欢迎讨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