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如果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时黛玉会被抓吗?为什么?_黛玉一死贾家就倒了

由网友 小说红楼 提供的答案:

张爱玲说过人生三大憾事,分别为: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这三件事前两件或许很多人不同,但是第三件却真的让很多人都觉得很对。《红楼梦》前八十回非常精彩,可是也带有很多的悬念,所以曹公遗失后四十回的书稿让众人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红楼梦》中,如果黛玉不死,那么贾家被抄时黛玉会被抓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从三个方面来看,黛玉都不会被抓。

第一,黛玉是未出阁的小姐,与贾府内部事宜无碍,不会被抓

先黛玉是未出阁的小姐,她虽然很小就寄居在贾府,和贾府的人无异,但她在未嫁给宝之前仍然不是贾家的人,所以贾府获罪本身就与她没有什么干连,只是以黛玉的脾气,一定还是会同甘共苦,但论法论理她都不会被抓。

当初王熙凤生病需要人参与管家的时候,王夫人出于私心让宝钗帮着探春和李纨管家,没让黛玉参与其中,那么贾府出事黛玉正好不会被牵连,因为黛玉从未过问过贾府的家事,也没有参与贾府也的管理和决策,贾府所做过的事情都和黛玉无关。

因为贾府所犯的罪和黛玉无关,自然黛玉也就是清白的,也不会被抓。

第二,黛玉是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自有保命符

黛玉自身的身份对她而言也是一张保护符。黛玉来自林家,是林如海的女儿,她的身份比宝钗和贾府的诸位小姐都高。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如海时,"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

这就是说,林家祖上降等承袭过列侯这一爵位。林家的根基非常深厚,而且林如海通过科举出仕,做过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最后升到了巡盐御史。这个官职不是有能力就可以做,必须是皇上信任的人才能够担任。通过这一些,可知林家世代都倍沐皇恩。

那么黛玉作为林如海的孤女,皇上无论如何都会顾念恩义,对黛玉网开一面。黛玉作为林如海的女儿,这就是天生定制的保命符。

第三,贾母会早为黛玉做打算,让她躲避这场纷争

贾母是历经几代人的当家人,对于贾府的前途和命运她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和判断,黛玉是她最心疼的孩子,在她在世之前如果黛玉没死,她一定会为黛玉安排好后路。

贾府被皇家厌弃的消息一定会不胫而走,所以在此之前贾母一定会早做打算,为黛玉安排好后路。正如王熙凤早早就遣丫头小红带着巧姐去她舅父家躲避以求平安,只是狼舅奸兄把巧姐卖到了青楼里。如果巧姐的亲人没有坏心思的话,巧姐其实是可以躲过这一劫,获得平安的。

林家虽然只剩下几个旁支亲戚,但是林家的根基还在,最差的地步黛玉也可以回到林家自己生活,所以黛玉在贾府被抄家的时候不会被抓。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由网友 宛如清扬 提供的答案:

在《红楼梦》中,如果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时黛玉会被抓吗?为什么?

  高鹗续的内容里,贾府被抄时,林黛玉已经香消玉殒了,幸免于被抄家时受的折磨。题主问,如果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时黛玉会被抓吗?

  我的看法是理论上不会,实际上会。

  《红楼梦》后四十回里的抄家是怎么样的?如高鹗写的,来旺来了传话让姑娘们太太们回避……王邢二夫人等听得,俱魂飞天外,不知怎样才好。独不见凤姐先前圆睁两眼听着,后来便一仰身栽到地下死了。贾母没有听完,便吓得涕泪交流,连话也说不出来。然后就是王爷来安抚,说了一大套官话,但无论怎么看,都很客气。

  ——西府是这样的。

  后来贾政见着焦大,焦大号天蹈地的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今朝弄到这个田地!珍大爷蓉哥儿都叫什么王爷拿了去了,里头女主儿们都被什么府里衙役抢得披头散发擉在一处空房里,那些不成材料的狗男女却像猪狗似的拦起来了。所有的都抄出来搁着,木器钉得破烂,磁器打得粉碎。他们还要把我拴起来。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那里倒叫人捆起来!我便说我是西府里,就跑出来。那些人不依,押到这里,不想这里也是那么着。我如今也不要命了,和那些人拚了罢!"

  ——东府是这样的。

  在论罪之前,抄家的情形大致是一样的,看看西府,再对比焦大讲的,哪一个更象真的?很明显。既然已经到了要抄家的境地,说明跟皇帝老儿的交情也已经到头了,官场上的那些油子,没一个是好说话的,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都是常态。

  罪臣犯事,欺君谋反,株连几族随皇帝高兴。因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一样,咱也不知道到底是贾府犯了多大的事,如果是参与谋反,那株连的范围相当大,从上到下,不会放过任何一人。家主,家庭成员,包括家奴,从小到大,一个不留。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林黛玉做为贾府一分子,即便姓林,也一样会被算在里面。或许林如海有人脉,但林如海身死,人走茶凉,人家犯不着为个孤女和皇帝对着干。或许皇帝老儿要作秀,但现官不如现管,行刑和释放,这中间有个时间差,刀下留人的事情,只有电视里才会有。

  如果贾府不是谋反,那也有可能是流放。涉事的主要犯人砍头,其他流放。流放的地方,不会有多好,路途遥远,路上的事情谁也说不上,娇生惯养着的人们,奔波劳累,重病死亡的,多了去了,尤其是姑娘们,长得漂亮了惹人爱,受不了凌辱的多了去了。流放的对象,一般限于贾家人及家奴,林黛玉不是贾家人,极有可能不需要流放,且不说抄家时的无差别抓人,官差们的凶神恶煞,就是待审期间,她的病弱身子受得了吗?

  如果皇帝念及旧情,那就来一份抄家的罪好了。抄家,只是籍没家产,处置一些重要人犯,罪不用妻孥,如果贾府是这么一种情况,林黛玉的日子会好过些,可是抄家灭族时,人性阴暗面会被无限激发。林黛玉虽不是贾家人,但是她在贾府的规格,是和宝玉一样的。贾府繁荣昌盛时,人们最多只是眼红,可是贾家落难,人性的恶也就显示出来了——这会儿不能只有我惨,还得拖个人,比我更惨点,我才能安心,于是那么一些平时看她不顺眼的人,被她瞧不起的人,顺便咬一咬,把这个可怜孤女牢牢绑在贾府的战车上,林黛玉也绝无生还之理。

  抄家原本是必须谨慎的一件事,一般小百姓,想抄家还不够格,得有重量级才行。一般流程是由皇帝老儿下令,相关级别的人员带队查抄,所涉及的户籍与财产地租之类,都必须由户部官员进行负责登记——但是,理论归理论,抄家时乱哄哄的,谁说得清,个别宝贝、地契房契之类的进了人家口袋,个别人不小心消失,又有谁会真正在意?林黛玉是贾府的亲戚没错,但是谁管那么多呢?住在贾府的,就是贾府的人,要不就是主子,要不就是家奴,总之,都是获罪之身,不是贾府的人不知情,贾府的人知情说了也没人听,想来想去,谁有闲心替一个外姓孤女说话?

  贾府被抄时,林黛玉如果还活着,等待她的是被抓后必死的结局。灭族,流放,发配或流落烟花之地,都不是一件好事,想想还是高鹗笔下留了情,让她早早地就走了,完成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愿望,也是仁心了。(文/宛如清扬)

  电视剧,只能展现一部分,真正的抄家,残酷之极,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相关史实(比如说张廷玉的事)。

由网友 醉吟扶夷 提供的答案:

在《红楼梦》中,如果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时黛玉会被抓吗?为什么?我的答案是,如果黛玉有命能活到贾家被抄家,那么毫无疑问,她所住的潇湘馆一定会连同贾家一起被查抄;但是,她应该不会被当成贾家人而羁押入罪或者发卖。即便一开始有可能会误会,后期估计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无罪释放。

为什么我会如此推测呢?原因基于两点。

第一个原因

林黛玉虽然寄居在贾家,衣食住行和贾家的嫡亲孙女并无区别,且在很多人的眼中,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贾母为贾宝玉定下来的未婚妻子;不过,若真要细论,她终归是从林家来的女儿,她不姓贾。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贾母不是很疼爱她吗?都已经把她算作自家的四个女孩中的其中一个了,难道还不是自家人吗?"

诚然,贾母是贾家中与林黛玉血缘关系最近的人,她确实满心满意地将黛玉当成亲孙女一般呵护,但是,她老人家毕竟不是神明,她左右不了别人的思想,更改变不了现实。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探春盘点贾家各人的生日,她连薛宝钗的生日都记得,却惟独忘了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还得袭人提醒方才省悟过来。

有人或许要说,袭人不是记得吗?不错,袭人确实记住了林黛玉的生日,不过,她可绝不会是因为和黛玉的关系特别好才记住的,她记住黛玉生日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她自己和黛玉是同一天过生日罢了。

更何况袭人紧跟着插了一刀:"(林姑娘)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袭人的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更是贾家上下人等除贾母和宝玉之外所有人的心里话。

因此,林黛玉看着像贾家人,然而事实摆在眼前:她不是贾家人。

第二个原因

一只绣春囊引发了大观园抄捡,许多人将此"自杀性"抄捡事件当作是贾家由盛到衰的一道分水岭,更有人推测,此次抄捡事件很有可能就是日后贾家被抄的提前预演

以曹公一贯的手法来看,这种可能的概率非常大。

正如书中第七十四回中所写的那样,由王熙凤带队的抄捡人马把林黛玉当成了"自家人",对潇湘馆进行了抄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薛宝钗被划成了贾家的"客人",她所居住的蘅芜苑免于查抄。

如果此次抄捡事件真的是贾家日后被抄家的提前预演,那么,林黛玉应该也在慌乱中被当成了"贾家人"被一起查抄;而薛宝钗则因为早已搬走而幸免于难。

不过,林黛玉毕竟是名门之后,并非无名小卒,何况她的名字也不在贾家的花名册之内,大抵是经过一番折腾后,林妹妹还是会被放出来的。

问题在于,原本就身体孱弱的林妹妹会禁得起残酷的抄家洗礼吗?

而我们充满悲悯情怀的曹公,会舍得让柔弱的林妹妹去经历那场惨烈的争斗吗?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冰清玉洁的林黛玉早在贾家被抄之前就香消玉殒了……

一部残缺的《红楼梦》,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解不开的谜团呀!

由网友 萍风竹雨123 提供的答案:

贾家被抄,黛玉不死,下场有两种可能。

一,被抓被卖成为官奴。林黛玉如果不死,一定住在贾府。林家早已没有嫡枝近派,除了贾府,黛玉无处可去。只要住在贾府,贾家抄家时,黛玉等同于贾家人。如果贾家人被抓,林黛玉也不能独善其身。

有人会说,黛玉不是贾家人,不应该被抓,但是,如果没有人出面指明这一点,以黛玉孤家寡人,孤立无缘的情况,上位者会清正廉明到把黛玉放出,把贾敏的嫁妆归还黛玉吗?

二,被释放,孤苦伶仃的死去。贾家被抄,林黛玉被抓是一定的,但是如果有人为林黛玉求情。皇帝会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对林黛玉网开一面。

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毕竟林家也曾四代列候,应有些世交,有些余荫,林如海做事谨慎周到,也应帮过一些文人学子,也应该为女儿留下后路。虽然很多人可能会如贾雨村一样忘恩负义,置恩人女儿于不顾,也应该有侠义心肠,侠肝义胆,敢于直言的道德君子。

由网友 黑麦子可可 提供的答案:

贾府只是抄家并不是株连九族的杀头大罪,要杀头的也只是主犯,一般情况下犯了大罪的话女眷会发配为官奴或者卖出去做小妾。外嫁女不诛连,再说了黛玉不姓贾,她是侯府千金,其父如海是死在任上,属于功臣之后。就算抄家,黛玉的嫁妆和财产都不会牵连都是属于她的私人财产。像李纨她最后为什么兰桂齐芳做了诰命夫人没有受牵连,很可能事发之前其父已经得到消息把她母子提前接回家里与贾府断了关系,这样也不会受牵连,不然的话她的财产不可能能保留,也不会落下见死不救的骂名了。黛玉如果嫁给了宝玉就是贾府的人了,就一定会受牵连,所以黛玉一定是早早的就魂归离恨天了,曹公不忍她受此荼毒,还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若不死,看到宝玉受罪,她也活不下去,所以她是等不到贾府抄家的一天了。谁也救不了贾府,有本事的早早离去自立门户,像贾芸这样的,有爱情的像贾蔷可能早早的把龄官弄出去小日子去了。探春远嫁就算是藩王妃,她也救不了自己的母族。本人倒是觉得黛玉的归宿最好,她带着父母的疼爱来到人世,走时带走了宝玉的爱,贾母的心碎。不像迎春,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不爱继母苛待,仆人欺主,亲人漠视,被没有爱的丈夫折磨而死。

由网友 润杨的红楼笔记 提供的答案:

《红楼梦》中,如果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时,黛玉会被抓吗?答案是黛玉不会被抓。

第一,林黛玉是林家的小姐,不是贾府人,不会被抓

因为贾府犯事,惹怒皇帝。皇帝下旨抄家。抄家的对象是贾府一家老小,与外人无关。

薛家和林黛玉都借住贾府,不是贾府人。

林黛玉是列侯林家的六世孙女,她属于林家人。

抄家也不能随便抄,不能抓无辜的人。大家公认,贾府抄家时,薛家躲过一劫,薛家即使被收回皇商身份也是因为自己做事不妥,或者被贾府牵连,找到犯罪证据。

既然薛家都不是在贾府居住期间糊里糊涂的被抓,因此林黛玉也不会被抓。

第二,林黛玉没有参与过贾府的事情,不会被牵连。

一旦贾府被抄家,薛宝钗会被抓,林黛玉也不会被抓。因为林黛玉从来没有参与过贾府的管理,她和贾府内部管理没有关系,不会被贾府牵连。

薛宝钗曾经在贾府管家,而林黛玉没有参与贾府管理。贾府做了什么,林黛玉不清楚。抄家的官兵没有理由抓林黛玉。

第三,即使贾府被灭三族,也不包括林黛玉

黛玉的母亲是贾敏,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

女儿属于外人,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三族。即使贾府被灭三族都不包括林家。

第四、林家余荫能护林黛玉平安

1.皇帝会关照孤女黛玉。

林黛玉是林如海的女儿。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如海时,"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

列侯是有封邑的,可以收食邑之地的税收。林家的封邑应该是苏州,因此其根基非常深厚。林如海探花出身,官居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

巡盐御史是皇帝钦封的最信任的人。无论是林如海,还是林如海是的父亲都是皇帝器重的人。林如海英年早逝,皇帝一定会惋惜。如果皇帝知道林黛玉被贾府牵连,一定不会让林黛玉受苦,会善待林黛玉。

2.林家的门生故吏会保黛玉周全。

林家历经五世,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是诗礼书香之族。林家的门生故吏遍天下。林如海做事妥帖,面面俱到。他对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都尽力提携,对其他人也会提携照顾。林如海和他的父辈应该有一大批拥护者,一大批肝胆相照的朋友。

林如海只有一位孤女寄居贾府,大家都清楚。

贾府出事,这些人都会知道,也都会保护林黛玉周全。

综上所述,贾府被抄家时,如果林黛玉活着,她不会被抓,更不会被卖。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

由网友 绿野萍踪01 提供的答案:

黛玉之死,是高鹗续书写的,原著八十回中,林黛玉并没有死 。曹雪芹原著中,林黛玉的结局早有"预言"。而且,林黛玉将经历荣国府两次被抄,不是高鹗所写的,黛玉在贾家被抄时已经病逝。

既如此,那么,贾家被抄时,林黛玉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87版《红楼梦》中,贾家被抄,贾宝玉等被抓。林黛玉如果活到这个时候,她会如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与贾家人一同被抓吗?

荣国府被抄,其实就是林黛玉被抄家

高鹗的续书中,写的是宁国府被锦衣卫抄家。87版电视剧却演的是贾家都被抄了,贾宝玉等人也被关进了监狱,此时,黛玉已经病故。电视剧这样演,其实也是有依据的,庚辰本第二十回中,有一则畸笏叟的眉批,说的是: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

狱神庙是不是监狱,且不好说,但贾家蒙难却是原著中就伏下的最终结局。而且,这个结局都与林黛玉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贾家之败,林黛玉是主要责任人。因此,以原著伏线探析,林黛玉将在贾家被抄时,被抓三次,"死"了三次,出家了一次。怎么回事呢?

第一回书中说,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为还泪而来到下界,"抛父进都京"来到了荣国府。绛珠下界前对警幻仙姑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书中写得十分明白,贾宝玉的"前世"是赤瑕宫神瑛的侍者,就是个下人。林黛玉下界,只是以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侍者的甘露之惠,一个字都没提要嫁给宝玉。把《红楼梦》解读为宝黛爱情,那就脱离原著的寓意了。

林黛玉绝不可能与贾宝玉谈婚论嫁,《红楼梦》中也绝无宝黛之恋。这是因为,林黛玉才是荣国府真正的主人。荣国府这一门贾家被抄,就是抄的林黛玉家。如此,林黛玉能不被抓吗?

荣禧堂隐藏荣穆王,荣国府是靖江王府

庚辰本中,通篇写的是"林代玉",没有"林黛玉"。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其实写的是一段大明历史。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朱元璋诏令靖江王朱守谦之国,"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

南昌王,指的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朱元璋做了皇帝,便追谥其大哥朱重四为南昌王。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元璋恢复周制,"封建诸子",总共封了十大藩王,其中就有朱兴隆的孙子朱守谦。

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暗喻的就是朱兴隆,"夤缘复旧职",指的是由南昌王而成为靖江王一世祖,享靖江国祭。贾雨村受林如海委托,陪护林代玉回家,其实就是林代玉"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到了荣国府,贾雨村由此前大如州知府,改任应天府知府,等于是恢复了旧职。

林代玉到了荣国府,在自家堂屋中,见到了第十二代桂林靖江王荣穆王。荣国府堂屋名叫荣禧堂,堂屋中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有一行小字落款,写的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这行小字中,有一个从未出场的人物"穆莳"。写"穆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与荣禧堂、东安郡王,共同隐藏了"荣穆王"

"荣穆王"是一条铁证,证明荣国府写的就是靖江王府。当然,书中还有很多铁证,锁定了荣国府就在"西方灵河岸上"。此处之所以单以"荣穆王"来说荣国府,是因为荣穆王的儿子和侄子袭爵后,靖江王城被抄了两次

林黛玉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点明桂林靖江王府坐落于漓江之畔,漓江的源头是灵渠。王城之中,有一座石头峰,名叫独秀峰。但这块石头,不是"三生石","三生石"的寓意,是靖江王到了第三世才之藩。

《红楼梦》是一场"梦",是靖江王子与来自宁国府的一个王子"家史王说",林黛玉犹如"梦回故土",以其"前世"重回靖江王城,留下了《石头记》。

靖江王城在荣穆王之后两次被抄,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林代玉"的结局又如何呢?

贾家第一次被抄,林代玉被抓,然后被缢杀

庚辰本之所以写的是"林代玉",隐藏的是一段真实历史。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灭亡,历史进入南明时期。顺治二年(1645年),荣穆王之子,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在靖江王城自称监国,做了大明代理皇帝。

朱亨嘉虽然自称监国,但却身穿黄袍,南面而作,而且,拥有年号,等于是称帝了。朱亨嘉称帝,国号依然是"明",年号却是"洪武",这一年是洪武278年

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的"璋"就是白玉,白玉上加一点,便是"赤瑕"。桂林靖江王是"林",所以,"林代玉"指的是朱亨嘉取代了朱元璋。

朱亨嘉之所以取代朱元璋,是因为他们家先祖,也就是"兴隆街的大爷"才是"仁祖"的嫡长子。而在《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却把大哥叫做"孟兄",孟兄,指的是庶出的长子。《红楼梦》嫡庶分得很清楚,庶出的地位很低,根本不可能袭爵,其原因就是讲的靖江王家世。

朱亨嘉以林代玉,第二年,也就是隆武二年(1646年),被当时取代大明正统的隆武帝朱聿键派兵擒获——林黛玉这就被抓了。

按照朱元璋所立之《皇明祖训》,藩王谋反也不能处以死罪,最多是幽禁或者削夺藩位。因而,隆武帝将朱亨嘉秘废为"连江庶人",密押到福建连江。不久,就命锦衣卫将其绝密缢杀——这就是宝钗、黛玉判词中说的"玉带林中挂"。林代玉,加上这句判词,其中就隐藏了"桂林"

朱聿键违背《皇明祖训》,处决了藩王,因而托言朱亨嘉得暴病而死。甲戌本中,在贾母为林黛玉配制养荣丸时,暗点了一笔"为昌菱伏线",林黛玉有死于药石的伏笔。其实,这一笔讲的是朱聿键伪言朱亨嘉死于暴病。

林黛玉一生要吃"养荣丸",养的就是荣国府。林黛玉原本就是荣国府的主人,"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写的是朱守谦"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之藩,而他的父亲靖江王二世祖朱文正,其"木主"没有随行,留在了原籍。

这是"荣国府贾家"第一次被抄,"林黛玉"不仅被抓,还被缢杀于连江。贾琏之"琏",既读liǎn,是瑚琏的意思,"瑚",谐音朱履祜的"祜"。贾琏之"琏",又读lián ,暗喻荣穆王之子被缢杀于连江。所以,贾家暗中保护林黛玉的是贾琏,陪护林黛玉到扬州护送林如海灵柩回苏州的,也是贾琏。

贾家第二次被抄,林黛玉又被抓,又被缢杀

隆武帝绝密缢杀了朱亨嘉,立即以朱亨嘉的堂弟朱亨歅袭爵,这就是最后一代靖江王。顺治七年(1650年),农历庚寅年,大明叛将孔有德攻陷靖江王城,活捉了朱亨歅。朱亨歅不屈,被孔有德缢杀于民房之中

朱亨歅在被缢杀之前,也曾自称监国,《红楼梦》中所说的"都中",大多指的是桂林靖江王城。出了两代皇帝,难道还不能称之为"都京"吗?

靖江王城是朱元璋敕建。朱元璋敕建靖江王城,是以藩王的规制,仿南京皇城,以石头修筑。所以,《石头记》是以这座小石头城、小金陵城为故事核心,影射了整个大明。明朝建立于戊申年(洪武元年,1368年),戊为土,即"石",《西游记》中因此写了"石猴",《红楼梦》中则是"史侯"。

书中的"金陵",应当有大小之分,靖江王城是小石头城、小金陵,"贾雨村夤缘复旧职",就是做了金陵王。

薛宝钗林黛玉的册页画,"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两株枯木,寓意两代靖江王被缢杀,都是"玉带林中挂"的结局。

说荣国府即靖江王城,林黛玉隐伏两代靖江王,书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铁证,这条铁证就是"未时交芒种节"。第二十七回中写道:"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这句话指的是由芒种交节到夏至。查阅靖江王历史,靖江王灭亡的前一年,也就是顺治六年(1649年),正是"未时交芒种节"

大观园群芳在这一天饯花神,预示了靖江王灭亡。而这回书的回目却是这样写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薛宝钗、林黛玉都被比喻为杨贵妃,两个杨贵妃被缢杀,对应了两代靖江王"玉带林中挂"。

靖江王灭亡于庚寅年,"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元春这句判词所隐含的三次"虎兔相逢",其中一次就是说的靖江王在庚寅年彻底消亡。

靖江王府被抄,林黛玉逃过一劫,出家灵河岸上

林黛玉住在大观园潇湘馆,诗社雅号潇湘妃子。这两个符码,被解读为林黛玉效仿娥皇女英,梁女士衣服。如此解读,大谬不然。以林黛玉孤傲的个性,"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她会这样做吗?

潇湘馆、潇湘妃子,说的是林黛玉将出家全州湘山寺。湘山寺在湘江之滨,湘江与漓江同源,都发源于灵渠。所以,全州湘山寺,也在"西方灵河岸上"。古时,湘江流域几乎都可以称之为"潇湘"。妃子,是"非子"之意,出家为僧,逾城背父,"不当人子",故而是"非子"。"林代玉抛父进都京",也有其出家为僧结局的隐喻。

林黛玉在三岁时遇到癞头和尚,癞头和尚要度她出家。这其中,暗藏的事朱亨嘉之子朱若极。

靖江王城第一次被"抄",王城被攻陷当天,一个太监把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朱若极隐藏在雪洞之中。由此,朱亨嘉逃过一劫——"金钗雪里埋",薛宝钗住处如"雪洞",写的就是朱若极的这段经历。随后,太监(喝涛)把朱若极带到全州,在湘山寺出家。

朱若极,就是《石头记》的原创作者之一,"清初四僧"之一的大画家石涛。《石头记》曾经改名《情僧录》,情僧,其实是"清僧",朱若极在清朝时做了没有僧人。

这个"林黛玉"倒是在荣国府被抄时,没有被抓,但却出家为僧了。

以第五回书中薛宝钗、林黛玉的册页画、判词来看,黛玉总共有三个结局:被缢杀、从雪洞中逃生、出家。这三个结局,高鹗一个都没写到,而是以"昌、菱"这条线索,让林黛玉死于疾病。林黛玉又死在了贾家被抄之前,当然不会有"被抓"的历史了。

但是,原著之中却写得明明白白,林黛玉必定有"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的故事。"贾家"两次被抄,"林黛玉"都没有逃过"被抓"的结局。

贾家,写的是朱家。朱家最终被清所取代,彻底被抄。在这场大规模的"抄家"中,"林黛玉"还要被抓一次,还要经历"玉带林中挂"的悲剧结局。这个结局,就是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抓获。吴三桂在康熙元年(1662年,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五日,以弓弦缢杀永乐皇帝朱由榔,四月二十六日,搬运柴薪,纵火焚化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未时交芒种节,寓意靖江王"虎兔相逢大梦归"。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则是大明"回首相看已化灰"、"虎兔相逢大梦归"的终极结局。刘姥姥所讲"雪下抽柴"的故事,隐含了林黛玉。

假如说,《红楼梦》写的是江宁曹家事,那么,曹家谁又有这样的经历?到底是谁被缢杀了三次?谁又"金钗雪里埋"呢?除了林代玉,贾元春、王熙凤、贾探春、香菱等人,他们都结局于缢杀。江宁曹家,谁是这样的结局?

由网友 拾英记 提供的答案:

红楼未完,但从前八十回很多线索我们可知贾家最后被抄家。如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其中一出《一捧雪》脂批伏贾家之败,这出戏讲的是嘉靖年间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一个玉器打死平民,后该平民儿子报仇得沉冤昭雪的故事。此事与贾赦为二十罢扇子害死石呆子的性命如出一辙,贾府最后大抵因此而败。

更有王熙凤多次以贾琏之名行谋财害命之事,仗贾家之势放高利贷违法之勾当;元春宫中失势等,都可以推测贾家之败。而直接参考的是此书为作者家族亡史,曹家显赫一时最后却被抄家,以致做后最后落得"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境地。

根据书中对黛玉的描写,这位下凡的仙子我想大多是在贾家被抄前死的,因为作者太过真爱这位女主人公,她一生纯洁美好,目下无尘,来时无声无息,去世更踪迹难寻。所谓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抄家这等痛苦又腌臜的经历,作者是不舍得让黛玉经历的。

那么如果黛玉没死在抄家前呢?我想她的结局会有以下可能:

首先,在抄家时,为了避免有漏网之鱼,抄家者一时分辨不出贾家人,黛玉是要一起被抓拿起来的。等到清查完毕,如发现黛玉是寄居贾府的林家人,就会放回。毕竟贾芸这种五服内的贾家子孙都可以得逃其咎,黛玉当然不会坐牢。

那么回来后呢?贾家此时一败涂地,完全找不到主心骨,黛玉能投奔哪里呢?我想以林如海当年爱礼贤下士,毕竟结交不少官场之人,贾雨村这种当然不能指望,但总有如林如海一般品行高洁的朋友。这些朋友念老友的恩情,大抵会出手帮助这个林家遗孤。

如没有人帮助呢?在走投无路下,黛玉肯定回被官媒卖与他人做奴婢小妾。古代有官媒一职,专合法买卖妇女,银钱充入官中。这在《金瓶梅》随处可见。

细细细想,黛玉如经历贾家抄家,实在是惨不忍闻,所以,真爱黛玉的作者,怎舍得她受此侮辱?在黛玉还尽眼泪那一刻,她便魂归离恨天了。

由网友 老乒420 提供的答案:

在《红楼梦》中,如果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時黛玉会被抓吗?为什么?

只可惜,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果如何不知道?,只能看到现存的八十回。至于说高鹗所续后四十回,贾家被抄前,却早发生"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恩地"。贾家被炒,当然也就不会牵设到林黛玉了?。

至于说林黛玉不死,贾家被抄,毕竟这是假设,在现存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这毕竟也不是现实。不过,既然二百多年前的高鹗能续后四十回,如今高人,聪明人有的是,只要有这个意愿和能力,不仅写续书,就是重新改写也不是不可以。

林黛玉只不过是《红楼梦》书中,女一号,至于续写或改写,只要与《红楼梦》有所区分,估计曹雪芹也绝不会因版权或著作权而与改写人发生"争执",毕竟曹老先生早已驾鹤西去,不可能复生、穿越到如今社会。

这样各人也就可大胆根据个人喜好,在贾府被抄時,对待林黛玉如何处理,尽情发挥。抓也可,不抓也不是说不可以,当然还可能有多种多样结局,全看改写者的意愿和意思了。当然抓与不抓,或者其他多种结果,估计也不会空穴来风,总会有因果关系?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