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好迷茫,一边是振兴农村,一边是城里买楼,农民该怎么办?_农民到底该不该到城里买房

由网友 昨天今天明天 提供的答案:

现在网上都是一片的关于改革和以前的大讨论。基本就是两个调子;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怎么样怎么样好,如果农村不分田单干,企业不改制就永远受穷。今天的富有都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有一部分人说宁愿物质条件差一点也要精神富有。两个观点看起来好像各有道理,也各属一派。确实两者本不该对立,而应成为一家。原因是看问题的方法出现了问题。一帮人意思是要一直按照大集体,计划经济的路子走,一般人非要分田单干走市场经济不行。本来不应该这样极端的,都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实际发展不发展,发展的快慢不是体制本身和经营模式造成的。任何体制任何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体制而是管理。以前的大集体,计划经济,如果能及时的在管理上下功夫,实事求是,吸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是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发展的。不需要一切推倒重来,推倒重来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计划与市场始终是共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每个国家都是这样。如果今天的我们都能这样全面的看问题就不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论了。

由网友 五味瓶记 提供的答案:

说了多少年农村发展,农村并没有惊人变化,尤其是偏远农村,发展目标、发展动能不明显。实际上,农村发展迫在眉睫,也是必然之路。农村,唯有中国农村的体量,才能承接下一阶段国家经济发展大任;只有农村发展,才是实现国家新发展理念的标尺。

近十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有目共睹,包括水、电、道路改善,通讯便捷,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的环境好了,生存状况改善,资产价值越来越高,怎么样盘活资产,找到出路,让好政策落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私人汽车、高铁改变了一日生活圈的距离,不再要求居住集中。居住在城外,工作在城里成为可能。放眼欧美国家发展,不再向往城里的"鸽子笼",改善人居环境,是中等富裕家庭的重要居住目标。我国建立围绕核心城区五十至一百公里的一日生活圈,越来越成为现实。

其次,城市发展已经走到尽头,趋向饱和,农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密集,土地枯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严重过载,许多城市病无法解决。而农村房价只是城市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与大城市、一二线城市相比,更是差别悬殊,同样是有限资源,农村的比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和基础。国家一旦开放部分城市户口居民到农村购房,农村居民就近换房交易许可,就会调动大量资源,拆除人为的城市、农村藩篱,拉动广大农民富裕,形成优质资产累积。

在我国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大量的资本资金撤出房贷后,急需找到出口。投资一、二产业和实业,已经比重有限,效益有限,同样面临巨大风险;如果像西方欧美一样投入股市债卷,就会引起资产泡沫和短期投资行为,西方脱实向虚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吸取。一方面发展实业,一方面投入农村发展,应该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一旦国家允许部分银行资金信贷,甚至住房公积金投入农村住宅建设,比如开放农村建设分期按揭,就会打造新的池子,打开第二个水龙头,迅速推动作为垫底的农村发展,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农村建设的发展,同样带动建材、建筑、交通等全系列全行业产业发展,真正打开内需。尤其是解决无地、低学历、低技能这样一大批基础盘就业、生存问题。合理多层次配置,我们不但需要高层次人才发展通道,也要支持大批农民的兜底生活。

当然,发展农村还需要临门一脚,解放思想,需要相应配套政策,需要打通城市、农村房屋渠道,解决资金现实问题。在原来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其它设想要么分量太轻、要么层次太高,作用不明显。农村发展可以满足多方需求,提升国家整体水平,这一切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由网友 简节明 提供的答案:

不用迷茫!过不了几年,随着超速发展的房地产和基建等热闹经济的速度放缓和理性回归,随着浮躁高调的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冷静反思,城市恐怕就不那么好呆了!彼时,不仅农民好迷茫,城市居民更迷茫!因为,城市水太深,农民可以归根回农村!城市居民就不大好弄了:城市水太昏,恐怕不好混!

由网友 清香益远5 提供的答案:

我认为农民不要听专家忽悠,听党中央的,发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

一、有的专家说什么农民进城买房,请问专家你掏钱吗?农民家庭有多少能买起上百万的城里楼房的?许多挣工资的年青人,背负房贷、车贷,生活困苦,己艰难度日,你也忽悠没工资的农民进城买房,让他的也陷入负债的深渊吗?己致富的少数农民,不用你们说早就进城买房了。

二、疫情还未结束,有的专家就预言说,疫情之后许多城里人将拥入农村。真是胡说八道,现在市区农村有集体农业户口的,申请宅基地都很难,你认为去农村就有宅基地,就会安家落户吗?想的太天真了吧!若上辈老人有宅基地房产的可去继承居住。

以我村为例,全村有1059户,前几年征用拆迁并在原地安置,土地也被征用。户均有存款200万左右,但没有一户去城市买房,有十几户买房的也在房价低的农村买房。因为,农民不只看眼前的利益生活,而是看到今后怎么过日子,后代如何生存和生活。

三、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走发展农业现代化,振兴农村,大家才会共同富裕,这是最好的道路。

作为己见证过农村七十多年发展变化的老人,在此多说几句。

一、对于土地如何流传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迷糊。有的流传给所谓的种田大户,租金看似高点,但不会长久也不保险,有的人是占用土地资源,找机会挪作他用,从中牟取暴利。寻找不到机会时,可能跑路,租地协议会变为一纸空文。

二、有些专家说西方农业发展模式好,什么四大种粮户租种上万亩耕地,也有的说小农经济好,能支撑什么国家经济发展等。专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所以论述不同,但不符合中国国情。

三、中国农村,要发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坚持走集体农业合作化道路,土地流传到村集体,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激活自然资源,农、林、牧、副企业全面发展。农业实行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还可建没林果业、副业,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厂,和地方特色手工业等,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强国打下良好基础。农民可根据自已所长,各尽所能,投入到乡村建设之中去。

这样做,才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振兴农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由网友 愉悦的糯米UZ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提的确实好。国家提出要振兴农村,因为中国有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基本上要靠农村,靠种地。民以食为天。不管怎么发展,如何富裕,最终还是要吃粮食的,特别是三年的疫情,更让我们得明白一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个人认为,国家提出的振兴乡村,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