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和家境有关吗?_学生成绩与家长的关系

由网友 夭夭归荑 提供的答案:

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呢?

如果仅仅是唯分数论,那么成绩的好坏与家境无关,只与努力相关。

智商再高 家境再好 不努力 也不会有收获。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家境好可以进入好的学校,可知识是别人的。继承再多的家业 成就也是别人的。

所以无论你是寒门还是豪门 想要获得成就 丰富内涵 都必须要经历"苦读"及磨励。

但我个人认为 真正有成就的人 并不是仅仅只是高分的人 还要高能。而高能 却与家境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寒门学子 也很有想法 能创新,但终究因为家境的原因 导致起点上吃亏 在未来的发展上也多少受了影响及限制。

试想想,在相同的能力情况下 我仅仅给你鼓励和 我不仅给你鼓励还给你经济支持 资源支撑 谁的成就会容易些?谁会走得更远些?

所以 努力决定了基础,家境决定了高度。

学习成绩和家境有关吗?_学生成绩与家长的关系

由网友 刘明15103055 提供的答案:

家境好与学习成绩有密切联系。家庭是启蒙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启蒙师,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密不可分关系。家境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古代的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就是典型的例子。孟母家境好,才能为其子做到三迁。如今的社会,只有家境好,孩子才能进贵族学校,进名校,进名班。

同样素质的孩子,用同样时间努力学习,家境的孩子,似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群星灿烂。家境贫寒的孩子,要出人头地,须历尽艰辛,吃尽苦难。即使有寒门出贵子,也是凤毛麟角,稀若晨星。

就如同样的种子,生成在肥沃土地上,苗壮叶茂,硕果累累;而生长在贫瘠之地,苗瘦叶疏,结果稀少。

由网友 万里浪1 提供的答案:

谢谢邀请!

学习成绩与家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并不是每个人智力系数都相等的。一般智力系数在85——110属于正常,120——140的人属于高智商,超过140的属于(超常)的天才型智商(仅占总人数的千分之三)。

智商(智力) 最主要是遗传的,但后天的教育(环境) 起着关键作用。

一,环境造就人。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父母的学历层次,"三观" 的取向,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等内容。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价值取向更明确,信心更坚定,学习动机更清晰。

1、就正常智力人来说,(85——110),如果以2分为一个台阶,85到110分有12个半台阶。也就是说要提高智力系数25分谈何容易的事。也许一年能上几个台阶,也许一年一个台阶都上不了,如果没有家庭投入,85分的智商人群,可能读到高中毕业就止步了学业。智商系数高一些的人群,能上普通一本就算好的了。

2、在我国有一庞大的为孩子投入的群体——公务员、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的群体。这个阶层工作的父母是最不惜精力、财力的投入,他们本身就是获利者,他们懂得"百年树人"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性人才,教育必须先行,即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这个群体中投入是最大的。有投入就有产出,这个群体中的孩子走上社会后能找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公务员、教师、学者、文体卫)等。不管你信不信,这都是事实。举例说,体育明星王楠女儿还够不着球台,王楠就开始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孩子,孩子大了,在这方面其他人是无法比的;言传身教,很有影响力,宋祖英、谭晶、韩红等父母都是艺术界的,耳闻目睹,为她们成就明星(歌唱家)奠定了基础。

3、 孩子是可塑的,最关键的是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如何,树立孩子自信心是重要的,学习意志、品格、韧性是关键。生物学家童第周中学时成绩不及格校长要开除他,是父亲向校长求情再试读一年;数学家华罗庚中学数学考试不及格呢。

二,高智商群体(120——140)在这个群体中的孩子,他们天资过人,但作为一个群体,竞争激烈,不投入,还是有淘汰可能,如王安石的"伤肿永"一文就是很好的教科书,说明了聪明也能变成平庸。一般来说,只要家庭重视培养,考上985/211或双一流大学是不成问题的。

三,千分之三的天才型智商。虽然天资绝顶,但是,天才仍然是来自勤奋啊!相对来说,家庭投入要少多了,只要"三观"正确,他们乃是国宝级人才。

这个群体的人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1、敏锐的观察力;2、超常的记忆力,真是"一目十行,行行不忘"的本领;3、丰富的想象力;4、奇特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方式;脑、眼、手,协调能力一致性强;5、超强的学习意志、品质、韧性;6、爱思考,爱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7、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理解能力强;不会被困难所吓倒的品质。

总之,学习成绩与家境有着极大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成才的不可缺少的动因。

由网友 自在咖啡Hd 提供的答案:

学习成绩跟家境没多大关系,主要跟这个家庭的家教有很大的关系。明事理的父母就会从小孩懂事的时候,敦敦善诱,教导儿女们学做家务事和认字,有时间就读书给他们听,让他们对书本有特殊的印象。

父母的言行,少粗野谩骂,多小声劝导,等小孩上学后,一是要经常督促学习,让儿女们明白读书的好处,让他们明白只有好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在以后找到更好的出路,或者也是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之一。

孩子慢慢成长,也会明白更多道理,随着父母的不断灌输好的正确想法,要是有天份的儿女成绩一定是好的,也会在读书这条路得到更好的收获。但是,也是有一些读不了书的人,不管如何管教也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从也不是家境好、有家教的家庭就能出读书人,主要的根源,还是靠本人,古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強"。状元年年有,明年到你家!

谢谢邀请,

《这是原创》

由网友 非凡hhz 提供的答案:

本人在高中任教三十多年,阅学生无数,观察下来,发现学习成绩多半与家境有关。家境好的孩子学习环境好,见多识广,悟性高些,学起来较为轻松。但家境太好的废柴也不少。前两年我教的一个女生,家里有十多个亿,她写得一手好字,非常有礼貌,家教很好,但成绩一塌糊涂。她每月有一万元零花钱,拿出一半养男友,很多男生向她投怀送抱。

由网友 公仆eZsa 提供的答案:

学习成绩与家境当然有直接关系。

如家境富裕的富二代,官二代他们的子女可以上重点学校,私办封闭学校,甚至出国留学,用金钱提高自己学子的成就。使天赋稍差的子弟能超越有天赋的贫寒出身的子弟;

其次父母身居教育界的尊师们子弟,他们首先能得到父母的熏陶,除了学校的老师还能得到家庭老师的辅导,学习成绩自然得到提高;

那么告诉贫家学子能够有成就感就要立志发奋,努力攻读,用百倍努力去开拓自己的成才之道!

由网友 怀渊守真 提供的答案:

特别重要。这里"家境"不光是经济、还有传统家训或家教,且后者为主。特别是经济条件差,而家族遗训却相当优秀,于是就会有所谓"寒门状元"的情况出现。再说,此类家庭是由于社会环境突变而败落:如"改朝换代"、"文革"等等。然而还有一种说法即"富不过三代",这种情况多出于"暴发户一没有优良的家族"遗训"之根基。总之,通俗的讲从小养成:懂规矩和规律生活的习惯很重要。

由网友 云非雨YL 提供的答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此可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否则的话,孟母也无需"三迁"了!不过题主的观点似乎有点反了[偷笑][偷笑][偷笑]

我认为家境好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最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家境好的家庭可以为培养孩子投入更多的金钱,而且他们大多居住在比较中心的地方,周边文化设施比较齐全,这些都为孩子的成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家境好的家庭,父母大多文化程度比较高,他们更懂得如何去培养孩子,甚至可以亲自辅导孩子的学业。

第三,家境好的家庭,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值往往也更高,这无形当中也成为了孩子前进的动力。

综上所述,家境好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思想品行不在此次的讨论话题之内,就不赘述了)

当然,它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环境充其量只是外因而已,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成才的关键还在于自己。

家境再好,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那么必然会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而即使家境贫寒,但只要自己肯发奋图强,那么仍有"乌鸡变凤凰"的可能。

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作揖][作揖][玫瑰][玫瑰][玫瑰]

#原创 #学习成绩和家境有关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由网友 山涧小溪113A 提供的答案:

(原创)谢邀!分享我身边的五个实例来浅议这一问题。

一,北边邻村苗姓同学的两个男孩,大儿子考的是普通二本大学。2012年毕业之后,参加本省的选调生公考不成,被大学生村官成功选聘,选聘之后,在村任职期满后如期考公成功。二儿子呢,则是大约于2015年考上了985大学哈工大。为所在的高中争了光,考上大学之后,所在的高中作为一种奖励和鼓励,每年给他资助4000元。毕业之后,被一家航天科研单位选聘。

这位苗姓同学,以种地为辅,放羊为主,在供两个儿子上学期间的长达15年间,夫妻二人在种好自家10亩责任田的基础上,每年养80多只绵羊,以养羊的收入供着两个儿子上学读书。

由于这位苗姓同学的儿子,比我儿子年龄稍大,那时,每年的春节期间,苗姓同学的两个儿子寒假放学回家过春节,我总会领着自己的儿子,到苗姓同学家作客,让孩子们相互交流学习情况,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东边邻村张姓同学,同样是两个男孩,孩子从小都在村里读书,2005年的时候,大儿子考上了一所省内的二本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在省内北部地区任初中教师,与同事相恋结婚,在北部城市买房结婚定居了。二儿子呢,则是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南京大学(985)建筑类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单位,户口落在了一线城市。去年,二儿子35岁时才与本地一位在同一城市工作的大学女孩结婚。

这位张姓同学,比我年长两岁,高中毕业之后,与我一同响应号召参军入伍,三年入伍复员回乡之后,经人介绍与邻村的一位普通女孩结婚之后,就在村里过着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依靠开办电磨,加工面粉,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他的性格特点是老实忠厚,干活有耐力。没事的时候爱讲一些古时的民间故事,比如:罗成的故事等等。常讲故事惠及家人。可以讲,他的两个孩子是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三,去年夏天,高考录取结束之后,我村一男生以高考609分的理科成绩,被湖南大学(985)录取。乐坏了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

这一男生呢,同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爷爷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男到女家在我村与他奶奶结婚的外村人。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小村村民,依靠外出务工和责任田维持家庭生活。

四,村里一户在城里工作的双职工独生女孩家庭,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高考如愿了。这位独生女孩,在2010年高考的时候,考了一个专科成绩,父母不满意,这女生也不满意,于是便选择了复读。可是,连续复读两年,高考成绩都是专科水平,第三次成绩还不如第一次高。无奈,只好选择了专科大学。

五,村里另有一位女生,家里条件相对较好。女孩的爸爸在市里的一家企业上班,读初中时便让女儿在市里一所初中学校读书,读完初中读高中,2013年高考后被华中师大录取(211)。

这女生的家庭特点是,爸爸在市内企业上班,妈妈在家务农种田,女生从小在农村生活,从小就坚定了上学读书求上进的信念,学习中没有私心杂念,总是专心致志学知识。最终,大学毕业之后,被市内一所高中学校聘用。

在我观察的上述五例中,其中四例,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村人。特别是北村的苗姓同学的媳妇,男人每天放羊在野外,她在打理好自家责任田的同时,时常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无时不给孩子创造着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他们用踏踏实实的务实生活精神,给孩子树立起了踏踏实实做事的榜样,也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扎扎实实做事,专心致志学习的良好习贯,使得他们的子女能够用持之以恒,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去收获到良好的学习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综上所述,除遗传基因之外,我认为良好的家境,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有着一定关联的。这,并不单单指农村。城市也一样。

2023年1月11日

由网友 非的杂货铺 提供的答案:

你这么想可能不太对,现实恰恰相反。家境好的就都是公子哥,不学无术?

家境好的孩子,他就是再不学习,他的资源和见识,也要比普通老百姓要好的多。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线城市的一所小学,全班的同学只有一名孩子,假期没有去国外游过学。小学毕业的最后一年,家长终于扛不住,让孩子也去了一次。他的家庭相对于别的同学,应该就算"贫穷的",你说将来谁家的孩子,成绩会好一些呢?

贫穷家庭的孩子大都学习好,只是一种假象,只是一种假象的公平。钢琴都买不起的孩子,将来能成为钢琴大师吗?普通县城的孩子,能比那些上双语贵族学校的,英语成绩好吗?很难,教育还是拼家境的。

但学习又是普通家庭,唯一可以"公平翻身"的机会。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