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曾仕强留声机 提供的答案: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也在讲这件事情。他说要让老百姓能够完全听懂道理,恐怕有点困难。在当时孔子会有教无类,会那么用心地到处去普施教化,就是看到老百姓多半知识不普及,智慧未开,要他们听懂道理相当困难,因此他才用其他的方法。孔子实施教化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叫做祭祀,拜祖宗。孔子再三地讲祭祀很重要,而且历代皇帝没有一个不祭祀,没有一个不拜祖宗的。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你可以不祭,我们尊重你,你如果要祭,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那个"敬"字。
由网友 乐观的自由星星 提供的答案: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儒家的传统思想带领我们地脚步"。
历史上血淋淋的事实狠狠教训了我们,坚船利炮,让泱泱大国大片土地沦为殖民地,割地赔款。耻辱!
活生生的事实,儒家思想(滞后)无助于我们提高科技生产力!军事力量!
醍醐灌顶,落后就要挨打。
由网友 股市九年 提供的答案:
儒家思想就是仁义礼智信,至于现在流传的一些旁门左道的所谓儒家派系,都是杂交之后的变种。
现在很多人抨击儒家思想,其实多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因为他就没有真正学习理解儒家思想,就知道一味的人云亦云,那不是无知是什么?
儒家思想在秦汉之前,就是讲究仁义礼智信,这是君子之道,士人之风。而秦汉之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他把霸道,法家,儒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帝王思想,但表面还是以儒家思想为尊崇。因此,儒生们纷纷开始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另类的发展很多杂乱的术数。这些术数就包括很多治民的方法。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原来的儒家思想,你可以说它是进步了,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民落后低俗的思想和社会生产力低下,必须要有一个能稳固人民思想的方法,不然社会就乱套了。而这些治民思想特别好用,也是统治者特别需要的。
但是变种之后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原来的儒家思想,变了就是变了,但至于说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这个不能简单的下定论。因为我们看历史,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情况。不能用今天的视角去评价历史。
现在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人民思想,文化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如果还按照两千年前的统治思想去实行,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民也不会买账。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人抨击儒家所衍生的治民思想。但这种思想在两千年前,是一种有效的,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治民思想。
就好比我们现在实行的一些国策方针,一些治国理民的思想,等200年后,或者两千年后的后人们看来,也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思想。
但是,有些东西,经典就是经典,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比如真正的儒家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
由网友 万川一月影咸彰 提供的答案:
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体系。在此只简略地说说个人对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的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孔子希望国家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大家都遵从道德规范行事,国家就昌明,天下就太平了。
孔子所讲的"礼"是双方互相的,而不是单向的下服从上。也就是上必须有上的仁慈智慧自律等等才配当上。"望之不似人君"骂的就是君主上层。而下则要认清自己的天资上不足,安心听从上的安排。父慈子孝也是一样。
孔子明白人性,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尊礼。但人性的动物性(自私、贪婪等等)一面太强了,所以孔子的解决方案虽有作用,但并不成功。
由网友 天问晨曦 提供的答案:
什么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说。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孔子至今被尊为最伟大的教育家,在于他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广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所谓开民智,教民以礼。天下人"有教无类",儒家思想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儒家思想的精髓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时代是以"仁"为先。随着孟子"义"的观点加入,"仁义"二字成为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调整,补充以适应不同时期生存的需要。比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三纲五常",虽然我们今天说他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化,但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是建立在对董仲舒这种异化儒家思想的认同之上的,并且促成了儒家思想一统中华官场两千年的局面。
儒家思想大致分为先秦儒家和异化儒家。
思想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
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不断异化,各取所需
时代是变化的,儒家思想也在新时代糅杂进步,从先秦儒学到我们今天的新儒学,虽然脉出同门,但是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
所以,我们一般谈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精髓,记住"仁义礼智信"就好,其他的就根据需要去各取所需吧,离诸子百家时期的儒家真意意境先去甚远
由网友 蓝鸟1111 提供的答案: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前551一前492),山东曲阜人,儒家代表人物还有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山东邹县人、旬子(约前313一前238)战国末期赵国人。
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是孔子主张的"仁、礼",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又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旬子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旬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