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十大名将都是谁?_唐朝时期的名将有哪些

由网友 壹号大叔讲故事 提供的答案:

唐朝的十大名将包括:

1. 李靖:曾率领唐军平定安史之乱,受封为翊圣将军。

2. 郭子仪:曾多次征讨西北边疆,平定了吐蕃、回纥等部族的叛乱。

3. 刘知远:曾在唐朝与吐蕃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安西都护府总管。

4. 韦皋:曾率军征讨安史之乱叛军,后被封为鄜延节度使。

5. 秦宗权:曾平定黄巢之乱,后被封为魏博节度使。

6. 岑文本:曾多次征战西南边疆,平定了南诏和西南各族叛乱。

7. 张巡:曾率军征讨青藏高原,平定了吐蕃、羌族等叛乱。

8. 王思礼:曾率军征讨陕西地区的叛乱,平定了安史之乱后,被封为河东节度使。

9. 张守珪:曾平定了黄巢之乱,后被封为梁州节度使。

10. 刘文静:曾多次征战西南边疆,平定了南诏、吐蕃等叛乱,后被封为大理国王。

这些名将在唐朝历史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他们的战略眼光、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都非常出色,因此被后人称为唐朝的十大名将。他们的战功和贡献包括征战边疆、平定叛乱、抵御外敌入侵等,为唐朝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网友 第一军情(提问者) 提供的答案:

唐朝的名将比中国以往的任何朝代都多,而且也都各个战功赫赫。而战绩最为突出,而且声名显赫的前十位将军则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还有被称为英国公的徐世绩。除此之外还有被现代影视剧神话了的薛仁贵,王忠嗣以及汾阳王郭子仪还有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愬。

这几位大将之所以能名列前茅,这当然和他们卓越的军功是离不开的。先说李靖,李靖德才兼备,故以出朝为将,入朝为相而著称。他曾经统一江淮地区,平定岭南,剿灭东突厥汗国,为唐朝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不少功劳。并且编写多部兵书,为我国早期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奠定了基础,威名远扬。

排名第二的陈国公侯君集,在唐太宗时期任左卫将军,后改任兵部尚书,实际权力达到宰相之职。也曾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功劳不小。侯君集出生武士,所以在学术上没有太大作为;徐世绩被李渊赐姓为"李",后来被唐太宗改名为李绩。是唐初的名将,曾击破过东突厥,高句丽等等地,在当时与李靖差不多齐名。薛仁贵更是跟随李世民创下了许多"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等许多军事神话。

王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曾奔走在抗击吐蕃的最前线。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他获得安宁二十多年。李光弼、李晟、王韦皋、李朔、几人也都是唐朝大将,为唐朝盛世的安宁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由网友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提供的答案:

大唐王朝是一个将星闪耀的朝代。

结合知名度、战功、历史影响力,个人认为,以下十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靖

无人不知,不人不晓的托塔天王李靖,原型正是大唐名将李靖。

由于其战功显赫,他一直被后世所推崇。到宋代时,他与毗沙门天王联系到一起,成为道教中的神话人物。此后,经过历代神话、小说的不断发展,他成了神话人物——托塔天王,甚至在一些神话体系中,他成了天兵天将的统帅。

究竟是什么样的功绩,能使他被"任命"为天兵天将的统帅呢?

李靖总是能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灭掉最强大的对手!

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北方各地,多为李世民所平定,而广袤的南方各地,则由李靖辅佐李孝恭扫平。其中,李靖虽为李孝恭助手,但实际决定性的谋划、指挥,皆由李靖完成。

其中,仅率数万兵,在十二天的时间里,讨灭"东自九江,西抵三峡,南尽交趾,北距汉川,铣皆有之,胜兵四十余万"的萧铣一战,更是精彩绝伦,令人难以致信。

此后,在边疆战争中,李靖更是将其神级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突厥,本为东北亚霸主。李渊创业之初,还曾向他称臣;李世民登基之初,更曾被其兵临城下,引发"渭水之耻"!

然而,李靖出师,先仅以三千精骑袭破定襄,后又会合李勣,生擒颉利可汗,灭其国!

前后用兵合计不过十万兵,耗时不过三个月,就讨灭了大唐最大的竞争对手!

吐谷浑,地方广袤、偏远,极为难缠。

然而,李靖仅以四万兵(原计划十万,但有两路未参战),费时半年,即将深入数千里,灭其国!

这样的战绩、效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靖的神级发挥,对历史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李靖的神级发挥,大唐往往以不大的兵力,较短的时间,就平定大敌。因此,贞观朝,大唐既能保持轻徭薄赋、恢复生产,又能连续取得巨大的战功,并迅速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伟业!

所以,论大唐名将,李靖位列第一,没有任何悬念!

知名度:10;战功:10 ;历史影响力:10。

李勣

在历代武庙中,李勣都与李靖一起,位列武庙十哲之列。

而且,在武庙十哲之中,李勣与白起、韩信一起,是仅有的,没有兵法留世,仅靠战功位列其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徐茂公,其原型正是李勣,其在民间的民间的知名度不及托塔天王,甚至不及秦琼、尉迟恭,但也算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了。

不过,尽管小说中的徐懋功以智谋闻名,但其实正史上,李勣在瓦岗时期主要以忠义闻名。

归唐后首战,李勣也为刘黑闼所败,损兵五千,"仅以身免"。

然而,此后,李勣就开始了"开挂"级的表现。

大唐统一战争中,他领兵讨灭徐圆朗,参与讨灭辅公祏,这些不在话下。

李靖袭灭东突厥,李勣功仅次李靖。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成为其在漠北的继承者,成为大唐最主要的威胁。

李勣先是在诺真水,大败薛延陀八万军,斩首三千级,俘五万余及战马一万五千匹。

此战,基本打掉了薛延陀的战略进攻能力!

随后,李勣又挂帅,彻底讨灭了薛延陀,使大唐一举统治了大漠南北!

同时,在讨灭高句丽的作战中,李勣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李勣就巧妙用兵,一举突破高句丽的防线,为大唐收复辽东10城立下大功!

后来,高宗时,李勣又挂帅,一举灭掉了雄踞东北亚数百年的高句丽!

就历史影响力而言,李勣的功勋,不仅对大唐盛世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历史,其实际影响力不在李靖之下。

扫清漠北、平定高句丽,完成任何一件都是旷世大功,李勣一人完成两件,其战功之显赫,史上少有!

知名度:9;战功:10:历史影响力:10

苏定方

苏定方在民间的知名度也颇高。不过,在民间形象中,他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的。

实际上,苏定方的开疆拓土之功,在"正派"薛仁贵之上。

在李靖平定东突厥的作战中,最后奇袭颉利可汗大帐,正是由苏定方统领的二百持弩骑兵为先锋的。

此后,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平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大唐王朝的版图史无前例地西至中亚咸海,与波斯接壤,东至朝鲜半岛南部!

其中,在与西突厥的决定性会战中,苏定方仅率万余兵,大败贺鲁十万之众,其用兵只能令人瞋目结舌。

知名度:7(或者-7);战绩:10;影响力:10

薛仁贵

薛仁贵的知名度没得说,薛家将与杨家将、岳家将一起,长期霸占各类评书、戏剧的舞台。

平心而论,薛仁贵的战绩不及苏定方,之所以能被千古传唱,或许是因为其特点:他是正史中少有的,靠个人勇武就能极大改变大规模作战战局的猛将。

九姓铁勒十余万众作乱,薛仁贵率军迎敌。

敌方出骁骑十余人出来挑战。薛仁贵连射三箭,射杀敌方出来挑战的骁骑三人,其余出来挑战的骁骑纷纷下马请降,薛仁贵挥军大破敌军!

此后,从征高句丽,薛仁贵又猛冲猛打,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并凭其威名降服扶余四十余城!

年老后,在与突厥作战时,薛仁贵仅仅靠脱帽以示本尊,就使突厥大军退却,薛仁贵又趁势破敌!

然而,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大军几乎全局覆灭,大唐不能压制吐蕃,与此关系极大,这既是薛仁贵的败笔,也是薛仁贵与李靖、李勣等顶级大神之间的差距!、

无论是用兵谋略,还是实际战绩,薛仁贵都有不足之处,但"三箭定天山"、"脱帽退敌",无疑是古代个人勇武的巅峰之作!

知名度:10;战绩:7;影响力:6(大非川之败减分不少)

高仙芝

某种程度上,高仙芝是大唐王朝的巅峰的代表人物。

高仙芝长期负责西域地区的安全。

由于相隔太远,大唐在安西、北庭的兵力都只有20000余,战马也不过数千,其规模仅比压力不大的岭南大一点。

这么点兵,要控制辽阔的西域,更要与强大的大食、吐蕃角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高仙芝却以其出色将略,牢牢控制西域,并在与大食的角逐中处于战略攻势。

他讨灭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小勃律国,今巴基斯坦北部的羯师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石国,威震中亚!

随后,他更是只率蕃汉兵两万(一说三万),攻入超级大国大食境内七百百里!

尽管在怛罗斯之战中,他败于大食,但其表现出的战力,却使原本有征唐之心的大食不敢觊觎大唐。

今天国内外一些史学家大谈特谈怛罗斯之战的意义。其实,高仙芝所率的,不过是大唐王朝极小的一部分兵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唐在整个中亚地区的发展将难以想象!

高仙芝在西域作战的战争艺术,也绝对是世界级的。

能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完成长距离战略行军是极其困难的,只有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这种世界级名将才能完成。

而能在帕米尔高原这种的"极端条件"下完成两次完美行军的,唯高仙芝一人。

可以说,高仙芝的军事艺术,或许是最被低估的了。

更遗憾的是,如此名将,最后却死得窝囊!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率领临时募集的乌合之众御敌,虽然不敌,但果断凭借潼关坚守,算是稳定了败局!

然而,唐玄宗居然因此怪罪高仙芝,将其处决!

知名度:8(国内知名度稍低,但因造纸术西传等原因在世界史上稍有知名度);战绩:8;影响力:8。

王忠嗣

后来的安禄山,兼三镇节度使,兵力强盛,以至敢挑战大唐。

其实,安禄山之前,王忠嗣曾兼任四镇节度!而且,其所节制兵力,远在后来的安禄山之上。

安禄山得以节制三镇,虽与其军事才能有关,但更由于其善于钻营。

相比之下,王忠嗣得以节制四镇,则主要依靠的是其战功。

北线,王忠嗣先是率军北伐契丹,"桑干河之战",几乎全歼契丹、奚联军。

要知道,自武则天时代开始,大唐在与契丹、奚的作战中就屡屡受挫,后来的安禄山、史思明也曾大败而归!

王忠嗣却三战三捷,改善了北线局势。

随即,又巧施离间计,靠外交纵横加上军事攻势,瓦解了突厥叶护的叛乱,使北面基本安定。

随后,王忠嗣又坐镇河西、陇右,与扩张势头凶猛的吐蕃角逐。

青海湖之战,王忠嗣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二王子阵亡!

随即,王忠嗣再次攻入吐谷浑境内,取其全境而还!

可以说,在他的主持下,大唐扭转了与吐蕃竞争中的不利局面,已经占据主动!

然而,唐玄宗强令其攻打意义不十分大的石堡城时,王忠嗣却坚决反对:石堡城,地势险峻,极难攻取!得之不能振国威,失之不影响大局!以数万将士的姓名去换取个人官职,我不干!

最终,王忠嗣因此问罪,险些遇害。尽管得以保全姓名,但却由此结束了军事生涯!

无论是出色的战功,还是"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的品格,都足以使其名垂千古!

名将,就应该是这样的!

知名度:7;战绩:8;影响:7.

郭子仪

在宋代以后的武庙中,郭子仪与李靖、李勣一起,位列"武庙十哲"之列。

郭子仪的功绩,主要是平定安史之乱及粉碎吐蕃入侵。

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已兼任河东节度使。他原计划是:自率范阳、平卢之军南下,而河东则由高秀岩控制,掩护其侧翼。

然而,原本在守孝的郭子仪临危受命,率朔方军进入山西,斩杀叛将周万顷,击败高秀岩,连续收复云中、马邑、东井陉等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粉碎了叛军掩护侧翼的企图。

此后,郭子仪、李光弼进入河北,连续击败叛军,一度使其老巢与中原前线的联络断绝!

如果不是唐玄宗犯混,强令潼关守军出战,安史之乱恐怕早就平定了。

长安失守后,郭子仪前往灵武,会合唐肃宗,稳定局势,并开始组织反攻。

此后,虽然唐军主帅是广平王李俶,但实际指挥官是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

在郭子仪的统领下,唐军连续收复长安、洛阳,为平叛打下基础!

然而,大唐天子担心郭子仪成为安禄山第二,在随后的作战中,先是不任主帅,导致唐军在邺之战中大败,后又趁机夺了郭子仪兵权。

安史之乱长期不能平定,大唐边兵悉数内调,吐蕃强势,不但夺取河西走廊,还屡屡威胁长安!

763年,吐蕃军趁虚攻占了长安!

当时,众领军将领或在外,或畏惧谗言不敢入援,又是郭子仪挺身而出!

赋闲的郭子仪仅率20余骑出发,沿途收拢将士,达数千人。

随即,郭子仪不顾兵力悬殊,虚张声势,造成大军来攻的态势。

吐蕃以为郭子仪率大军来战,退出了长安。郭子仪由此再复长安!

此后,吐蕃、回纥多次进犯。

郭子仪一面坚决抵抗,一面独身进回纥营,说服回纥退兵,瓦解敌军联盟。

此后,郭子仪内平定周智光叛乱,外屡挫吐蕃!

可以说,大唐王朝能从安史之乱后的混乱中缓过气来,并继续延续百余年,赖郭子仪的将略、威望!

知名度:9;战绩:8;影响力:9。

李光弼

李光弼,则与郭子仪并为大唐中兴的两位大将。

比之郭子仪,李光弼打的尽是恶战!

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各地义士起兵反抗安禄山。

史思明回河北,攻破常山,一度使河北义军岌岌可危。

李光弼率万人出井陉,收复常山,并屡屡击败史思明,使河北局势稍安。

由于李光弼以少战多,牵制了史史明,待郭子仪进入河北后,唐军转守为攻,形势大振,几有提前捣毁叛军老巢的迹象。

然而,潼关失守,形势大变。

郭子仪率领主力往灵武会合唐肃宗,李光弼仅率团结兵数千守太原。

此时,史思明趁机攻入山西,围攻太原!

可以说,以强弱而论,当时的史思明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拿下整个山西,而了解古代地缘的朋友都知道:当时的山西,是双方的"侧翼"。一旦叛军拿下山西,叛军将在战略上立于绝对主动地位!大唐要再想复长安、洛阳,几乎不可能!

然而,李光弼仅率团结兵,坚守太原,屡破史思明、蔡希德,为大唐守住希望!

李光弼的太原保卫战,可圈可点,精彩绝伦,不多赘述!

此后,唐军反攻,收复长安、洛阳,形势恢复,再次获得平叛良机。

然而,唐天子再犯混,以至唐军在邺大败!史思明再次反扑!

此时,洛阳已不可守,叛军大有再攻至潼关的态势!

然而,李光弼创造性地退守河阳,以"猿臂之势",威胁叛军西进侧翼,迫使其不敢西进,逗留在河阳与李光弼对抗。

李光弼守河阳,再次展现其惊人的将略,屡屡以少胜多,挫败史思明,为大唐赢得整顿形势的时间!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光弼屡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吸住敌军,以少战多,大唐与安史叛军鹿死谁手,真不可知!

郭子仪、李光弼最厉害的地方,不只在其军事才能!

能把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位天子"烂泥扶上墙",为大唐续命百余年,才是其最可贵之处!

知名度:8;战绩:9;影响力:9

韦皋

韦皋,知名度似乎不是很高,但其战绩、影响力都是极强的。

安史之乱后,吐蕃、南诏趁机进犯大唐西南。

大唐守长安都拼尽全力,西南之地,自然更是鞭长莫及了。

因此,一段时间内,吐蕃、南诏(当时,南诏臣属吐蕃)占据了西南大片领地,屡屡在四川掠夺人民。

直到韦皋的出现,形势才稳定下来。

785年,韦皋领剑南节度观察使。

788年,吐蕃发十万兵,并征南诏数万兵,一同进攻四川,屯兵于泸水以北。

韦皋巧施反间计,使南诏重新与唐结好,共拒吐蕃,吐蕃因此与南诏反目,暂时退兵。

此后,韦皋抓紧时间,平定西南地区依附吐蕃的部族。

经过几年作战,收复巂州!要知道,巂州对南诏的立场影响很大,当初,吐蕃正是夺取巂州,才迫使南诏臣服。

由此,大唐稳固了与南诏的关系,"西南少安"。

随即,韦皋又击败了"拥地二千里,精兵数万,南结南诏,西联吐蕃"的东蛮,使其降服,除掉了大唐在西南的心腹大患!

经过与吐蕃一连串的攻防战,韦皋使四川安定了下来,将战线推至云南。

在稳定形势,充实力量后,799年,韦皋发起了"十路破蕃"。

激战后,韦皋大破吐蕃,吐蕃十万精锐损失大半,吐蕃名将论莽热被擒。

此后,吐蕃对西南的威胁大减!

安史之乱后,大唐能安定西南,并恢复与南诏及南亚、东南亚的的联系,重新开通西南丝绸之路,有赖韦皋。

韦皋"功烈西南剧",被一些当地史料称为诸葛亮转世,足见其对西南地区的历史贡献!

知名度:6;战绩:7;影响力:7。

李晟、李愬父子

李愬"雪夜下蔡州",是唐后期最为著名的战例。

实际上,李愬的父亲李晟,是对大唐有再造之功的名将,论功,还在李愬之上。

唐德宗时期,发生了"泾原之变",天子出逃,长安再次沦陷!

更严重的是,被唐廷委以厚望的李怀光,也叛变了!

李晟原本与李怀光合营,他激励将士,脱离李怀光,并往勤王。

此后,李晟奋力击败李怀光等人,收复长安,使大唐复安!

此后,李晟又参与抵御吐蕃的作战。

当时,吐蕃认为:大唐所仰仗的,无非就是李晟、马燧、浑瑊三人,只要离间三人,就能压制大唐。

由此可见,李晟已成为当时大唐的定海神针!

李晟之子李愬,则成了大唐"元和中兴"的关键人物。

宪宗削藩作战中,除早早平定未成气候的西川外,长时间没有其他进展,陷入困境。

如果长期耗下去,大唐财政紧张,宪宗削藩只怕又是一如既往地草草收场了。

正是李愬以史诗级的远程奔袭,"雪夜下蔡州",以"斩首行动"一举擒拿吴元济,一举平定淮西!

淮西破,宪宗削藩打开口子,各镇纷纷降服,宪宗一举赢得削藩战争的胜利,开创"元和中兴"。

安史之乱后,大唐能稳住形势,并又能获得短暂的"中兴",用白居易的话说:(李晟、李愬)父子之功,书于甲令,俱为第一。

知名度:8;战绩:8;影响力:7。

与任何排名一样,所有的什么"十大"、"百大",都是充满争议的。

比如:即便是国际足联这样的相关领域官方机构评定的什么"世纪百大球星排名"、"世纪最佳球员评选",都不足以令人信服。

因为:这样的问题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佳"、"十大"···

朋友,您心中的"大唐十名将",有哪些人呢?

由网友 聽書課堂 提供的答案:

下面是唐朝的十大名将:

  1. 韩信:被誉为唐朝最伟大的军事家,曾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巩固了唐朝的领土。
  2. 张良:是唐朝朝廷的著名谋士,被誉为"唐朝三杰"之一,在许多重要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 郭威:唐朝首位有名的海军将领,他的战斗力在当时堪比海军强国,他的名字仍在海军史书中享有盛誉。
  4. 程婴: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以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稳定的治国能力而闻名,是唐朝的重要人物。
  5. 王勃: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参加了多次战争,并且为唐朝的统一和扩张作出了重要贡献。
  6. 李世民:是唐朝朝廷的统治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繁荣。
  7. 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当时是唐朝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当时是唐朝的代表人物。
  8. 窦婴: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多次参加重要战役,为唐朝的统一和扩张作出了重要贡献。
  9. 赵括: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曾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以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而闻名。
  10. 唐僖宗:是唐朝朝廷的统治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为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繁荣。

这就是唐朝十大名将的简介,他们是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人物,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网友 美好未来chHH 提供的答案:

一、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

主要成就: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二、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主要成就:破东突厥,灭高句丽。

三、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最后因为宰相李林甫诬陷,被唐玄宗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而终。宝应元年,追封为兵部尚书。

主要成就:大破奚契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

四、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

主要成就: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句丽、败吐蕃。

五、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部讨伐安禄山,收复多处失地,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曾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后来史思明又攻陷洛阳,吐蕃也入侵,郭子仪再次重掌兵权。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多次离间诬陷,使得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德宗废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

六、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后又以败吐蕃之功,封合川郡王,入朝为神策都将。784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793年,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主要成就:讨伐河朔三镇,平定朱泚之乱,抵御吐蕃入侵。

七、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契丹族,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晚年为程元振、鱼朝恩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镇压浙东袁晁起义。

八、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681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主要成就:计俘都支,平定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之乱。

九、韦皋

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唐朝时期著名将领。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和韦皋同一时代的武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805年,韦皋去世,辍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主要成就:治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

十、张议潮

张议潮(799一872年),唐朝时期民族英雄、名将,工部尚书张谦逸之子。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公元867年,入朝为官,敕封河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金吾卫大将军。公元872年,卒于长安,追赠太保。

主要成就: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由网友 江湖小晓生 提供的答案:

唐朝名将太多了,真心要排前十名的话,估计很多没上榜的名将们,是要骂娘的。单纯从名气上来看,我认为以下这10位可以上榜。

李靖、李勣、薛仁贵、苏定方、王玄策、王忠嗣、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高骈。

这10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名气都是比较大的。其中某些人,甚至多次被写入了各种小说当中,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人。

比如说李靖就成了《封神榜》里的托塔李天王。李勣成了《隋唐演义》中的神机军师。薛仁贵成了《薛仁贵征东》中的应梦贤臣、白袍小将。苏定方成了《说唐》里的大反派。

那么现实中,这些名将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一、李靖,堪称大唐第一战神。

我们都知道,大唐建国的过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表现实在是太突出了。这直接导致他手下的那些名将有点儿上不了台面了。

按理说,尉迟恭、程知节、秦琼等人,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可他们这些人跟李世民比起来,当然了差了一个档次。李世民是正儿八经的元帅级别的人。

但是李世民长期在北方作战,那么大唐是如何顺利地夺取南方的呢?这就要问问另外两个人了,一个是李孝恭,一个便是李靖。

李孝恭是他们老李家的人,在南方和李世民是一个级别的元帅。不过李孝恭大多数情况只是挂个名,不怎么管事,真正负责南方军事行动的,就是李靖。

在李靖的努力之下,大唐先后平定了南方的萧铣、辅公祏,并且招抚了岭南各部,为唐朝搞定南方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李靖又北上与东突厥交战,在贞观三年带领3千骑兵偷袭东突厥老巢,此后更是一举荡平了东突厥。贞观九年,已经退休的李靖,再次挂帅击败吐谷浑。

二、李勣,出将入相。

李勣还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徐茂公。徐茂公早年投奔瓦岗寨,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降唐朝以后,徐茂公才算是如鱼得水。

此后的徐茂公,主要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两次击溃薛延陀大军,后又跟随李靖击败东突厥。

徐茂公比尉迟恭等人出色的地方在于,到了唐高宗时期,徐茂公还带兵灭了高句丽。而且不打仗的时候,徐茂公还能治国。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务,真可谓出将入相。

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大家就太熟悉了,他被称为唐太宗的应梦贤臣,又常常以白袍小将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再加上他媳妇儿苦守寒窑十多年的故事,立马使得薛仁贵的人物形象饱满了起来,深入人心。

现实中薛仁贵是在唐太宗贞观末年才参军的,因为在军中屡立战功,所以才得到了唐太宗的提拔。薛仁贵的出现,恰好弥补上了贞观末年,唐朝名将青黄不接的阶段,所以唐太宗非常高兴。

到了唐高宗时期,薛仁贵在灭亡高句丽、击败九姓铁勒等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当然了,薛仁贵也曾经兵败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丢盔弃甲。不过人家后来又以云州大捷的战绩,荣登唐高宗时期的名将榜首。

四、苏定方,安定西域。

苏定方绝对是被文人黑得最惨的唐朝名将,他本来是个正儿八经的正面形象,但由于唐初正面形象太多了,导致苏定方就被默认成为了反面教材。那么为啥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苏定方早年曾经投靠过窦建德、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算是有黑历史的人。到了李世民击败窦建德以后,苏定方这才投奔了大唐。

在李靖灭亡东突厥的过程中,苏定方亲自带领200起兵攻破突厥可汗的牙帐,立下大功。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开始独当一面,而且强悍到令人发指。他曾经带兵灭亡西突厥,灭亡百济,灭亡西域诸国,将大唐的疆土详细延伸到了中亚咸海一带,直接和波斯接壤了。

也正是苏定方东征西讨时期,使得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巅峰状态,唐高宗坐拥12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这种说法是媒体中常常用来体现王玄策实力的夸张说法,实际上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不可能灭掉一个国家啊!

王玄策本来是被唐太宗派遣到天竺的使者,结果天竺发生内乱,新上台的天竺政府,公然劫掠了唐朝的使团。这还得了?

王玄策逃出来以后,没有急着回去求救,而是一个人跑到吐蕃、尼泊尔一带,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召集了8千多骑兵,立马杀了回去,灭掉了天竺。

六、王忠嗣,曾预言安禄山会叛乱。

时间到了唐玄宗时期,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和太子李亨的关系非常好。开元十八年,王忠嗣以河西兵马使的身份,带领偷袭吐蕃,取得大胜。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北伐契丹,连续三次出击,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打得契丹全军覆没。

天宝初年,王忠嗣先后击败了突厥叶护部落、吐蕃北线的主力,迫使吐谷浑再次依附于大唐。

由于战功太大,王忠嗣先后担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是个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而且他还预言了安禄山叛乱的事情,可惜没人信。

七、高仙芝,曾与阿拉伯军队交战过。

高仙芝也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开元二十九年,高仙芝平定了达奚部叛乱。天宝六年,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国。

高仙芝的主要足迹都在西域地区,天宝九年,高仙芝灭亡揭师国、石国等。因功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右御林大将军。

在天宝十年,高仙芝首次遇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当时唐朝称之为大食。双方在怛逻斯城激战数日,可惜由于唐军中的葛逻禄部反水,导致高仙芝战败。不过这一次战败,没有造成什么恶劣影响,也让阿拉伯人见识到了唐军的威力。

安禄山叛乱的时候,高仙芝担任副元帅负责抵挡安禄山叛军。他打算退守潼关以逸待劳,可惜遭到奸臣构陷,最终被唐玄宗所杀。

八、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恩。

郭子仪就太出名了,堪称安史之乱后,再造大唐的第一人。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带兵勤王。

郭子仪先后收复了河北、河东等地,从叛军手里夺回了长安和洛阳。这份功劳,对唐朝来说已经算是封顶了。

此后郭子仪又平定过河中兵变,击退过吐蕃、回纥联军。他这一生最精彩的不是军事,而是为人处世。每次打完胜仗,他立马就交出兵权。而且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因此唐德宗尊称其为尚父。

九、李光弼,唐朝中兴第一人。

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人比郭子仪的军功还大,这便是李光弼。李光弼以河东节度副使的身份,带兵在常山、嘉山等地击败叛军,成功守住了太原城。

此后李光弼又与八大节度使合伙讨伐安庆绪,可惜收效甚微。此后叛军内部出现混乱,李光弼主要负责蹲点河阳,防止史思明大军南下。

可以说,没有李光弼,大唐还真的未必能够复兴。只可惜李光弼后来担心自己被奸臣所害,死活不肯入朝受封,结果把自己活活气死了。

十、高骈,晚唐最后的骄傲。

高骈他们祖上全都是唐朝禁军,因此他也早早加入右神策军。公元866年,高骈以安南都护的身份,带兵从南诏手里收复了安南全境,被封为静海军节度使。可以说,现代越南的首都河内,就是高骈一手修筑而成的。

此后高骈长期担任西南地区的封疆大吏,对唐朝忠心耿耿,多次击退南诏的进攻。黄巢起义以后,高骈也屡立大功,多次击败黄巢的起义军,一度成为了唐朝的大救星。

只可惜那时候唐朝已经不得人心了,导致高骈的部下们也蠢蠢欲动。最终使得高骈被手下人所杀,没能立下再造大唐的不世之功。

唐朝的十大名将都是谁?_唐朝时期的名将有哪些

由网友 南海裕郎的螺蛳壳球场 提供的答案:

1 卫国公李靖

集兵法大成,著术颇丰。

不以门户姓氏为限,择贤授受。

开创唐军胜则追杀千里,

斗则虽少无畏之慷慨烈风。

2 邢国公苏烈

深得卫公真传,

统战能力极为全面。

灭东、西突厥,百济。

乌海一役,更以八千骑破吐蕃军十万,禄东赞受创而亡,论钦陵遁逃,火烧布达拉宫。

择裴行俭为衣钵传承,

军功称最,忠魂长存。

3 英国公李勣

一将可抵十万兵,

其功勋昭著,无烦多论。

太宗视其为身故后唯一能打大仗的

柱石之人。与李药师半徒之名份。

4 代国公郭子仪

善驭将,能抚外,

功高主不忌,心宽福自在。李世勣梦想的位极人臣独落此公身上。

择浑瑊为兵家传人,再保李唐天下。

5 临洮郡公王忠嗣

身兼四镇节度使大印,

万里疆域独此人掌门。

进不求名——忠嗣不欲疲中国力

以幸功名;

退不避罪——忠嗣不愿数万人命以易一官。

实乃良帅之楷模!

授用兵之道于哥舒翰,提擢后晋。

6 辽西郡公薛仁贵 临淮郡王李光弼

7 西平郡王李晟 陈国公侯君集

8 密云郡公高仙芝 闻喜公裴行俭

9 凉国公李愬 南康郡王韦皋

10 燕国公黑齿常之 太原郡公王方翼

由网友 戈壁滩驼铃 提供的答案:

唐朝有289年历史,共历二十一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唐朝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时代,可以说唐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为繁荣的盛世。同时也涌现出诸多能征惯战的著名将领。下面就自己认知的唐朝著名战将中,说一下排名前十的元帅级将领。

第一、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祖籍陇西狄道。隋末至唐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身材魁伟、仪表堂堂,在用兵、谋略上有很高造诣。李靖初仕隋朝,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先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的创立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等多部兵书,现多已失传。

第二、李勣

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县人。唐朝初年名将,《隋唐演义》中徐茂公原型。他早年投身瓦岗,跟随魏公李密归降大唐,赐姓李氏。追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四方,曾两次击败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丽,一生出将入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封为"英国公"。他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且多才多艺,不但有高超的军事才能,而且还兼通天文、医卜等杂学,曾参与编纂过世界最早药典《唐本草》,并纂写《脉经》一卷。

第三、李孝恭

李孝恭一生为唐朝立下无数战功。他先后攻占30余州,俘获朱粲,消灭南方军阀萧铣,并招抚岭南诸州,镇压铺公祐叛乱,平定江南地区等,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来被封为河间郡王。

第四、郭子仪

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河东,西京长安,东都洛阳,被封为代国公。到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导致长安失陷。郭子仪当时被调任关内副元帅,率兵在此又一次收复长安。后来在泾阳说退回纥,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可谓战功赫赫。郭子仪后来被尊为尚父。

第五、薛仁贵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句丽,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曾有"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被封为平阳郡公。

第六、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初名将,少年时他便以骁勇善战而闻名。早年他曾追随其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到唐太宗继位时,他才开始为唐朝效力,追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夜袭阴山一役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后来他又先后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第七、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张海宾战死后,九岁的王训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

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

第八、韦皋

韦皋,字城武,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和韦皋同一时代的武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

第九、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宝应元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第十、李愬

凉武公李愬,字符直。洮州临潭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

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

元和十二年,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与田弘正、李光颜等人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于次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

总之,唐朝时期征战不断,涌现很多著名战将,堪比汉武帝时期。除此十位著名将领外,还有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战将,至今名声赫赫,流传于世。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由网友 可汗说事 提供的答案:

唐朝将星璀璨,名将辈出,个人以为以下十人算得上是唐朝名将的杰出代表。

第一名:李靖

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世称李卫公。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主要功绩有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和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重要代表著作。

历代评价:

李渊: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卫、何以加!

何去非: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

蔡东藩: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虽未始无将佐之赞襄,而调度有方,终归统帅,卫公固人杰矣哉!

欧阳澈:有如李靖者,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

蔡襄:李靖用兵,淳风天文,张旭草书,有唐之三绝也。其尊慕若此。

第二名: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帝国双璧。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从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他又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大破高句丽等重大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历代评价:

李世民: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蔡东藩:李勣之为统帅,知人善任,始则留为巡徼,继则任其进攻,终则自行应援,不掣肘,不惎能,然后仁贵得以建立巨功,扬名千古,乃知李勣固一将材也。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第三名: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将大唐帝国的版图推向顶峰 ,也将唐朝的声威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

历代评价:

李治: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

宋祁: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

于赓哲:他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即便是今天,看他的事迹依旧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

第四名: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征战数十年,主要功绩有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历史故事。薛仁贵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有名的"三箭定天山"。

历代评价:

谷应泰: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

凌扬藻:仁贵每战必克,名震异域,是知名将立功绝域,为敌人所畏慑,即国家之轻重系焉。

蔡东藩: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及从征高丽,破男生,救高侃,进拔扶余城,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

第五名:李光弼

李光弼是中唐杰出的军事家,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还要胜过郭子仪。《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论战功被评为"中兴第一",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历代评价: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孙甫:光弼将帅之材,杰出于时。平贼之功,高于诸将。

苏辙:李光弼提孤军,与安史健卒百斗百胜,其治军行兵,风采出郭子仪之右。而当时诸将,皆望风服子仪,如敬君父。而光弼之在彭城,诸将已不为使。子仪能使回纥谓为父,而思明乃上书请诛光弼。大抵光弼之实不如子仪之名,子仪安坐而有余,光弼驰骋而不足。

第六名: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的主要功绩是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历代评价:

陆贽:天宝之季,寇陷二京,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戡定祸乱,再造区夏,於今赖之。

赵匡胤: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康熙帝: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非其得于天者独厚也,良由笃棐谦冲,不敢以功业自矜,故能终身显荣,声施后世。观其自谓不能禁暴,乃遭天谴数语。其虚怀卓识过人远矣。

第七名:侯君集

侯君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早年曾随唐太宗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逐渐被唐太宗赏识,后与尉迟恭一起,力劝发动玄武门事变。贞观年间,他随师父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怀恨在心,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来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受到牵连并被处死。

历代评价: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效用居多;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

朱元璋:"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当诛,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诛。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耳。"

第八名:王忠嗣

王忠嗣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300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他北伐契丹,率10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又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中,王忠嗣 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

历代评价:

李光弼: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宋祁: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

罗大经: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气象。

第九名:李孝恭

李孝恭是初唐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早年负责经略巴蜀,攻占30余州,俘获朱粲。619年,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和副将李靖一起灭萧铣,并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

历代评价:

《旧唐书》: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

陈元靓:"唐室之隆,时推英宗。佐佑王业,缉熙帝功。擒萧定乱,戮辅英凶。锡祀河间,茂哉厥庸。"

黄道周:"孝恭唐族,智勇无双。行循巴蜀,降者相望。众请坑戮,孝恭酌量。获降则杀,谁肯复降。进围萧铣,铣镇破亡。获其战舰,尽放满江。救谓已破,不敢直当。既知再进,铣已降唐。辅公祏反,兵寇丹阳。孝恭往讨,酒浮血光。众惊恭喜,授首之祥。既而擒斩,河间封王。人虽暴戾,功实难忘。"

第十名:韦皋

韦皋是唐代中期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和南诏,拒吐蕃。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以上是个人眼中的唐朝十大名将。

历代评价:

李肇:郭汾阳再妆长安,任中书令,二十四考,勋业福履,人臣第一。韦太尉皋镇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节度,擒论莽热以献,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

徐钧:抚边年久赋徭宽,善政春秋俗自安。蜀道虽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时难。

彭孙贻:韦皋立功西南,开拓万里,功名之盛诸葛之后未之有加。……皋以强藩内制朝廷,虽愧汾阳之忠,谨然志清君侧,臣节未亏。……皋功大势盛,首击权悻,中朝忌之。

此外,唐朝名将还有李晟、李愬、裴行俭、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人,可以作为候选,有不同意见的网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心目中的唐朝十大名将,让我们一起交流提升历史。

由网友 利剑纵横 提供的答案:

大唐名将辈出,根据历史来说大唐的十大名将

第一,大唐战神卫国公李靖,李靖一生为大唐的建立和统一立下盖世奇功,先后平定萧铣、辅公祏等军阀。然后带兵灭掉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远征吐谷浑等等,又根据自身战场经验写了兵书,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二,邢国公苏定方,前期一直跟随李靖冲锋陷阵,并虚心和李靖学习战略战术,立了许多功劳。后来独自带兵灭掉西突厥,平定百济,征服吐蕃,为大唐的开疆拓土立下战功。

第三,英国公李勣,李勣归顺大唐后,历经三朝,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曾两次击败薛延陀,和李靖灭掉东突厥,灭掉高句丽,平定碛北等等居功甚伟,后被李世民当做托孤大臣,将其贬出京城,让高宗将其召进京城委以重任。

第四,河间郡王李孝恭,李孝恭是皇室宗亲,为大唐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平定萧铣,招抚岭南,镇压辅公祏等,为大唐平定江南地区。

第五,白袍小将薛仁贵,为大唐的开疆拓土立下奇功,击败九姓铁勒,灭高句丽,破突厥等等,同时为后世留下"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良策息干戈"等等一系列典故。

第六,王玄策,本为使者,因天竺无视大唐帝国劫掠大唐使团,王玄策借得吐蕃兵马、尼婆罗兵,在王玄策带领下一举将中天竺灭掉,可谓是"一人灭一国"

第七,陈国公侯君集,侯君集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和统一立下战功无数,后来跟随卫国公李靖学习兵法,并和李靖一道灭掉东突厥,远征吐谷浑。

第八,临洮郡公王忠嗣,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为大唐鞠躬尽瘁,先后为大唐击败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大破吐蕃使得大唐国土保持完整。

第九,汾阳郡王郭子仪,郭子仪以武举的身份入仕,但一直未被重用,到安史之乱爆发,朝廷才开始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一生为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又为大唐击败吐蕃、党项等入侵。

第十,临淮王李光弼,李光弼和郭子仪被称为大唐中兴名将,为大唐帝国平定安史之乱,维护大唐的稳定。

以上只代表个人意见,因为大唐名将的确太多了,比如裴行俭、王方翼、李晟、秦琼、尉迟恭等等当然以上是根据历史资料为大家整理的,和演绎、小说当中肯定有出入希望大家多多理解!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