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如若梦姒彩虹 提供的答案: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派老九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的用意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稳定边疆。
首先,雍正派遣御前侍卫去西北是为了巩固皇权。雍正帝即位后,面临着许多政治上的挑战和威胁,其中包括来自政治集团的反对势力。通过派遣御前侍卫到西北,他们离开了京城,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从而减少了对雍正帝的潜在威胁。此举也表明雍正帝对政治稳定的重视,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次,雍正派遣御前侍卫去西北也是为了稳定边疆。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边疆地区的重要一部分,常常受到外族侵扰和边境纠纷的困扰。雍正帝派遣御前侍卫到西北,可以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和安全,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利益。同时,御前侍卫的存在也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阻止外族的入侵和扩张,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雍正派遣老九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的用意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稳定边疆。这既是雍正帝对政治斗争的应对策略,也是对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视。
由网友 历史茶坊 提供的答案:
雍正派九爷允禟和十名二等御前侍卫到西北年羹尧军中效力,到达西宁城时,年羹尧的奶兄兼长随桑成鼎问大将军是否要前去迎接一下,年羹尧说:"这些个侍卫,还有九爷,你晓得他们做什么来了?有的是来抢功劳,有的是来吃苦头的"。实际上,雍正此举名义上是派兄弟和御前侍卫到前线习掌兵事,实则是分化八爷党的实力,随同前往的十个御前侍卫是雍正一手安排到西北来监视年羹尧和九爷的,并授予了他们密奏之权。当时朝堂纷纷传言雍正重用汉人,排挤满人,只有奴才没有兄弟,雍正此举既堵悠悠之口,又收分化之实;既可相互监督,又让兄弟受苦,真可谓是一石多鸟之计。可雍正没有料到,十名侍卫在路上就已经被允禟用银子收买,加上他自降身份,刻意结交,侍卫们早已忘记雍正嘱咐的"不得与允禟交好"的圣命";到西北军中又被年羹尧一番军纪森严,违者严惩的恐吓,给雍正的密奏上全是吹嘘年羹尧治军威严,号令一致的歌功颂德之词;而九爷允禟将姿态放低,又抬出八爷的旗号与年大将军吐露真心,博得年羹尧将他奉若上宾,半点苦头也没有吃到,后来还被巧舌如簧的九爷和幕僚汪景祺策反,意图谋逆。雍正精心策划的一石多鸟之计只收获一个堵朝堂口实的作用,气得雍正火速急召年羹尧进京述职,到京却给予冷遇,又把十名御前侍卫骂得狗血淋头:"朕叫你们侍候他,没说叫你们当他的奴才,你们必定以为‘侍候"就是奴才了?你们倒好,都给他作了摆队仪仗,还有给他提马桶倒夜壶的!送上来的折子捧得他诸葛重世,吴起再生,还敢在朕前大言不惭!"雍正的冷遇接待犹如一盆冷水兜头浇在头脑发热的年羹尧身上,回到西宁中军大营又发现三个亲信副将被朝廷替换,年羹尧心知大事不妙,将十个蒙古小妾和近千万银票托付给奶兄桑成鼎,拜托他不要投亲靠友,找个地方替年家留下香火……
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关注
由网友 晓居历史猜想 提供的答案:
这都是八爷党惹的祸,查看"历史档案",康熙朝的九阿哥胤塘并不缺心眼,可偏偏与八阿哥胤禩搅和一起了,这就是所谓的八爷党,头就是胤禩。
十名侍卫都穿着黄马褂,这就说明不是一般的侍卫,其中还有天潢贵胄,那个"伊香阿"就是当今皇帝的外甥,管雍正叫舅舅,其母亲是公主格格,雍正帝说是由"九阿哥胤塘"带着去西北大营年羹尧手下历练。
历练什么呢?这一段在《雍正王朝》中也是一段精彩的大戏!
雍正、胤塘、年羹尧下大棋
雍正皇帝,九阿哥胤塘,年羹尧,外加十名侍卫,一起下了一盘极大的棋,不然雍正帝一天想什么?
雍正帝的心思:
一、打击朋党,特别是分化瓦解八爷党,九阿哥胤塘就是八爷党的重要支持者,即分化他们,又打击八爷党,九阿哥胤塘最能闹事,派去年羹尧处军前效力,让八爷党知道刚刚登基的雍正帝权威。
二、整顿旗务就从他们入手,不是不会骑射吗,就以这个名义为出发点,让你没话说,至于老十阿哥那个二杆子可以忽略不计。
三、年羹尧这个大将军,手里掌握二十几万兵马,是朝廷的命脉,况且还节制西北四省军政,雍正皇帝鞭长莫及,十名侍卫即能监督年羹尧,又能看管住九阿哥胤塘。
不过;苦了这十个金枝玉叶,雍正帝还挺自信,因为里面有雍正帝的外甥"伊香阿",让年羹尧规矩些。
雍正帝的两个没想到
雍正皇帝的"起居"和"清史稿"是否有记载未查,不知是否有这一段精彩的插曲,电视剧《雍正王朝》可是演绎的淋漓尽致,精彩万分!
雍正帝第一个没想到的是;穿着黄马褂的十名一等侍卫,在路上就被九阿哥胤塘用每人一万两的银票收买了,特别是雍正帝的那个外甥"伊香阿",屁颠屁颠的接了银票,一口一个九爷的感谢,就差添屁股。
雍正帝第二个没想到;年羹尧对这十个一等侍卫的见面礼是把他们一顿臭揍,差点没把他们送上西天。九阿哥胤塘也没有平日里的骄横跋扈,求情、下跪,没了贝勒爷的架子,几个回合把他们磋磨完了。
十个一等侍卫当场对年羹尧感恩戴德,俯首称臣!雍正帝的心思彻底被年羹尧摧毁了!
九阿哥胤塘第一次与年羹尧见面就提起了"八爷"向你问好,年羹尧没搭茬,估计年羹尧也怕粘上八爷党的晦气,但是九阿哥胤塘送给年羹尧的十万两银票,年羹尧收下了!
不过我想;雍正皇帝一定有掌控他们的办法,因为在雍正王朝的雍正帝对于驾驭手下大臣的办法那是无人能及,何况几个小小侍卫。
对于年羹尧,雍正帝是不放心的,特别是在刚刚登基不久的关键时刻不能马虎,最后的年羹尧与九阿哥胤塘的下场大家都知道,都是死路一条,至于那十名侍卫,不值得一提,估计雍正帝不会放过他们。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请关注Html369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一起看古史!欢迎评论一起评论、留言!
由网友 Mer86 提供的答案:
按照小说的解读,雍正将老九派到西北,本意是分化八爷党在京城的势力。结果被老八反将了一军,派老九到西北,几乎动摇了年羹尧对雍正的忠诚。雍正在收到密折信息后,及时出手,避免了这场雍正元年的政治风波。
九阿哥允禟被雍正派到西北效力,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雍正刚刚继位,八爷党的势力还很大。
雍正为了拆散允禩一伙,将老十四囚禁在东陵替康熙守陵;派老十到蒙古遣送陵龛;将老八封为议政王大臣,留在北京。再加上被派到西北的老九。八爷党一伙人被雍正完全拆散。
电视剧在历史的基础上改编,又加上了十个大内侍卫。虽然有一定的戏剧化,但是派允禟到西北的目的和历史上的目的是一样的:分化瓦解八爷党在京城的势力。
而且,电视剧中雍正遣派老九的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
京城传闻雍正对宗室和兄弟刻薄寡恩,不重用满人。
雍正正好借这个机会将允禟支走,让年羹尧在西北监视他。
至于派十名侍卫去西北,主要是三个目的。
第一,安抚八旗。
以富宁安为代表的八旗兵不听年羹尧的调令吃了败仗,年羹尧擅杀富宁安,雍正默许的态度让满人非常不满意。派十名侍卫到军中历练立功,可以安抚八旗子弟,堵住重用汉人不重用满人的悠悠之口。
第二,监视年羹尧和老九。
监视老九好理解,监视年羹尧是因为这厮早在四川提督任上时就左右逢源,刻意拍八爷党的马屁。雍正对年羹尧也信不过。从后面剧情可以看出,大内侍卫时不时递送密折给雍正,只不过这十个人被年羹尧收买了;
第三,分功。
年羹尧毕竟是汉军旗人。若让年羹尧一人独得战功,恐八旗不满,不利于满汉团结;
这一点,电视剧中没有明说。小说中借年羹尧之口,说的很清楚。
小说原文是:
『他的长随桑成鼎见他脸色难看,连忙跟着出来,回了几件军务上的事。他的架子,他的脾气大得简直吓人。桑成鼎小心地问:"大帅,九爷他们已经到了西宁城外,你是不是要接一下?"』
『年羹尧把牙一咬:"哼,我不去接他们,谁知道他们干什么来了?是来抢功,还是来吃苦的?你带着中军帐下的副官去接一下算了。就说我甲胄在身,不便远迎,委屈他们了。"』
只不过让雍正没有想到的是,十名侍卫不仅被年羹尧收买了,在去往西北的路上时,还被九阿哥给收买了。
而年羹尧这边,最初收到朝廷旨意时,年羹尧心中是十分不满的,剧中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也认为这些人是雍正派来监视自己的。
年羹尧只是摸不准九阿哥来的目的,到底是雍正派来监视他的,还是八阿哥派来的。于是他请九阿哥一个人到后帐,为其洗尘。
九阿哥也是一个相当精明之人,他从年羹尧对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年羹尧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于是他第一句话就是:"八爷托我向你问好"。
年羹尧瞬间就明白了,九阿哥此行虽是雍正派来,但却不是来监视自己的,九阿哥仍是老八一党,跟十名大内侍卫不一样,所以立马起身行礼。
然后说"国礼不可慢,家里不可废"。
九阿哥这边的顾虑解除了。就要开始对十名大内侍卫下手了。因为年羹尧能确定,这十个人就是雍正派来监视自己的。
于是年羹尧先用怠慢的态度对他们,随后直接用"杀",恐吓了十个人,又用软刀子吓唬这十名侍卫,让他们一心一意为年羹尧效力。
年羹尧的这一系列手段,瞬间瓦解了雍正的心机。在收到伊兴阿的密折后,雍正气的无话可说。
事实证明雍正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老九之所以那么爽快的答应去西北,是因为八阿哥计中有计。
雍正本想拆散八爷党,哪知老八一伙人早有准备,于是就将计就计。
这一段,电视剧中也没有拍出来。小说中写的很详细:
『现在最要紧的是年羹尧,他带着二十几万大兵,光是中军的两万人,就任谁也别想动它!到时候,哪怕是年某能保持中立,我们也就有了七八成的把握了。』
『隆科多想了想说:"年羹尧是皇上的亲信,向来都是只听皇上一人提调,我是说不上话的。何况万里迢迢的,怎么说都不好,写信更容易坏事。" 』
『允禩连忙说:"年羹尧的事不用你管。九弟不是要到他那里去‘军前效力"吗,就让九弟来办这事吧。汪先生最近也要去年某人那里,我已为他找到举荐之人了。』
按老八的计策,先将隆科多收买,在京中起事推翻雍正;
再派汪景祺到西北给年羹尧献计击败叛军(电视剧中改为邬思道献计);
再派老九去收买年羹尧。让他倒向自己,即使年羹尧不反叛,他中立也可以。
只不过老八和年羹尧的心思,迅速被雍正探得消息。先将年羹尧训斥一顿,让他端正自己的态度,远离八爷党。又将十名侍卫大肆训斥一番,骂的狗血淋头。才暂时将这场风波平息。
总的来说,雍正派老九和十个侍卫远赴西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不过电视剧在剪片子时幅度太大了,又作了一定的改编,使得这一段的精彩程度降低了不少。不过,电视剧拍的还是很精彩的。
由网友 勇战王聊历史 提供的答案:
十名御前侍卫和老九被派去西北,身份不同,目的也不同。
先说十名一等侍卫。这十名侍卫是皇帝亲兵,都是皇帝直管的上三旗的子弟,绝对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侍卫。这些一等侍卫是侍卫中最高级别,武职正三品。如此高规格,可见,皇帝很重视。
派十个侍卫去的目的有两个,一明一暗。明着的目的雍正已经说明了,就是要历练历练满人!有人传言,雍正不重用满人。这也是明白的指责皇帝重用汉人将领年羹尧!满人确实不成器,当时打仗都靠绿营兵。入关才70多年,很多满人马都不会骑。
皇帝身边的侍卫由于是皇上亲信,如果能历练出来,很容易就会"青云直上"。和珅,傅恒,福康安等人都是侍卫出身。雍正也希望这是个人能有所作为,自己手下也能多几位国家栋梁。
暗着的目的,也要分两层。一是,监视年羹尧,这十名侍卫有"密折上奏"权,这也是最主要的任务。年羹尧现在权力太大,手握军权,而且飞扬跋扈。可以说是"西北王"。如果,这十个侍卫能力不错,那么,就等于往年羹尧身边安插了十个钉子。这一点,年羹尧在收到邸报的时候,也明白的。所以,他气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二是,监视老九!老九是八爷党,雍正把他指的远远的,也是在铲除老八的党羽。现在,把老九发放到西北,这十个侍卫刚好能监视老九的一举一动。老九也知道,所以在路上就开始收买这几个侍卫。后来,还和年羹尧唱了出席,救了这几个人一命。
不过,这十个侍卫都是废物。刚到西北,就被年羹尧镇住了。十个侍卫和年羹尧亲兵酒后打架,亲兵被年羹尧"去手"处罚,十个侍卫也要被斩首。后来,老九向年羹尧求情,演了一出双簧戏,才放了这十个侍卫。这些侍卫,从此成了年羹尧的"跟屁虫"。
再说说老九,一直就是八爷党,而且出名的"毒老九"!当雍正说要派一位兄弟去前线,说出老九的名字时。张廷玉都愣了!雍正这是要对八爷党动手了!尤其是在电视剧中,雍正故意走到老八身边说的这件事。意图太明显了。
所以,老九是被"发配"去的西北。雍正就是要铲除八爷党的羽翼,要让心腹年羹尧和十个侍卫替自己看管好老九。老九多计谋,老八等于少了一位得力助手。
不过,老九真是手段可以。在路上就开始收买侍卫,到西北就给年羹尧送银子。八爷党差点就和年羹尧联合起来了。雍正四年,雍正令老九改名塞思黑,以示贬辱。由直隶总督李绂监禁,最终死在狱中。
(文|勇战王聊历史)
由网友 灿灿公子 提供的答案:
文|小灿哥说历史
雍正派老九和十名侍卫到西北,雍正的真正用意就是敲打老九,让他老实点,杀杀他的嚣张气焰。
为何不派老十去西北
老十也是事事与雍正作对,气焰嚣张,但是雍正不能派老十去,老十是个粗人,做事不计后果,派他去西北,肯定与年羹尧打起来,弄不好会出人命,雍正不想事情闹大。
老十曾经因为追讨国库欠款的事情,当街鞭打田文静,后来年羹尧出手,才挽救一条性命。当年为胤禛和胤祥江南赈灾接风,说的话都是粗话,说他是皇阿玛最不争气的儿子,硬让老四喝酒,一点水平都没有。
所以老十是不能派去的。
为何派老九去西北
老九这个人坏点子最多,老八有城府,不会说出一些话,老九就能替他说出来,所以要敲打老九。
老九性格比较圆滑。有一次,他跟老八闹矛盾,对老八说,出事不会牵连他八哥。此话一说,立刻又给老八道歉。
可见,老九性格比较圆滑,让他去西北,至少不会跟年羹尧打起来。
老九跟年羹尧有矛盾,本来年羹尧就是老四的人,还有就是江南任伯安是老九的财神,被老四给整了,年羹尧还血洗江夏镇,这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
而年羹尧虽说是臣,但是在西北做大将军多年,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将在外君命还有所不受呢,年羹尧不会听命老九的摆弄,他肯定会借机敲打老九,杀杀他的锐气,但是不敢害他性命。
所以说,雍正的用意是想敲打老九,杀杀他的锐气
而年羹尧也理会雍正的用意,把老九吓得给他下跪
由网友 张赐宏 提供的答案:
雍正派老九去西北效力,一方面有重用兄弟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能是防止老九跟着老八他们闹事,因为雍正内心知道,他的皇位一直都受到其他兄弟的威胁。如果拆散老八老九老十们的暗中合作对付他,也减少了威胁。还有就是帮助年羹尧,因年羹尧杀了老十四暗中扶持的何富宁,怕军心不稳,制造矛盾。也顺便派老九去安抚一下八旗子弟,恐八旗子弟对年羹尧不满,不利于满汉团结。
由网友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提供的答案:
皇帝做事,总是一步棋起多个作用,雍正点了老九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显然是考虑很久的,我简单猜测三点:
1、表面上的意义:满汉同席。朝臣中有不满雍正重视汉人而忽略满人的,大将军年羹尧独揽大权,而满人中的十四阿哥就被软禁在军中不能建功立业。《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辛辛苦苦打下了王辅臣不转手让给了图海吗?虽然不至于使年羹尧让出功绩,但这也点考虑满人的一种做法。使得满人不好说什么。
2、监视年羹尧。雍正的心机很深,疑心很重,自己的亲弟弟尚且不信,对于年羹尧怎么会完全信任呢?这几名大内侍卫去到那里有秘折上奏的权力,对年羹尧的情况有一定的监视,不至于使得中央对西北失去控制。
3、分开八王集团。八王党中老十最莽撞,老九最蔫坏,把老九支开,对朝廷的朝政有有好处,削弱八王集团的力量,推行一些政策是有力的。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由网友 王斌兔斯基 提供的答案:
雍正这个皇帝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他曾经圈禁自己的亲兄弟、赐死有功之臣年羹尧、甚至把自己儿子弘时的宗籍给消除了。可谓是极其刻薄的一个君王。
那么这么刻薄的一个君王,在派老九去西北大营找年羹尧的时候,肯定是有他的小九九的。
第一:对年羹尧的监视。
要注意在清朝时期,从西北到北京消息传递至少需要十天。要是转运物资至少要以旬月计算。年羹尧统领大军征伐西北,称得上是彻彻底底的西北王。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当初;年羹尧为还是四阿哥的雍正做过血洗江夏镇的事情,雍正也是不放心的。因此,这十名侍卫是要去监督年羹尧的。
第二:折去八爷一臂。
爱新觉罗·胤禟(九爷)称得上是八爷党骨干,在八爷党里,老十太混,留着他在京城翻不出浪花来。但老九不一样,此人心思深沉,谋略多端,雍正把他赶出京城,还安排十个自己的侍卫跟随他,就是为了让老九的计谋没有用武之地。
第三:锻炼自己人。
清朝时期,很多名臣都做过御前侍卫。大家可能一听御前侍卫就以为只是单纯的侍卫或者士兵。实际上这些侍卫都是有可能做大官的人,比如说福康安和和珅。他们都是从侍卫学起,接触皇帝的办事风格,接触各地的官员等等,为以后的当官做准备。
第四:堵住八旗内某些人的嘴。
雍正继位后,曾有人这么说他:"信汉人,不信满人","清查满人财物,追索无度"。面对这种指责,雍正派自己兄弟老九去监督年羹尧,正好堵住这些人的嘴。而且最妙的是年羹尧曾在血洗江夏镇后把仁伯安杀了,此人是八爷党的财神,也就是说年羹尧和老九的矛盾不可调和,雍正不用担心老九把年羹尧策反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雍正的这些算计几乎全部落空。先说这几个侍卫,上来就被老九的银子买通了。到了西北大营,被年羹尧一吓唬,更是没办法再起到监督年羹尧的作用。
最严重的是,年羹尧看起来一幅忠于雍正的样子,实际上却因为雍正的宠信变得跋扈和富有野心起来。竟然想着脚踩两条船,想通过跟胤禩(八王)关系很好的胤禟(九王)拉关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不得不在后来找个借口杀掉了年羹尧。这也是雍正过于刻薄的一种提现了,毕竟年羹尧再如何跋扈,也毕竟是有大功的,竟然落得赐死的下场,多么让人心凉啊!
由网友 青灯问史 提供的答案:
雍正派老九允禟到年羹尧军中效力,是何用意?一次险些酿成大祸的布局。
背景:富宁安在西北不听从年羹尧的调遣几乎全军覆没,年羹尧以军令斩杀了富宁安,并得到雍正皇帝的认可。这件事朝廷上那些八旗官员们心里不甘了,背地里说雍正只重用汉人年羹尧而不重用满人为将。为了堵住众官之口,雍正帝派允禟与十个御前侍卫前往年羹尧的西北大营效力,说是去历练历练,但是目的十分明确。
目的:1.分化八爷党。九爷允禟人称"小诸葛",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此时的雍正刚刚即为不久,西北的局势十分险恶,这关系到雍正座下的皇位是不是坐得稳,西北是关键。八爷党贼心不死,时刻觊觎雍正座下的位子,而且八爷党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视。将"小诸葛"分离出去,既可以达到分离八爷党的目的,又可以达到牵制年羹尧的目的。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十个御前大内侍卫,他们是雍正的心腹近亲,拥有密折参奏之权,这样就将年羹尧、允禟等都监视起来了,达到掌控两方势力的目的。
2.堵住满族官员的口。这倒是一件小事,皇帝有理,没人敢说个不字,但是雍正即位不久,不希望与满族将官闹翻,这样对于他实施新政不利,所以,为了堵住他们的口,将老九派出去,别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3.担心年羹尧。这可能是雍正的主要心思,因为富宁安死后,年羹尧手握的是二十万重兵。年羹尧曾经在任陕甘总督的时候巴结过八爷胤禩,邬思道也曾经提醒过雍正要防着点他,所以,一旦此时的年羹尧做大后,如果与八爷党结为一伙,那雍正就麻烦了,就算他不喝老八结党,也是雍正的心头之患。有十个御前心腹去监视年羹尧,雍正心里更踏实些。
这三个目的十分明确,谁都知道,八爷党知道,老九知道,年羹尧知道,就算是正在看此文的你也知道。但是雍正的这步棋险些酿成大祸,实在是细思极恐。为什么?
1.雍正帝忘记了允禟是个"小诸葛"。允禟是八爷党的小诸葛并非浪得虚名,这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说中有所展现,这人出身皇子,身份尊贵,不是一般的满族奴才或者臣子,一贯和八爷相交甚好,为八爷党出谋划策。他自然看得出雍正的意思,所以绝对不会受雍正的牵制,按照雍正的意思一步一步去走。所以在去西北的路上,他就用一万两银票买通了伊香阿他们十人,这十个人其实唯利是图,怎么会放手去监管老九?
2.大内侍卫贪财爱命。原本指望大内侍卫既是自家亲戚又是赏了黄马褂的心腹,雍正帝心里很期望他们能为自己效力,但是事与愿违,这十个家伙的确缺少历练,眼里有钱了就什么不管不顾了,先是被老九允禟收买,然后经年羹尧一吓唬,都不知所措了,只好又当了年羹尧的打鼓手。
3.年羹尧狼子野心。邬思道曾说,年羹尧要是不好好把控,迟早会闯下天大的乱子,年羹尧在西北手握二十万重兵,时刻对雍正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年羹尧其实也在观察着朝廷的变化,他是心思是游离的,巴结八爷党就是开始。如果雍正处理不好与他的关系,他倒戈一击,联合八爷,雍正基本就是束手就擒。
这三点是雍正忽视的,但是雍正也很聪明,当他看见大内侍卫送来的密折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让允禟等回来了。如果雍正继续让他们呆在军中,将来是谁的天下还真难讲。
以小诸葛允禟的聪明,必定策反年羹尧,本来年羹尧就游离不定,一张十万两的银票,加上未来的许诺,即或是他年羹尧按兵不动,八爷党也会让雍正寝食难安。所以说,雍正的这招棋,险些葬送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实在是细思极恐。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