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自由东兴5T3 提供的答案:
在战争中,识别并确定对手军队的军种、单位以及番号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如下:
1. 通过情报搜集:军事情报是军队行动的重要前提之一。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到的情报可以包括对手军队的编制、番号、军种、兵力、装备、行动计划等等。
2. 通过观察:在战场上,对手的军队通常会展示旗帜、标志等用以标识其军种和番号。例如,陆军是以旗帜或红底黑字的数字来标识的,空军则是以机尾上的标识来区分。
3. 通过通讯:在战争中,双方的通讯系统是通过特定频率和编码进行联系的。通过监听对手的通讯内容可以得知对手的军种和番号。
以上几种方法都需要军队拥有高度专业化的情报搜集、侦察、通讯等部门和人员才能完成。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战争实践经验和高度的军事素养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识别
对手军队的番号。
由网友 度度狼gg 提供的答案: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初,就因为搞错敌军番号连续出现两次意外事件,充分说明了在战场上番号问题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军刚刚踏出国门作战时,在战场侦察中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从而在后面加强了侦察与情报工作。但两次事件的结果却是一忧一喜,上演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颇具戏剧性的战斗。
(开国中将,39军军长吴信泉)
一般说来,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语言和人种相同,我军通常采用混入侦察、捕俘审讯等方式确定当面敌军番号,尤其是我方卓越的情报工作,很多时候连前述两项工作都免了,内线送来的敌军作战序列和战役布署一清二楚,番号详尽有加。然而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区,志愿军各部一时还不太适应。
1950年10月27日,第38军奉命奔袭60公里消灭熙川以北之敌,情报显示当面之敌为南朝鲜军第8师,其中在熙川城内驻防的只有该师的一个营。38军首长一边急行军一边部署战斗计划,以该军第113师为正面主攻部队,第112师负责包抄敌后断其退路,第114师为军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全军上下摩拳擦掌,力求将敌一举合围歼灭。
总攻尚未开始,军前指突然接到了穿插中的第112师急电,在熙川城内发现美军一个团,并且全部是黑人,这个情报让军首长大为吃惊,因为与之前掌握的情况差距太大,根据战前志司提出"先打伪军,后打美军"的战术思想,38军前指谨慎起来,随即研究调整部署,因此迟至29日才发起进攻,结果除在熙川外围俘虏了100多个南朝鲜士兵以外,冲进城内才发现空无一人,敌第8师主力已于几个小时之前逃离。
而后的事实证明,所谓熙川驻有美军一个团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第38军两天的贻误使志司"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落空。而熙川战斗是这支四野头号主力入朝的第一仗,正因为弄错敌人番号,在战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遗憾。战后志司狠批了第38军的动作迟缓,全军官兵憋着一口气发誓要打翻身仗,终于在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志愿军还在使用日式武器)
两天后的清晨,负责正面进攻的第39军前卫第116师师长汪洋,正在云山城外秘密监视城内敌人的动向,这里驻扎的是南朝鲜军第1师,根据战役部署第39军应该在穿插部队到位后,于当日晚7时发起突袭。中午刚过,前沿潜伏的侦察员汇报说城内敌人打起背包有逃跑的迹象,为不失战机,第39军军长吴信泉决心提前发起攻击,11月1日下午5时,我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敌人猛扑过去。
战斗打起来就感觉有些不太对头,敌人的抵抗和火力都超乎战前预料,志愿军战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猛打猛冲,接近了才发现敌人是一水的高鼻梁:"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原来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已经与南朝鲜军换防,但我军侦察员没能确认这一情况和弄清番号,把敌人换防的过程误以为是要逃跑。
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第39军一面积极组织部队围歼美军第8团,一面派出部队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5团。
战至11月2日下午,志愿军歼灭骑1师第8团大部和第5团一部,毙伤俘美军1840人,缴获各种火炮190门和大批武器弹药,美骑1师主力望风而逃,这就是令美国人记忆深刻的的"云山战斗",它终于让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彻底相信:中国军队真的来了。
(志愿军发起冲锋)
由网友 萧武 提供的答案:
1950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四个军,及正在准备渡过鸭绿江参战的两个军,共计25万人左右,已经与美军全线交火。此前正在向鸭绿江急速推进的美军全线遭到志愿军的顽强阻击,甚至在美军身后也出现了志愿军的小股部队的穿插,毫无疑问,之前美国一直不太愿意相信的事情发生了,中国人参战了。
之前,麦克阿瑟一直认为,中国不会参战。他的理由倒也很简单,因为中国已经错过了参战的最佳时机。
他认为,中国参战的最佳时机是在朝鲜人民军把美军压到釜山一线的时候,如果中国的目标是帮助朝鲜全面取胜,那么这时候是最佳时机。退而求其次,帮助朝鲜人民军挽回败局的时机也是在仁川登陆之后,迅速出动军队,帮助人民军稳住战线。现在联合国军都已经推进到鸭绿江一线了,朝鲜败局已定,中国人还来干什么呢?
就在这一天,美国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威洛比,以他一贯的固执,给麦克阿瑟提供了一封情报分析报告,对中国参战部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按照他的分析,中国参战人数约为1000人左右,基本上都来自一个师级单位,武器装备落后,基本上是二战结束时他们在东北缴获的日式武器。
威洛比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他们得到的仅有的关于志愿军情况的情报,都是来自审讯俘虏。一个班的志愿军误打误撞,进入了美军一个营的宿营地, 简短战斗后,导致一些人被俘,就是这些被俘的志愿军,在审讯中为美军提供了关于志愿军的第一份情报。他们报给美军的番号,是一个早已被撤销的部队的,根本不存在。
但威洛比仍然对这些情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的判断是,这些中国人声称,他们曾在和蒋介石的战阵中打过仗,具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但装备水平和服装等都非常简单,除了一些美制的轻机枪和迫击炮之外,没有什么重武器,不像是正规军,从战斗力来看,也并没有比朝鲜军队强多少。也就是说,中国人并没有大规模参战,只有大约一千人,最多一个师级单位。
美军一线部队碰到的情况显然比麦克阿瑟和威洛比的判断严重。他们在已经接近鸭绿江的地区碰到的部队,不再是之前那样作战了。之前美军在向北进攻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小股人民军部队的阻击,但基本上都是骚扰性的战斗,美军展开进攻队形之后,人民军就会主动撤退,不会死守。但现在,他们碰到的是死战不退的对手,不仅死战不退,而且还不断的进攻美军的阵地。
在靠近中朝边境的地方撞上的中国人,显然也比朝鲜军队难对付。虽然志愿军并没有什么重武器,也没有坦克和飞机,但美国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中国军队不仅在前面死战不退,而且不断向后穿插,试图包围美军。美军对这种战法明显感到非常不适应,发现自己的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只能放弃进攻,开始全线退却。
到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对联合国军造成了两万多人的伤亡,虽然没有能够按照战前的部署,一次性歼灭韩军三到五个师,也没有能够成建制的消灭美军团级以上部队,但美军之前战线上的突出部队,在进攻遇阻之后,撤退时都经过了血战,才勉强突围出来,所有的部队都脱了一层皮。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国国内对中国人参战的具体情况仍然一头雾水,杜鲁门和五角大楼要求麦克阿瑟提供一份对中国军队的权威分析。麦克阿瑟给他们的答复轻描淡写,非常傲慢,认为联合国军只是遇到了一点小挫折,根本不用大惊小怪。原因也很简单,他自己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部队的规模、番号等情况不了解。
由网友 军武吐槽君 提供的答案:
我们在战争类型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台词,对面什么来头?报告团长,来的是日本的坂田联队,来的是是国军新一师等等,在战争期间你死我活的情况下,没有人会主动报上自己的番号编制的,那么作为己方是如何知道敌方具体情况的呢?
第一、侦查情报工作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古代有所谓斥候,现代有侦察兵,他们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侦查敌人的来路和兵力布置,通过各方面的打探和接触,敌方番号这种不属于绝对机密的事情一般都能打探的出来。
第二、讯问俘虏
如果在打完后还不知道对面的底细,可是战报这种东西是肯定还是要写的,不然怎么邀功请赏呢?所以俘虏就可以提上来审审了,说!哪个部队的?干什么不好,非要跟着鬼子打中国人?熟不熟悉?这就是抗战时审讯日伪军俘虏的最强开场白。
第三、通过缴获物品识别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双方突发遭遇战,没有时间和足够的情报了解对面部队的编制和番号,只有打完后打扫战场从士兵日记、军官作战笔记、军用地图、军旗等细节去推断敌方部队的具体信息,比如在亮剑中的解放战争期间,李云龙部和楚云飞部打了场遭遇战,当时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一阵冲锋枪扫过去,两大主角都倒下了,直到躺到医院后通过各路信息汇总才知道原来是老相识。再比如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突袭白虎团后缴获其团旗,任由对方怎么狡辩,团旗都能证明其部队番号就是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不带一点吹牛成分。
第四、特殊的军装标识
如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军服臂章上就有一个特殊的八路字样,而诸如其他地方部队和中央军在衣服颜色和样式上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这个也能初步推断出其大致番号。而现代部队中,一些特种部队和一些有特殊荣誉的部队在臂章、领章、帽徽等标识上都会突出表现自己部队的特殊性,这个也很容易就能区别出部队的所属番号。
由网友 钟克之 提供的答案:
这个事并不是太难的事,知道对面敌军的番号很容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交战的双方都施图知道对方,是哪一支部队,这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如果一方不知道对方是那一支部队,就很难知道对方的军事传统与军事素养,战斗力与战斗作风。
但通常是通过如下的手段来获取。
一是在交战之前,互相都是对对方部队的驻防情况都是掌握的,互相的任何调动几乎都是公开的秘密,一方有异动,另一方都是掌握的。
可以通过对方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报刊杂志等,通过研判获得。日积月累,一般都可以准确把握。
二是军队几乎都有情报部门,专事对敌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密切跟踪。尽管对方都会以代号取代,但还是不难掌握对方的番号。
知道对方的番号,对取得战斗的胜利有重要的作用,知道了对方番号,必然知道其指挥员是谁,包括个人的军亊指挥才能,他所领导的部队战斗力等,以备作战之需。
三是战场侦察。在战斗打响之前,万一对对方番号不明,又不能及时得到情报支援,一般都会实施战斗打响之前的战场侦察。
战场侦察,一般会派出侦察人员,对对方派出化妆人员对敌人进行侦察,一方对另一方采取这种行动,有利摸清对方的军事部署,包括部队的番号等。
一旦对方行动失败,成了另一方的俘虏,则给另一方提供了绝妙的机会。
在战斗打响后,如果连对方是哪支部队都不知道,部队会采取摸哨等方式,抓"舌头"等,弄清对手的番号。
这不是一件难事,在军事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况且现在许多国家对番号并不保密,但部队内部的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与行动等,还是严格保密的。
这是一个上过战场人的回答,欢迎友友讨论补充!
由网友 红色手电筒 提供的答案:
对于这个事情,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开战后半个小时以内,我军关于番号一类的情报就再也不会是秘密了。
战场上各种侦察手段很多,有人工情报和技术情报两种,人工情报最简单的就是对方的俘虏尸体等,从对方俘虏的口中基本上就能确定敌方部队的番号,或者从尸体上可以发现一些比如文件地图什么的东西,这些都可以了解敌方部队的诸如番号部署地域这些情报,当然这些情报还需要和其他方面的情报相互验证,不能只通过一份情报来确定。
人力情报除了通过俘虏什么以外,还有就是本方的侦察巡逻人员到敌军的纵深去侦察获取情报,这种办法通常是和技术手段混合使用相互验证。
而技术手法,这些年可是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包括使用各种天基的卫星,对地面目标进行拍照,可以包括红外,遥感,雷达,光学等等各种手段来监控地面目标。
最高的下边就是各种飞机,包括有人的无人的,使用的原理和卫星差不多,但是由于距离地面更近了,所以侦察的效果更要好一点,而且更加灵活,卫星变轨可是一件麻烦事,而出动侦察机就没有那么费事了。
天上的眼睛看着你,你的部队部署位置基本上都是暴露的。
到了地面,还有各种雷达无线电监听等手段来确定你的部队番号和部署位置。基本上也是和卫星的原理差不多,不过由于距离更近了,对于目标的侦察就更加准确清晰了。
虽说各种侦察手段很多,但是对于被侦察的一方来说,也有各种防护手段,最主要的是各种伪装,干扰手段,设置假目标等,对于敌方侦察兵的渗透,就可以加强本方阵地的巡逻等措施,对于战争的双方来说,战争迷雾永远存在,而如何在各种情报中去伪存真就更考验一个军队的情报能力了。
平时,各个国家的情报部门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在盯着对方各个部队,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动,肯定就会提高本方的戒备水平。
由网友 羿161500904 提供的答案:
番号,是内部编制序列的序号。属军事机密。如:八路军第115师。代号,是一个部队,对外的编号。通常用XXXXX部队来表示,如8341部队。部队家属与军人之间的通信地址就是部队代号,为保密起见,代号是要经常变动的。而番号是固定不变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县大队,区小队同李云龙的独立团一样是临时性部队,七七二团的程瞎子才是有正规建制番号的部队。如果番号被取消,如同全军覆灭,不复存在,《集结号》中谷子地所在部队经过多次激战,打残了整编再整编,番号多次变动谷子地就找不到老部队了。九四建国门事发生后影响太大,单手换弹夹的田明建所属部队番号就被取消。
获得了部队番号就获得了敌方的兵力部署,获取敌方番号的方式有侦查、检视敌军尸体、装备、审俘(军纪要求被俘后不得透露番号)等方式。红色间谍郭汝瑰在淮海战役期间向我军透露了国军作战计划及番号。诺曼底战役前期,盟军通过电讯往来伪造了巴顿集团军等多支部队番号,欺骗了德军。
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类军事文章具体到某团某连,实际上是战后由专业人员收集整理的,。在战场上有时候是遭遇战不可能及时获取敌方番号的。电视剧《高地》中就有在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军史人员互相核对战史的情节。
由网友 平原杉杉 提供的答案:
与敌人交战,情报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在抗美援朝初期,我志愿军将士秘密入朝作战,给了麦克阿瑟当头一棒,直到接连发生了几次战役之后,麦克阿瑟才相信中国人民志愿军真的入朝参战了。
想让了解敌人的番号和兵力部署,就要实施侦察,我军通常的作法就是抓俘虏,也就是潜入敌后去抓舌头,通过讯问了解敌方的动态。
那时的战争没有现代化的无人机,既使有卫星侦察也受各种环境和气象的影响,最好的侦察方式就是潜入敌占区进行各种侦察活动,奇袭白虎团就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战例。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完成渡江作战,我军侦察小分队就对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侦察,这就是比较著名的电影《渡江侦察记》。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我军依然利用传统的侦察作战模式,去进行捕俘和抓舌头,在战场而言,这种获取军事情报的方式虽然说风险但也是最可靠的。
由网友 风去了无痕D论史谈兵 提供的答案:
敌情获取与敌军方面情报来源,自古至今无外乎二种基本手段:就是战略侦察与战场侦察。
战前就已洞悉敌国动向,预先知道敌军出动哪些部队,这是全方位的战略侦察。
战场侦察,为军队出征打仗时指挥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要掌握当面之敌的敌情,包括兵力部署、武器装备,敌进军路线,活动驻防范围等等。而敌军番号就是重要敌情之一。
刘伯承元帅在战争年代常讲这样一句话:"五行不定、输个干净"。
- "五行"之意,就是: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五项。这些因素,乃指挥员定下战斗决心的基础,也是夺取胜利的关键。
而敌情,只能靠多种侦察手段获取,侦察是战争的第一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指战争决心下达之后,向前方战区预先储运粮草辎重准备。
而在战争决心下达之前,大量的战略侦察早已提前展开了。
战略侦察。
古代的战略侦察,完全靠人力。
例如派遣使者以身份为掩护的高级间谍与敌国高层交往,或从片言只语的捕捉中分析敌国动向,或直接用重金收买获取敌国战略情报。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桥段,就是一幕经典的以使者为名行间谍之实,刺探敌军部署虚实的侦察与反侦察演绎。
或者派遣普通的细作、与探子、死士深入敌国,冒死直接抵近敌国军营重地窥探究竟。
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明、清交战时期,
交战双方都离不开大量的探子互相深入敌境探察情报。
而现代战争虽然有了电子监听卫星侦察等科技。但是,间谍以及情报人员用人力肉眼直接刺探敌军的手段,仍然十分重要,决不可缺。这就叫作:眼见为实!
战场侦察。
现代战争中的战场侦察,就是战区特种部队,与前线军、师、旅、团一级的侦察兵们的任务。甚至营连一级,也会派出侦察小队前出执行侦察任务。
现代的就不讲了。重点说古代,古代军队同样十分重视战场侦察。
古代军队的侦察兵,名称为:斥堠、哨骑、侦骑。
一:
斥堠负责深入敌区纵深刺探敌军,通过敌军的营垒中的各色将军旗帜等等,可以确定敌军情况。比如敌军为哪路军队、统兵大将为谁,有多少兵力,步骑比例等。
又通过仔观察敌军的粮道动输,可以推测敌军能否持久。
侦察敌营垒部署,仔细观察敌营中是嘈杂纷乱还是秩序井然,敌哨探侦骑进出频繁程度等,可以推测敌人战斗力与战备情况优劣等等。
而古代名将们,往往会通过更换旗帜、散布流言等消息,用故意制造假象来迷惑误导对方的斥堠。
- 例如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就通过更换自己的大将旗帜与流言,严重的误导了赵王与赵括的判断,最后成功引诱了赵军出战,围歼了四十万赵军。
二:
哨骑与侦骑,则负责古代军队在行军时、或列阵野战时,用最快速度获取敌军动向,以辅助大将作出战斗部署与下达作战命令。
没有哨骑与侦骑的古代军队,是万万无法行军打仗的!
因为古代军队战斗力,除了训练,就来自坚厚的铠甲。
而铠甲沉重且不透气,长时间束缚紧扎在身上,会严重消耗将士体力。而冷兵器白刃战,打得就是体力。
所以,古代军队在扎营与行军时,如果没有敌情,是不披甲的。为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持士卒体力。
古代军队为什么每遭遇猝不及防的偷袭时,十之八九会统统溃散?
就因为敌军突然出现,来不及披甲之故。如果白刃争锋没有铠甲防护,那么就算武林高手,他十分本事也会顿失八分、只余了二三分。
而有没有敌情,完全要依靠哨骑侦骑前出警戒侦察。
古代军队在战区行军开进时,队伍前方与侧翼要派出大量哨骑,哨骑至少前出四十里远,每队少十骑左右,多则百骑;相隔每五里一队。一旦发现敌情,以接力方式,飞速通报本军大将。
然后,大将根据哨骑侦察到的敌军旗帜,规模,再次判断确定敌番号、兵力等等情况,下达临战命令。
比如:全体披甲执兵、列阵准备野战,或者占据有利地形筑垒防御等。
斥堠与哨骑除了侦察敌情、为开进中的大军负责前方侧翼敌情之外,还要负责拦截敌军的哨骑,不让敌军获得我方动向。
这就叫战场遮断,又叫前哨战。
自古每一场大战役爆发之前,首先就是双方斥堠与哨骑之间的侦察与反侦察激战。谁取得了侦察战的胜利,谁就在大战中赢得了主动权。
【图片来自网络】
由网友 上将嗳福斯 提供的答案:
这个说起来简单,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知道敌人的番号,实质上就是掌握当年之敌的实际情况。怎么掌握呢?
第一,靠平时的军事情、报搜集。
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有假想敌。平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点收集假想敌的军事情报。比如北宋在河北的人马,一定会千方百计搜集当面辽军的情况。
包括辽军的人数、将领、番号、装备、调动情况,方方面面都要掌握。
怎么搜集情况呢?好几种方式。一是靠间谍。二是靠侦查。派出士兵假装普通百姓,深入辽国,了解情况。三是通过辽国普通百姓了解。老百姓虽然了解的不详细具体,但是他们与当地辽军接触的多了,多多少少会知道一些情况。宋军根据辽国老百姓的话,综合分析判断,也能掌握很多情况。
只要平时情、报工作做的扎实,稍微一分析就知道当年之敌是谁。
第二,靠战时的侦查。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派出特种兵进行侦查。可以深入敌后"抓舌头",抓住几个俘虏一审问,什么情况都清楚了。
也可以派出间谍搞情、报。所以孙子讲,打仗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多派间谍。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