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连自己爱吃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_皇上吃菜不能超过三次

由网友 悦读会 提供的答案: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肯定是最让人羡慕的了。大权在握,看谁不顺眼,想打就打,想杀就杀跟玩似的。而且谁见到皇帝都得跪下低头请安,身边一群美女环绕,喜欢谁翻个牌她就会被送到床上来了。什么是宇宙中心,非皇帝莫属。

那么当皇帝就没有一点烦恼,没点忧心事了?

其实并不然,皇帝并不好当。以清朝为例。那个朝代的皇帝生活相当有节制,每天得四五点钟起床。虽说没有闹钟,可那值班的太监比闹钟还让人讨厌,一声声在门外喊:黎明即起,万机待理。皇帝想多睡会那也是不成的。

起来之后,皇帝刷完牙洗完脸,得开始早读,感觉跟我们读高中时差不多啊。读完书后才能吃早餐。吃完早餐就正式上班了——上早朝。早朝见大臣其实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我们看电视剧,好像一句有事上奏没事退朝,早朝就结束了,但其实早朝很考验皇帝的应急处理能力的。想想看,要哪个大臣提个问题,皇帝提不出对策,不能拿个主见,那就算这个皇帝权利再大,那也那免会引发大臣不满,落得个昏君的名号。

要是不早朝,也不代表皇帝就放假,可以跟后宫的姐妹们去浪了,他还得去批改奏折,召见重臣,反正是没得闲。

好了,终于到了吃饭的点了。我们看电视,皇帝吃饭菜至少得二十多个,吃货们当然是十分羡慕。但是注意了,尽管菜品特别多,皇帝并不能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吃,如果觉得味道不错,最多吃两筷子,旁边的太监就会叫人把菜给撤了。而且下面一个月这个菜都不会再出现在皇帝面前,这分明是做了好吃的偏不让人吃,专馋皇帝啊。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这是为了保护皇帝,担心心怀不轨的人要是知道皇帝的口味然后加以利用,毒害皇帝。

最后男同胞们羡慕的后宫佳丽三千,想想这就是生活在花丛中啊。但其实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通常妃子与皇上啪啪的时候,也会有太监在旁边守着,一个时辰后,太监就会在边上喊:是时候了。那么妃子就必须离开了。当然皇上觉得没尽兴还想再战一回,就不理太监。那再过一个时辰,太监又会在外面喊:是时候了。那这个时候,皇上就是战斗力再强,也得放人走了,以免被人觉得有贪色之嫌了。

所以别看皇帝权高权重,其实他也是有很多苦说不出的。

由网友 老照片 提供的答案:

首先澄清一点,皇帝同一个菜不能夹三次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而且从清代由侍食太监记录的《膳底档》中也可以看出皇帝的饮食喜好的,比如光绪爱吃海鲜,慈禧爱吃鸭肉等。所以担心皇帝的喜好被人知道而不能夹第三筷子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在宫廷中,是有专门替皇帝"试毒"的太监的,也就是所谓的"尝膳",既然有人先试毒,又何必让皇帝受苦不能吃爱吃的菜来避免中毒呢?不仅如此,如果皇帝遇到喜欢吃的菜,是可以要求加菜的。比如光绪、乾隆的菜单里就有他们自己亲自点名的的菜品。

而且据《膳底档》中记载,皇帝每天吃的菜有许多是重复的,所以更不用说担心有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了。如果皇帝不爱吃正餐,还可以自己设立小厨房做他喜好吃的东西,比如溥仪就设置了野意膳房转为他做西餐。

但从另一方面讲,"不夹三筷子"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皇帝每餐的菜品是不少的,每种菜都是用碗装,碗里也装不了多少,皇帝就是想夹四次、五次,也没有。而且这些皇家子弟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礼仪教导,绝不会一直盯着一个菜吃。如果在满桌子美味中,一直吃一种菜,被认为是一种很没品的行为,因为对他们来说,无论什么菜都不稀奇,如果爱吃,大可以让御膳房天天做,天天吃,何必一次吃成个胖子?

退一万步说,皇帝要真爱吃那个菜,谁能阻止的了他夹三筷子?甚至说以后绝不再上这道菜了?

由网友 susie李舒 提供的答案:

首先说一句,目前任何靠谱档案里,都没有说过皇帝一个菜不可以夹第三筷子,大家不要受《甄嬛传》的毒害!!!!!!

然而这种论调似乎也不是《甄嬛传》放出来的,我稍微一查,这样的言论真是比比皆是,

有一本书叫《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居然还把这件事说得特别学术:

清代,皇帝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菜,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菜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菜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菜不过三口",这是清代老祖宗定下的家法。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即使是太监或者大臣,也包括自己的家人。原因有二:一是怕有人从中做文章,比如下毒;二来,也是最主要的,是怕传出去有人邀宠,用口腹之欲腐蚀皇帝。

我靠,清朝皇帝也太自虐了,真是真的吗?

必须是假的啊!

比如,最抠门的道光皇帝,就经常天天吃炒鸡蛋啊,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就是你们说的甄嬛)就有过一个星期吃三次青菜豆腐啊,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不合规矩吗?

这种奇怪的言论,类似的还有:

妃子要脱光了被太监裹着送到皇帝床上。

宫里动不动就有嫔妃怀孕之后被流产

……

皇上为什么只能吃三口?你敢限制皇上吃饭?活腻歪了吗?

清朝皇帝吃饭这件事,是由御膳房来负责的。

按照《大清会典》的说法,御膳房仅承办皇帝一个人的御膳烹饪事宜,后妃、皇子及福晋的膳食,御膳房只供应原料,具体烹饪则由其所在各宫的膳房负责承办(就是电视剧里说的小厨房)。

那么,怎么预防下毒呢?

御膳房里面有400多人,做每一个菜都有三个人,一个人掌勺,一个人看火(等于是助理),一个人记录。也就是说,从洗菜、切菜到炒菜,每个环节都是三个人盯着,下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找不到时间下手。

然后,在饭菜做好之后,要试毒。溥仪的回忆肯定是最可靠的(因为人家tmd是皇帝啊):"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了同样的原因,菜送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叫做‘尝膳"。"

吃饭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太监,负责侍奉皇帝,这个太监的作用,是为了看皇帝今天这顿饭喜欢什么菜,对于什么菜不太合口味,什么菜咸了什么菜淡了,什么菜需要再加点什么(不要笑,乾隆皇帝就经常下旨意,比如"看菜"之一的福肉,就是白水煮肉,每天都会端上来,乾隆皇帝有一天就说,哎,你们明天把福肉拆成丝然后炒一炒端过来呗,第二天,就有了"炒福肉"。)。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部分"膳底档",就是由侍食太监记录的,要记录皇帝吃饭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这么做,是为了研究皇帝爱吃哪一口,喜甜还是喜酸,喜咸还是喜辣,以便改进。

皇帝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吃多了一口两口就被人知道了口味,这是人们想象中的皇帝。他遇到好吃的,不仅要打包,甚至还要把厨师也打包带走——比如,乾隆皇帝吃个苏州红烧肉,直接把张东官带回北京了,一直到人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了才送人家回去。

我看到的膳底档,每天有许多菜都是雷同的,所以并不存在皇帝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的问题——因为每天的正餐基本就是那几样。还有一种说法,说皇帝每顿饭要吃多少多少多少个菜,其实也是不正确的。这些菜里,连上来的调料也算一品,而且多数都是看菜,就是为了表示自己不忘先辈,每天都要看到先辈们当年吃的菜,比如白肉。

所以,皇上自己往往不想吃正餐,有一些皇帝则设立了小厨房,比如乾隆皇帝要在晚上吃一顿"酒肴",那个就是几个自己喜欢的小菜。溥仪喜欢吃西餐,他还在宫里扩建了野意膳房,可以做一些西餐。

能不能不要再传言"食不过三口"了,你以为皇上也要减肥啊!!!!

由网友 澹奕 提供的答案:

不好意思,所谓皇帝用膳时,任何菜都不能超过三筷子的说法,可能压根儿就不存在。

在很多的影视剧与小说里,尤其是清朝为故事背景的,都有皇帝用膳的时候,只要吃一道菜到了第三次,一旁的内侍就要将其撤掉,这样的桥段司空见惯,并不新鲜。

之所以如此,也有看着非常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为了防止其他人知道皇帝的喜好方便下毒,因此皇帝用膳,都不能超过三筷子。

这样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宫女回忆录》中,清末的慈禧太后用膳时,任何菜只要吃了两勺之后,她再吃第三勺就会被拦住,这道菜也会被撤掉,之后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再出现。

按照书中的描述,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害怕其他人知道主子的饮食喜好,之后就方便刺客在食物中做手脚,因此有了食不过三的规矩,而这个方法似乎也很有效,书中说,跟了太后几十年,她到底喜欢吃什么,其他人也并不知道。

慈禧太后掌握清朝江山数十年,虽不是皇帝却也差不多,她的寿膳房规模比之御膳房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她的饮食习惯,并不能作为所有皇帝的一个参考。

但很尴尬的是,《宫女回忆录》的描述是个孤证,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资料能够证明清朝与其他朝代,皇帝用膳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条规矩。

不仅找不到其他的佐证,更好笑的是,很多皇帝的饮食喜好都被明确记载了下来,比如乾隆帝与嘉庆帝这对父子,就很喜欢燕窝,几乎是每天都吃,而按照清代御膳房的膳食单子,乾隆帝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吃七次燕窝,谁都知道他的饮食喜好。

除了乾隆帝,清代其他的皇帝也大多都是如此,他们对于哪些食物有偏好,其实宫里人都非常清楚,他们日常吃饭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意藏着掖着。

其实想想也很对,皇家的规矩都是皇家自己定的,最后还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比如清代规定除了皇后,其他嫔御不能与皇帝过夜,但康熙帝完全无视这条祖宗的家法。

如果说规定食不过三是为了节制饮食,实际上也没什么用处,乾隆帝就曾自己下诏要求宫廷宴会上,饮酒不能太甚,可他每每开心起来,爱喝多少就多少,根本没人敢管,至于吃,他也经常指定膳房给他做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节制还有饮食喜好的保密可言。

规矩终究还是皇帝自己定的,所谓的祖宗家法,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史料能够证明,曾经的确存在过,因此所谓食不过三是为了防止有人窥探其喜好的说法,站不住脚。

当然,食不过三,膳食不能吃第三筷子的做法,虽说在典籍中并没有完全能够证明其存在的例子,但古代的皇帝的确害怕有人下毒行刺,这档子事是的确存在的。

历代的宫廷都有非常严密的"验毒"制度,有专门的"尝膳"人员,膳房所有的厨子都专司一道菜并且每天都要严格记录,菜品都要用银子试毒,然后由尝膳的内侍尝过,确定其安全之后才能奉送给皇帝享用,虽然繁琐,但的确是非常有效的。

实际上,古代的皇帝御膳并不好吃,甚至可以说相当难吃,明清时期的皇帝尤其不喜欢膳房做的饭菜,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膳规矩很多,最后上桌的饭菜失去了本来的风味。

现在的很多剧中,都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神奇毒药,可在古代压根儿没有,最普遍的也就是砒霜,像是鹤顶红其实也是砒霜,而这样的玩意儿,也很难随便加进菜里不被发现。

因为条件不允许,古代想要给皇帝下毒其实难比登天,尤其是到了宋代之后,此前倒是还有不少被毒挂了的皇帝,所以说,皇帝压根儿也没必要施行什么食不过三的规矩来保证安全,这样的故事,当做闲聊笑谈,说说打趣儿就够了。

不止是食不过三,很多关于古代皇家的所谓老规矩之类,实际上都是根据一些只言片语还有个例,进行各种添油加醋之后出现的,真正的古代,根本就没有过。

由网友 脑洞老爸 提供的答案:

的确如此,清朝皇帝吃饭了,往往旁边还站着一个大太监,干嘛的呢?就是监督皇帝吃饭的。

像一本叫《宫女谈往录》里就讲了慈禧吃饭的情况。

吃饭时,菜能摆满两个圆桌子,是圆的,不是方的,有的电视上放是一个大长条桌,上面摆满了菜,这是不对的,宫里就没有那样的大饭桌。

摆上之后,就开始吃了。因为有两个桌子,桌子也大,以前也没有转的,想吃总不能站起来,这里夹一口,那里夹一口吧,怎么办呢?用眼神,慈禧往哪道菜瞄一眼,就有专门的太监把这个道菜端到眼前来。

这里还有一些小门道,比如太后吃饭,总要搞两大桌,很多菜基本上都不会动,那有的太监就动心思了,有些太后不吃的,就不做,然后用个假的,比如纸鸭子之类的。

那万一慈禧突然想吃了呢?也有办法,知道内情的太监就把菜拿起来,说一声,这菜凉了,拿下去热热,就把这假菜下去了,慈禧一般也不会记起来。

端到面前后,就会用汤匙装一些到碗里,太后吃了一口,要说一句:这菜不错。

那太监就会再来一匙。这时候,太监就要主动把这道菜给撤下去,不能再吃了。要是慈禧吃完,觉得好吃,我还得吃一匙,那就再给一匙,不过,这时候,后面站着的老太监就会喊一声:撤!

这菜必须得端下去,而且以后这十天半个月不能出现了。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防下毒。皇帝不能老爱吃什么,要是偏好被人知道了,那就容易下毒。

第二个,也是为了营养均衡,什么菜都得吃,那才健康。

这个规矩可以说是严格执行的,而且还搞学习。那本书里就介绍了,到了大宴会的时候,慈禧跟光绪一起吃饭,这其中就有一个环节。

到时,太监会给皇帝使个眼色,皇帝会故意往碗里舀三匙,这时候,太监就会大喊一声:撤!

这时候,菜赶紧被拿下,慈禧、光绪、皇后以及在场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体验这个庄严的吃饭时刻。

由网友 白希文 提供的答案:

关于皇帝吃饭的故事,我们一般从两个方面得知,一方面是小说、影视作品中看到,一方面是从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里看到的。但实际上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不准确。

皇帝描述不准确吗

溥仪登基的时候才3岁,退位才6岁,经历的大事,一个就是登基,一个就是退位。其实溥仪描述的是在重要庆典的情况下,皇帝是如何传膳的。真正皇帝的日常生活,没有那么繁琐,哪怕是最奢侈的慈禧,也不会顿顿饭那么麻烦,那一天别处理国家大事了,光吃饭就够了。

皇帝吃饭比较准确的描述

其实皇帝吃饭比较准确的描述,就是雍正王朝里雍正吃饭的样子,在南书房一边看折子,一边在桌上摆几个爱吃的小菜,所谓传膳,其实是身边太监知道皇帝爱吃什么,皇帝最近身体如何,应该吃什么,揣摩皇帝啥时候可以用膳,再安排御膳房做菜。

南北大财满汉全席怎么来的

满汉全席,基本上是晚清的时候,皇宫内婚丧嫁娶,请客吃饭的时候,才会上所谓的满汉全席。因为清早中期,皇帝都很节俭,国家穷嘛。乾隆虽然好奢华好女色,但对吃并不重视,因为这些皇帝都认为吃饭浪费时间。只有到了清晚期的时候,皇权受到各方的质疑和威胁,才要摆出排场来,造声势,让普通百姓知道自己跟皇帝相差甚远。

皇帝用膳与皇帝上朝都是谣传

关于皇帝用膳这个话题,基本上跟皇帝上朝一样。按照小说和影视剧里的设置,似乎皇帝天天都要传膳,天天都要上朝。其实不是,传膳这事儿至少要有重大节假日才会有。而上朝基本上一个月上一次朝,就像咱们现在公司的"月例会"一样。

皇帝的饮食很克制

其实皇帝吃饭确实不能肆无忌惮,当然明朝皇帝不管这套,还有胖死的明朝皇帝。但清朝皇帝基本上都是瘦子,他们讲究吃8分饱。甚至部分皇帝还过午不食,以吃清淡为主,比较注重养生。因此说最爱吃的菜也不会过三筷子,也不能说完全错。

清朝皇帝在自我约束方面,确实是最强的。只是民间老百姓以为当皇帝的好处,就是吃遍天下美食,玩儿遍天下美女,因为那会儿的穷人吃不上饭嘛,因此幻想的皇帝就是吃不完的菜。

由网友 转转App 提供的答案:

谢邀。

关于古代的皇帝,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奇怪论调,皇帝的小老婆要被太监脱光光后,才被抬到龙床,宫里小老婆们怀孕,动不动就被流产,女人被看孩子胎死腹中也就算了,更变态的是,皇帝连自己最爱吃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这皇帝当的也太憋屈了吧,是要减肥的节奏吗?

皇帝吃饭这件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按清代《大清会典》的说法,皇帝专门为自己开了个小厨房,叫御膳房,400多号人不仅为皇帝一人准备一日三餐,还起着互相监督,防止人下毒的作用。

另外,皇帝吃饭前还有传膳这一环节,每道装菜的盘子都有一个测毒的银牌,不仅如此,执法太监还会在皇帝吃之前来几口,这就是所谓的尝膳。

太监吃完后,皇帝就可以开始动筷子了,不过呀,就算是人间美味,满汉全席,皇帝都不能重复夹第三筷子,据说这是清代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为的就是防止有人摸清皇帝喜好,从中作梗投毒,或者邀宠抓住皇帝的胃。

所以电视上的太监,一旦发现自家皇帝有偷吃的念头,就会立马把菜撤走,其实呀,电视里都是骗人的,在清代,皇帝身边确实有一个服侍皇帝吃饭的太监,不过这个太监除了试毒外,还起着记录皇帝吃饭细节的作用。

今天皇帝吃了啥,口味喜欢酸的还是甜,以便改进,比如道光皇帝天天吃炒鸡蛋,乾隆皇帝喜欢吃苏州红烧肉,就连乾隆他老妈崇庆皇太后,也就是所谓的甄嬛,一星期吃三次青菜豆腐。

要是哪个太监斗胆说"吆,皇上这块豆腐您吃了3口啦,以后不准吃了"。下一秒这皇帝也得让他试试,什么叫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之所以会传出"不能夹三筷子"的说法,也许是因为桌上的菜色太多,菜碗太小夹几下就没了,更何况,皇帝那么牛逼,谁能阻止他乱夹菜。

由网友 满楼读书 提供的答案:

作者:金满楼

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能说三个字:"想多了!"

如果吃个菜还只能按规定动作吃三筷子,那这个皇帝就不是皇帝,是机器人皇上了。皇帝做到这份上,还做个什么劲,往墙上碰死算了。

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观念、想法,都是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编剧、胡编乱造的宫廷剧里想象出来的。

这些家伙,前世又没有当过太监,也没干过宫女,就是知道胡咧咧瞎编。

当然,根据档案记载,皇帝吃饭的菜肴是挺多的,林林总总,起码有四五十种吧,比如肥鸭子、肫吊子、燕窝鸡丝、野鸡、鹿肉、各种小菜、各种汤,还有米饭糕点等等。

但请问这些东西皇帝都吃得下吗?真的要哪种都会吃吗?

错的离谱了,其实很多菜皇帝并不会吃的,比如鸭子啊鹿肉啊几乎天天都有,这些是所谓的看菜,只是摆摆样子的,皇帝吃饭和你一样,也就是挑几个自己喜欢吃的,吃完拉倒。

再看宫中御膳房规定的食材配额,皇帝每天需要:肉五十斤,羊两只,鸡五只,鸭三只,时令蔬菜十九斤,各种饽饽用白面三十二斤等等……

这何止够一天吃的,一个月也够了?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吃不下的这些东西,吃完后全部扔掉吗?

唉,你又想多了!实话告诉你吧,这些菜啊饭啊,说白了就是给伺候皇帝的那批太监什么的吃的,他们吃皇帝剩下的!

以此类推,皇后、妃子们的菜也很多,吃不下的都是给她的宫女吃啊!

试想,雍正皇帝连宫里的剩饭都要管,并曾下令太监把倒到沟里的剩饭捞出来晒干了喂鸟,如此节省,你还想、还敢浪费么?

所以,不要以为档案记录的那些都是皇帝吃掉的,其实也就是看个样子。

对于这等规矩,皇帝也很恼火,所以他们也会自己开小灶比如晚上累了,都是让小厨房搞几个自己喜欢的小菜,喝掉小酒,舒服舒服!

皇帝也是人啊!

由网友 萨沙 提供的答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没有这种说法,只是一些阴差阳错的巧合。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如果你参加婚宴的时候,整整一桌子二三十个大菜只有你一个人吃,你会怎么吃?

除非少数傻子,正常食客肯定是每个菜吃一点,都尝一尝。

而普通人能够有多少食量?

你面对二三十个菜,每个菜只要吃一点,合起来恐怕就是满满一饭盒的大鱼大肉,根本就吃不下。

而皇上吃饭,菜色是非常多的。

溥仪回忆: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种上下。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到了溥仪时代,由于满清已经灭亡,皇帝的排场小多了,每餐也有二三十样菜色。

而之前以慈禧太后为例,都是上百道菜。

任何人吃这么多菜,每样菜根本就不可能吃多少。

所以皇帝吃饭,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来看。

皇上通常是让太监选择自己觉得不错的菜色,每样选几筷子,然后送到碗里。

皇上如果吃了以后觉得不错,会要求再添一些。但由于总量太大,除非皇上特别偏爱的菜,不然通常也就是吃几筷子而已。

这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就是单纯的吃不下。

实际上,皇上也好,还有什么皇后、妃子食量都很小。为什么?这些人的活动量太小,平时也不能离开紫禁城,也不喜欢什么运动。他们养尊处优,运动量小,每天吃的又很丰富,所以食量不大。

很多人都说慈禧能吃?后来我们知道,慈禧能吃应该是有糖尿病。即便慈禧算是能吃的,根据"德龄公主"她们回忆,慈禧吃饭以后的饭桌,其实也就是有一些菜略动了一些。

相比饥饿的老农妇来说,慈禧那点食量根本不算什么!

至于有人说是什么帝王的威风?吃饭时候还有什么威风,谁还管这个。

皇帝本来就是九五之尊,做什么事情会被人干涉?太监、宫女不想要脑袋了?

防止被别人下毒?在皇宫里面这么容易对皇帝下毒?那皇帝早就被毒死不知道多少次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