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是张三啊 提供的答案: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民主共和制度被建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的乱状。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面极其分裂。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的中央政府开始建立,但由于各方势力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政治路线的不同,政府内部很快出现了分裂。国民党和共产党等势力与北洋军阀的矛盾不断升级,政治局面日趋混乱。
其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而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却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这种不平衡的社会结构导致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爆发,为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
第三,外部势力的干预也是导致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外部势力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列强国家对中国的瓜分和割据,使中国政治和军事的实力大幅削弱。外部势力的干预不仅使中国的政治局势更加紊乱,还加剧了各方的利益冲突,为军阀混战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这种情况下,军阀混战的形成多是由于各地的地方军阀,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掌握地方政治和经济资源,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扩张势力范围,最终导致了全国性的混战。在军阀混战的过程中,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社会秩序逐渐崩溃,经济生产陷入瘫痪,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总的来说,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很快陷入军阀混战的乱状,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局面分裂,社会经济结构不平衡,外部势力干预以及地方军阀的掌权扩张都是导致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
由网友 历史研习社 提供的答案:
归根结底,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地理条件、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等相互之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容易产生地方割据势力。要想避免军阀混战,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到能横扫全国的军事力量。而这种军事力量,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在培养成功之前,各军阀之间必然是相互混战的局面。即使是像德国这样的面积远远小于中国的国家,如果不是有普鲁士这样的超强的邦国的崛起,也不可能使德国统一。
这也许就是大国的宿命,毕竟船小才好掉头啊!
由网友 马踏连营2F1N 提供的答案:
1912年民国成立,后来,孙中山将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袁世凯先卖国后称帝,引起军阀割据,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我觉得有如下几条原因:
(一)首先孙中山先生北伐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了满清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国一时之间出现了权利真空,袁世凯见机行事,窃取最高权利,然而却失信于国人,推翻帝制自己又称帝,各地军阀当然不会答应,纷纷宣布独立,出现了割据一方的现象。
二、西方列强和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分而治之"的目标,故意支持军阀割据。军阀背后都有列强支持,包括提供借款、出售武器。例如日本支持张作霖,曾短暂支持阎锡山;苏联支持盛世才、冯玉祥;英国支持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列强不支持孙中山,他们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重新崛起,这不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最好中国军阀割据,四分五裂,这样中国也就永远是他们的殖民地。
三、中央政府权威解体,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从几千年的君权中央集中制,一下子过渡到了无政府主义,导致全国一片混乱。这是军阀趁乱独立和割据的主要原因。
四、财政短绌是中央政府权威解体的一大 原因 ,另一 原因 在于袁世凯卖国、发动内战、称帝,张勋复辟,军人专政,使得中央政府失去所有尊严和信用。无力制定法律、维持秩序和公平。至此地方上的团结和秩序只能由军阀来维持。
五、军阀割据是中国近代的一大悲剧。但军阀并非都像袁世凯那样令人唾骂,张作霖初受日本培植,后成为民族爱国者;冯玉祥则被称为"基督将军",为坚定爱国者;吴佩孚即为诗人;唐生智几乎完全皈依佛教,以超度的观念补偿他的杀戮。
由网友 太史公记 提供的答案:
首先要清楚辛亥革命是如何成功地,当时清朝的已经是无力回天,孙中山的作用只是相当于推到了一块牌子,并没有真正实现走向共和,其他地方势力早就有脱离了清朝的统治各自坐大的思想,并且地方势力大多不认同孙中山思想,而是看清楚形势,纷纷改旗易帜,造成了清朝迅速的土崩瓦解。但实际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控制的势力特别有限,各地各自为政,互相争夺利益,其中以袁世凯的北洋军阀势力最为强大。
下面来说说为什么会陷入军阀混战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由于中国的封建传统深厚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插手中国事务,国家的统一、团结和进步受到了严重影响,未能顺利地向资本主义民主制转变。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帝国主义在中国扶植各自的代理人,操纵各派军阀,使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3.归根结底,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地理条件、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等相互之间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容易产生地方割据势力。要想避免军阀混战,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到能横扫全国的军事力量。而这种军事力量,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在培养成功之前,各军阀之间必然是相互混战的局面
由网友 读史品生活 提供的答案:
辛亥革命的爆发本来就是美国式的,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廷统治,当时也兴起过地方自治,孙中山也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
但是,他在把总统位子让给袁世凯的时候,为了限制袁世凯,重新弄了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来(原来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把美式的总统制改为法式的内阁制,其实就是架空袁世凯的权力。
本来,美国式的道路,是各州通过协商,制定出统一的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成为国家权威,权力呢则属于总统。
法国式则是另一条路子,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之后,没有通过联合制宪来重建国家权威,而是各党派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来角逐最高权力,都自认为代表人民,所以只要掌握了最高权力,人民的利益就实现了。
不是没有宪法,而是宪法太多,根本不把宪法当回事,也就无法形成"法统",所以,就在革命与复辟中徘徊。
民初的中国走得恰恰是这一条路,无论是袁世凯、国民党还是进步党(这是整合之后的,最初的时候一下子冒出来几百个政党。
其实很多根本不能称之为政党,没有信仰,没有组织,没有纲领,其实就是利益集团,后来通过整合逐渐变为两大党加一个军事强人的格局)。
大家都只顾着权力的争夺,完全忽略了对国家权威的重建,也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有人说,临时政府不是有个约法吗?
对,但是中国两千年的专制传统,严重缺乏法治传统,从政治家、士绅到平民百姓,都不把那个约法当回事。(其实,孙中山临时修改约法的行为也很儿戏)梁启超说:
"今则非惟政府心目中,未尝有约法存。即全国人心目中,盖皆未尝有约法存也。乃至高谈护法之人,其心目中,亦未尝有约法存也。"
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之中,法只是统治的工具,只有法制(rule by law)而无法治(rule of law),最高统治者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权力可以超越于法意并创造法意,权力的尊严总是盖过法的尊严。
革命颠覆了传统的王朝统治,却无法改变旧的政治传统。迷信权力、漠视约法成为革命后各派政治势力的共同趋向。
国民党要求实行内阁制,掌控以议会为中心的国家权力,而进步党希望建立总统制,借助袁世凯的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这些,围绕的都是权力如何分配,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却被放到次要的位置了。
所以,民初政治表面上看来非常民主,召开国会,组织内阁,开放党禁,党派林立(从武昌起义到1913年底,新成立的党会有682个,政治团体312个),其实说到底还是各派的权力角逐,无不以宦海弄潮为志趣。
包括国民党,关心的也是权力的扩张,是自己这一党利益的最大化,立宪只不过是实现权力扩张的手段。斗争的结果,就是宋教仁被暗杀(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是袁世凯所为,但即使不是杀伯仁者,但伯仁因他而死,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国民党也失去了按照法律程序解决的耐心,直接发动了"二次革命",结果很快失败。
那么,沿着法国式的这条路往下走,新的集权力与权威于一身的人物就必然会出现,那就是中国的拿破仑——袁世凯。
他一再僭越法治,先是当选正式大总统,并且是终身大总统,接着就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自己重新拟定约法,把内阁制改成总统制,一步步走向了总统独裁。按说,袁世凯已经做了总统了,为什么还要称帝呢?
因为,他的权威还是不够。
他的几个亲信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大家都是兄弟,现在成事了,都当了国务总理或者各部总长,袁世凯反而很难控制他们,又不敢动真格的,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军头。
当时各地也出现了政权更迭带来的动荡,边疆出现分裂,因为皇帝没有了,效忠的对象没有了,还有外国的渗透。而这个时候,外交也出现了重大问题,就是日本趁着欧洲打一战,发动了对青岛的德军的攻击,取代了德国人的统治,甚至想着借此吞并中国,所以,弄出个《二十一条》。
盛世未成,乱象仍频,袁就迫不及待地称帝,岂有不败之理。袁世凯贸然称帝,就成为他最后的滑铁卢,最终悲剧收场,在一片讨伐声中郁郁而终。
袁世凯死了以后,国家权威陷入持续的危机,各路军阀和政治势力相信的是军事和势力,但枪杆子里所出的只能是权力,而国家权威则来自于"法统":宪法和国会。
但在军阀和政客横行的时代,所谓法统只是被利用的工具罢了,从1916到1924年,内阁频繁更迭,如同儿戏,南方孙中山也有自己的法统,还有联省自治的省宪,上海各界的民间制宪。
凡此种种乱象,说明袁世凯这个强人去世以后,中国已经四分五裂。
在中央,北洋军阀内部分裂,直系、皖系、奉系,府院之争。中央政权软弱,地方军阀崛起,还曾发生了张勋复辟的闹剧。同时,南北分裂,孙中山在南方发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新的革命。
这一时期的最高原则,不是什么法统,而是传统的"有道"还是"无道"。各派势力都假借天道、民意,以有道讨伐无道。
所以,很多关心政治的人非常失望,不再追求、向往法治,而是怀疑法治、轻视法治。法治的权威没有了,那就诉诸于革命,用不断的革命解决前一次革命出现的问题。
所以,后来孙中山把视线转向了苏俄,开始联俄联共,搞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时代就终结了。
【"祥说近代史"问答团队】
由网友 史论纵横 提供的答案:
其实,其实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地方军队就有军阀化的倾向,可以说,民国时期的军阀是长时间的积累、演变的过程。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是从武昌起义开始的,也就是湖北新军,在1909年之前,张之洞一直是湖广总督,而张之洞也是主张督办铁路的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是清朝收回川汉铁路和鄂汉铁路的路权。
在往前推一点,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张之洞联合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和列强签订《东南互保章程》,形成坐拥东南,死不奉诏的政治局势。
如果你能理清楚这之间的关系,你可能就会发现,武昌起义其实是汉族地主阶级的一次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斗争,因为1911年载沣组织的皇族内阁中,13名国务大臣,其中9名是满族贵族,遭到汉族地主阶级的不满。
如果清廷依然延续慈禧1908死之前重用汉臣的策略,也许就不会有保路运动的发生,因为保运运动触动的不是老百姓的利益,而是那些投资入股的大官僚,大地主,清政府将路权收归国有,就是要了他们的命。慈禧死后,载沣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扳倒袁世凯,虽然袁世凯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袁世凯也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标志。
所以,辛亥革命其实是汉族地主阶级控制的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起的,当时清政府打算编制36镇新军,到辛亥革命前期,已经编制十三镇,北洋就占了六镇,当时南方各省宣布独立响应武昌起义,这些地区是陕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四川、云南、贵州,这些都是新军起义而广西、广东、上海则是民军商团为主。
其中,山西新军后来就是阎锡山的晋系军阀,云南唐继尧形成滇军等,基本上,各地的军阀,都是以新军为主,辛亥革命简直可以说是新军大起义了。
所以,军阀割据早就已经是事实,辛亥革命只是一个标志!
民国的军阀混战,其实就是北洋(中央)军阀和地方军阀、新军阀和老军阀之间的混战!
由网友 青年史学家 提供的答案:
军人崛起,并对中国政局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北京政府时期的最显著的历史现象之一。传统中国社会主流是一个文官指挥武人的体制,清代中后期,随着湘军、淮军等团练武装的建立,绅-军体制被发挥到极致。士绅对于军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一局面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质变。
清末新政时期,编练新军成为核心议题之一。北洋武人集团也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中迅速崛起,文官逐渐失去对军队的控制。辛亥革命后,南北新军都成为左右南北政局的决定性力量。有学者称辛亥革命后的情况为从绅-军体制到军-绅体制的演变。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袁世凯政府垮台后,军阀混战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南北对峙的加剧,另一方面是北洋集团内部内部分化为奉系、直系和皖系,加上一些地方军阀,如山西的阎锡山,全国在缺乏一个有权威的中央政府的前提下,各方势力为争地盘,争财源,相互之间争战不休,而文人集团充当着武人的智囊团体,为战争出谋划策,某种程度上使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推行的代理人战争也是军阀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列强都在中国寻找并确定支持的军阀对象,进行军事和财力上的支持,并利用这些军阀来维护自身在中国的利益。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使得脆弱的民初民主政治不堪一击,北京政府仅仅维持了表面上的统一,地方上不仅人事任免权可以自主决定,财税也大部分截留,军阀混战的历史是近代史上黑暗的一面。
由网友 张生全精彩历史 提供的答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一直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封建帝制,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应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毕竟清朝末年发生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革命,都没能推翻腐朽没落的清朝政府,而辛亥革命做到了这一点。
(辛亥革命)
但是,虽然辛亥革命成功了,却没有为中国带来新的方向,中国进入了一个军阀割据的动乱时代。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朝不是被辛亥革命给推翻的,是自行崩溃的。
清政府虽然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前,都还能保持完整,实际上内部早就已经崩溃了。这种崩溃是全方位的。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虽然老百姓对这个腐朽没落的政府已经失望,试图推翻它。但是统治阶级内部,却还在极力维护。尤其是当时随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汉人地主阶级强势崛起。这些汉人地主阶级由于第一次走上清朝最高的历史舞台,因此他们非常兴奋,极力地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清政府续命。
也就是说,虽然那时候满族统治者已经腐朽没落,但是因为汉人统治者的强力崛起,让清政府呈现出一派回光返照的景象。
满人统治者除了极力打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回民闹事、革命者暴动等各种风起云涌的国内暴力运动以外,还积极地寻求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清朝的皇权政治,改为君主立宪政治。
不过,最终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汉人统治者便对清政府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先前的那种兴奋期早已过去,他们对清政府已经不信任,也不再积极地维护了。
(庚子事变)
庚子事变是一块强大的试金石,当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的时候,整个汉人官僚集团集体拒绝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命令,不进京勤王。而庚子事变结束以后,慈禧竟然没有处理任何一个拒绝勤王的督抚。由此可见,那时候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清朝虽然还没有散,实际上只是一个表面的成型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各地督抚们,开始大肆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势力,督抚们因而从行政官员,变成了军阀。当时这些军阀们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宣扬需要军队对付革命者。但实际上,就算没有革命者,这些军阀们依然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
后来,慈禧太后去世。她去世之前,连带着把光绪皇帝带走了。同时,政权又交到了一个小孩子溥仪的手里。溥仪的父亲载沣虽然是摄政王,但是,一来他没有什么威信又性格软弱,二来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他对国家的控制力更弱。
辛亥革命,实际上只是武昌一个小地方的暴动。但是这个小地方的暴动就像导火线,一下就点燃了整个国家的军阀阵营动乱。这些军阀们纷纷拥兵自立,宣布脱离清王朝的统治。
当然了,虽然这些军阀们各自拥兵自立,但是他们不会承认他们是军阀,是拥兵自立,而是认为自己是革命者。这样一来,就使得辛亥革命看起来是一次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资产阶级,不过是各地的地主武装,把自己假扮成资产阶级的样子,掩护自己拥兵自立的割据本质而已。
(大总统袁世凯)
除了地方军阀们拥兵自立以外,国家的高层也落入军阀的手中。作为当时全国最大军阀的袁世凯,走上了中国的最高舞台,当了大总统。
袁世凯当的这个大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大总统,本质上他是一个旧军阀,他的思维还一直停留在王朝社会里。所以,一方面他想要武力平定全国动乱,打败其他军阀,确保他一家军阀独大。另一方面,他又试图恢复帝制,让自己成为一个新皇帝。袁世凯这样做,并不是他变质了,而是他本质上就是这样的人。恢复帝制,是袁世凯当时的必然选择。
接着,袁世凯很快去世。袁世凯去世以后,他的手下们,包括段祺瑞、冯国璋、曹锟、黎元洪等人,又变成了无数个新军阀。加上地方军阀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冯玉祥等人的崛起。这些军阀们,谁也没有绝对的实力战胜对手,谁也无法掌控整个国家。因而,中国就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
这就是当时中国的现状。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除了造成清政府的灭亡以外,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从袁世凯称帝失败就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中国人对帝制已经深恶痛绝,"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后来北伐军虽然力量弱小,却能够战胜各路军阀,建立一个相对统一国家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史》等)
由网友 历史知事 提供的答案:
中国不是再辛亥革命后陷入军阀混战,也不是袁世凯死后才陷入军阀混战,而是肇始于太平天国治乱,成型于东南互保。辛亥革命只不过是揭开了清朝这个天下共主的头衔,督抚的明争暗斗终于浮出水面了。
当初雍正多么信任年羹尧,可是年羹尧真的有造反机会吗?完全没有!因为兵源和军饷都是朝廷提供,年大总督下面还有一大票的巡抚知府要应付,怎么可能造反?
太平天国治乱,曾国藩等人自行练兵筹饷,军阀割据的力量开始形成。
很多人问,当初曾国藩打进南京城,有机会自立当皇帝吗?
当然没有!曾国藩张亮基左宗棠等人为了消除清廷的戒心,一方面在自己的军队中安插重用满人,另一方面故意与其他实权派汉官制造摩擦。他们不想自立门户当军阀,因为唐末的军阀太憋屈,继承人都不由得自己。他们想要进入中枢,和平演变清朝。
后来的两次战争,充分体现了这种督抚离心的趋势。
中法战争,马尾海战失败,因为主官是清流张培伦(张爱玲的祖父)。相反,刘铭传作为台湾巡抚守自己台湾就很成功。
中日战争,海军和陆军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当时山东巡抚李秉恒拒绝增援旅顺和威海卫,坐视北洋海军极其要塞被占领。战后,两广水师居然找日本要被俘虏的几条战船。
这两次战争中,你发现清朝根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地方督抚只不过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告自己独立自主而已。
另外一个证据,晚清督抚接到任命后,如果对官职不满,往往会逗留在上海或天津,想办法改变这个任命。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地方督抚终于不管清廷诏命,宣布东南互保,自顾自与列强媾和。
辛丑条约后,各省自行编练新军,加速了各地分离趋势。
载沣上台后,想要收天下财权兵权于一身,激起了地方督抚的反对和不合作。
地方督抚一开始还是和平演变策略,咨议局上书要求立即立宪。被拒绝后,革命就发生了。
辛亥革命,终于给了地方督抚一个机会,于是他们纷纷宣布独立。自此,军阀割据终于形成。
可笑的是,袁世凯居然认为皇帝威权可以解决各省不尊政令的问题,没想到各省督军先赞成后反对,把老袁推进了粪坑里,成就了他的千古骂名!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