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普通话只用到1319个读音,汉字能缩减到1319个吗?_普通话的字词到底可不可以重读

由网友 京火vkJE 提供的答案:

我三十年代生人,乃學着繁體字長大的,考大學時才宣布試行第一版簡化漢字表!

進入理工科大學後,没有语言文字課程,所以與我一樣的那批同學就也都没有系統地、正規地學習過簡體字,弄得後來工作中寫論文、文章等等,發表時,讓編輯們非常頭疼,他們對我没少發牢騷,説,你的稿件發表前,單是改"異"體字(他們將原來的字叫異體字)就要花很多時間!我只能尷尬地笑笑!

後來又分幾批宣布將漢字簡化,並弄出來一個漢語併音總表來,但"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的現象併未能解决!

但凡古老的語音文字,越古老,這一現象就越多。

翻了翻手邊的一本《新華詞典》,僅就"jī"這一併音符號的第一聲部,就查出54個對應的漢字!你説,這五十四個漢字,能簡化成用壹個字去代表嗎?那岂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現在發佈的簡化漢字總表,和簡化字典,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巳經簡化到再也無法簡化啦,别再想去動歪腦筋了!

由网友 若愚趣谈 提供的答案:

我们说普通话只用到1319个读音,汉字能缩减到1319个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这其中就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种,但是,无论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总体而言都是表意文字,因此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于是就出现了上万个汉字来代表上万种事物。

不过,这上万个汉字却只有1319个读音,如果我们把上万个汉字减为1319个汉字是否可以代表所要表达的上万个事物呢?肯定是不行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要么根据事物的形态,要么根据事物的意思,刻画出人脑所反应出的文字形象,所以,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同的事物需要不同的汉字来代表。

就如衣服的衣和一二三四五的一,依依不舍的依这三个字,他们虽然同音,却不同义。如果我们只用一个一来代替,那么衣服是否就要写作一服,依靠就要写作一靠,依依不舍就会写做一一不舍,这个时候,你说一是数字呢?还是身上穿的衣服,还是依偎、依靠、依恋?一一不舍,是不是就成了两个东西都舍不得呢?马字读音的有骏马的马,有码头的码,还有蚂蚱的蚂,如果我们统统用一个马来代替,那我们说马头时,到底是马的脑袋呢,还是轮船停靠的码头?你能分得清吗?

其实,我们的邻国韩国就出现了类似的困惑,在古代,韩国长期使用汉字,后来,韩国自己发明了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可是由于长期使用的汉语是表意文字,韩国发明表音文字的韩文后,就出现了同音不同事的混淆问题。因此,今天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姓名还标注了汉字,要不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具体这个人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因此,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绝不能变成一个读音的所有汉字同用一个字代替,如果那样,我们在叙述表达时,就会混淆不清,这个字具体所指何事何物。所以,一万个汉字绝不能削减到一千多个,一旦削减,就成了表音文字,就与汉字表意文字的造字初衷背道而驰。

由网友 榴莲望返206545 提供的答案:

将汉字缩减到1319个,也就是说一个音只对应一个汉字。不是说理论上绝对不可以。像原来使用汉字的朝鲜、韩国、越南等,废除了汉字,或另起炉灶或完全拉丁化,也过得去。但是他们的语言本来就跟我们的不同,他们原来仅仅是借用我们的汉字,改为另外的拼音文字可能影响不太大。如果我们也采用拉丁字母或者一音一个汉字,根据我们汉语的特点,就会带来很多麻烦。我们的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很多字是同一个音。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互相都不能代替。举例来说,就单说姓氏。同音的姓氏很多。达到或者超过20个的同音姓,如:bi(毕、必、碧、比、闭......)、fu(傅、福、浮、富、伏......)、gui(贵、桂、圭、诡、规......)、hu(呼、胡、狐、户、扈......)、ji(季、姬、纪、吉、冀......)、li(李、理、力、历、利......)等等,就约有十好几个。如果一个音只有一个汉字,这些姓怎么表达?类似的情况非常多。如果一个音一个汉字,至少我们的姓名规则要大变,绝对不能一个名字只有三个音甚至两个音了,而也要跟外国人一样,由一大串甚至两三串音组成,像:符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样,我们的许多词都要多音化,一字一义的语言传统要大变 ,像律诗、对联等文化传统都该消亡了。

最后,提一下那句有名的联语: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进西湖里,惜乎锡壶。

如果其中的西湖、锡壶、惜乎,都是相同的两个字,谁知道这句话啥意思?汉语的艺术性、趣味、幽默、简洁等等,还能保留吗?

由网友 张先生有话好说 提供的答案: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可以!

因为中文是表意文字。五千多年前,中国古人———上观日月星辰,下察山河草木,内视风土人情……用木棍作笔,以大地作纸,画其形,明其义,于是汉字诞生……

而洋文字多是"表音文字"(与汉字有历史渊源的国家除外),字母组字,以音组单词,按语法规则组句———

汉字在发展中,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又创造了形声字、会意字、假借字等,极大地丰富了汉字的内容。汉字有时候"极简",一字一句。如"相声"中说河南老家话:夜,闻人动。急问"谁?""我!""咋?""尿!"……你说,汉语简练否?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魅力,不能为了学习省劲儿,就故意"缩减汉字",因为,词语丰富,才能表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例如,同义词的妙用,以"看"为例:向上看"仰望",向下看"俯视",周围看"环视",崇敬地看"瞻仰",领导来看"视察",科学家去看"考察"……

有足够的汉字,才能表达出多彩的世界,丰富的社会生活!友友们可以讨论,是不是这个理呢?

由网友 青溪书画 提供的答案:

汉字的优点有很多,你学会3500个常用字,绝大多数的书你都能读下来,写一封信或一篇短文不成问题。1319个读音可否就减为1319个字呢?不能,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决定了,虽然汉字中有多音字,或一字多意但毕竟是少数,汉字的特点是表形,表意文字,比如,病毒的"毒"字,写成,病读或病独,这是什么意思?等等,容易造成什么后果?可想而知吧!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