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小桥流水觅人家 提供的答案:
因为阮氏兄弟本来就是兄弟七人,而非我们所熟知的三位。
在古代乱世,甚至万恶的旧社会,家里死几个孩子太正常不过了,毕竟过的是食不果腹的生活,民不聊生。
在汉代末期,甚至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悲剧。
水浒故事发生的时期,正是北宋末年,老百姓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穷苦百姓家庭,能填饱肚子已是不易,生病更是治不起。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即使贵如曹操、关羽等诸侯将领之家,衣食无忧,却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家中仍有早夭之子。
因为种种原因,阮家才只出了阮氏三雄。
由网友 西堤说文史 提供的答案:
无他,盖因阮氏原有兄弟七人,唤作阮氏七雄。其他四人死于非命。
且说这阮家,本是河北人士,世居一小村落中,以务农,打猎为生。徽宗宣和年间,阮家有七个儿子,各个生得虎背熊腰,膂力过人。其中以阮小六性子最烈,喜四处抱打不平。
时有猎户,名唤田虎,弓马娴熟,专好结交恶少。恃其勇力,横行一方,为祸乡里。一日,田虎自来村中闲逛,见一民妇貌美,遂戏之。民妇只是不从,大声呼救。乡人多惧田虎之威势,不敢出手相助。田虎洋洋自得。
忽听背后一声大喝,田虎转身看去,只见那人,身长八尺,相貌堂堂,眼睛里直欲喷出火来,端的是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子。田虎晓得阮氏七雄之名,当下罢手,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阮家的小六兄弟,也罢,今日且卖个人情与你,饶过这妇人,下次休得坏我好事,咱们就此别过。"
阮小六道:"田虎,你这撮鸟,别人怕你,我却不怕,你作恶多端,今日六爷便要教训你。"田虎嘿嘿冷笑,说道:"哼,阮氏七雄,好大的名头,别人敬你等,我还没放在眼中,也罢,今日让你见识一下田爷爷的手段。"
两人说罢,就地打将起来。阮小六虽然了得,争奈田虎整日穿山越岭,身高力足,更胜一筹,不出十合,阮小六便落了下风。阮小六不服,欲抄起锄头再斗田虎,田虎斗得性起,不及阮小六抄起锄头,就腰里抽出一把尖刀,直刺向小六胸膛,小六不及躲闪,当即中刀倒地。田虎见势不对,逃也似的走了。
早有乡人飞报于阮氏六兄弟,六人风风火火赶来之时,田虎已不见踪影。再看小六,兀自近气少,出气多,已经说不出话来。他看了看六位兄弟,便一命呜呼。
六人之中,以阮小二最为持重,当即发话道:"众位兄弟,如今六弟被田虎那厮杀死,此仇不可不报,若去报官,多半被他得到消息,不若我六人,上山去结果了他,然后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众人点头称是。
阮氏兄弟习武已久,因此家中藏有朴刀。六人各持兵器,飞也似的奔上山来。这田虎亦非凡人,早已省得此事,招了十来个泼皮伏在四周。阮氏六兄弟赶到,反而落入圈套,他们与田虎等人战作一团。
且说这阮家老大,在七兄弟中武艺最高,正是田虎敌手。二人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败。不意一泼皮于身侧,一刀槊来,阮家老大急忙躲避,田虎复又一刀,拦腰砍来,将阮家老大挥为两截。
五兄弟见又折了老大,发了性,猛打猛拼,众泼皮如何见过这等架势,发一声喊,散了。田虎独木难支,重伤遁走。
五兄弟下得山来,含泪将老大与小六合葬于一处。自此过了一段平静日子。
之后忽而听闻田虎落草为寇,阮氏五兄弟料田虎必来寻仇。连夜收拾行囊。急投山东地界而来。赶了半天路,被田虎手下追上。大杀一阵,阮小三,阮小四,相继中箭毙命。阮小二仰天叹道:"天亡我等。"忽有官军赶来,田虎人马尽退。
阮氏三雄和老母亲得以幸免。
三人来到石碣村,因见附近山明水秀,安下家来。他们不愿再提及那段往事,是以众人皆不知他们曾有兄弟七人。
由网友 萩龙观世界 提供的答案:
熟悉《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在小说中介绍了三位好汉,他们靠打渔为生的三兄弟——阮氏三雄。他们跟随晁盖智取生辰纲后,被官府通缉后,投奔水泊梁山。至于为什么不叫阮老大、阮老二、阮老三,而叫阮小二、阮小五、软小七呢?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他们这样的名字跟他们排行有关,排行是他们整个阮氏家族的排行,"阮小大、阮小三、阮小四、阮小六"等人在他们叔伯家里的堂兄弟,而没有随着他们三个好汉最后加入了水泊梁山,所以小说中也并没有这其他人的描述,淡化其他非好汉的堂兄弟。
第二种可能:这是阮氏所有兄弟姐妹间的排行,这之中的老大、老三、老四、老六都是女孩儿,到《水浒传》故事发生时应该都已经成出嫁他乡,同时在封建社会女人出嫁后更无地位,以"某某氏"称呼,与水浒好汉没什么关系,因此不必表述。古时"男尊女卑"思想很严重,对她们的记载也就惜墨如金。
第三种可能:是源于一个传说。传说,阮氏三雄原是一胎所生的孪生三兄弟。母亲早丧,家境贫寒,长到十几岁还没取个名字。一次老父患病,听郎中说要吃一种叫"泥里钻"的鲇鱼才能治好。三个儿子听说此事,冒着严寒,潜入水底各摸来一条鲇鱼。阮老汉要三个儿子将鱼都称一称。结果是一条二斤,一条五斤,一条七斤。老汉就按鱼的重量为这三个孪生的兄弟取名字,因此他们三人也就分别叫做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
第四种可能:也是源自于一个传说。山东省梁山县银山公社的石庙村,即当年的石碣村。村东有个四坟坑,当地老乡讲述,这就是阮氏另四位兄弟的埋葬地。老乡们说,阮氏兄弟原是七人,以打鱼为生,又具有豪侠的性格。兄弟七人不堪渔霸的残酷剥削和官府的横征暴敛,联合众渔民进行反抗。结果遭到官府、渔霸的镇压。于是他们铤而走险,抗官府、杀渔霸、劫富济贫,同前来清剿的官兵展开对抗。在一次鏖战中,七兄弟中四人战死,只有小二、小五和小七逃脱。事后,渔民们便把牺牲的阮氏四兄弟葬在四坟坑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后两种为传说,多为后人附会上去的不能当真。第二种说法古人"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在排行的时候,把女孩儿考虑进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只有第一种可能是最为靠谱。
"阮氏三雄"是古典名著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并称。原是北宋末年山东济州府石碣村的渔民,三人功夫出众,胆气过人,在江湖上很有名望。后来三人受"智多星"吴用之邀,与晁盖为首的一群好汉劫取了送给太师蔡京的"生辰纲"。案发后,众好汉一同上了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后世留下了他们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阮小二,梁山36天罡星之天剑星,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原为山东济州府石碣村渔民,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在吴用的盛情邀请下。在梁山水寨任水军头领,水性好,武艺高,临危不乱,反对招安,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在征讨方腊攻取乌龙岭时失利,逃生无路,自刎身亡,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
阮小五,梁山36天罡星之天罪星,排名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原为山东济州府石碣村渔民,水性好,武艺高。在吴用的盛情相邀下,他参与了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事发后杀退追捕的官军,随众投奔梁山,任水军头领。他水上功夫十分高强,精明强悍,反对招安,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在水中奋勇杀敌,屡次挫败敌军。在征讨方腊攻取清溪县时被娄敏中所杀,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
阮小七,梁山36天罡星之天败星,排名第三十一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原为山东济州府石碣村渔民。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纪最小,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黄泥冈和晁盖等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劫了生辰纲。浔阳江上救宋江,打败官军。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打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相看。他与童猛一起驻守梁山泊西北水寨。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未及数月,因穿着龙袍戏耍,得罪朝廷官员,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重回石碣村打鱼,侍奉年迈的老母亲,活到七十无病而终。
关于阮小七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众家说法不一,绝大多数认为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自己杜撰的一个人物。但是,他为什么要设计出这样的一个人出来,我们还得从水浒传当中,对于人物本身的相关描写,以及诗词的评断,来诉说这个人物本身存在的意义。
阮氏三雄都是性格豪爽,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爱好抱打不平之人,然而仔细分析三人又有各自不同的鲜明性格。
阮小二在三个兄弟中居长,性格比较沉稳,这与他个人已经有了家室有关。阮小五好赌,性格层面有些抑郁。阮小七则是最为心直口快的一个,按照吴用的话说"七郎只是性快"。做事爽快,常常有惊人的举动。
金圣叹读批《水浒传》时,对阮氏三雄做以下评论:"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都是中上人物。"
如此看来,阮氏三雄在《水浒传》都属性格较为鲜明,皆是读者喜欢的人物。尤其阮小七最为爽快,从来不俗套世故,敢作敢为,再加上一首脍炙人口的《阮小七渔歌》,让读者深深将其铭记于心。
打方腊时,在乌龙岭战役,阮小二等乘驾船只,从急流下水,摇上滩去。方腊手下四个总管准备下五十连火排,上面堆放草把,草把里暗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编住,排在滩头。只见乌龙岭上把红旗一招,金鼓齐鸣,火排一齐点着,望下滩顺风冲将下来。背后大船一声喊起,都是长枪挠钩,尽随火排下来。阮小二急下水时,后船赶上,一挠钩搭住。阮小二心慌,怕吃他拿了去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
在清溪县战役,李俊叫阮小五、阮小七扮作梢公,童威、童猛扮作随行水手,乘驾六十只粮船,船上都插着新换的献粮旗号,却从大溪里使将上去。向方腊诈降。方腊封李俊为水军都总管,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为水军副总管。宋江军马攻城甚急,方腊出阵督战。只听得大内城中喊杀连天,火光遍地,兵马交加,却是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里放起火来。方腊见了,大驱御林军马,来救城中,入城混战。阮小五被方腊左丞相娄敏中所杀。
阮小七杀入方腊内苑深宫里面,搜出一箱,却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圭、无忧履。阮小七看见里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文,心里想道:"这是方腊穿的,我便着一着也不打紧。"便把衮龙袍穿了,系上碧玉带,着了无忧履,戴起平天冠,却把白玉圭插放怀里,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早有童枢密带来的大将王禀、赵谭看见,骂道:"你这厮莫非要学方腊,做这等样子!"阮小七大怒,指着王禀、赵谭道:"你这两个直得甚鸟!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时,你这两个驴马头,早被方腊已都砍下了。今日我等众弟兄成了功劳,你们颠倒来欺负!朝廷不知备细,只道是两员大将来协助成功。"王禀、赵谭大怒,便要和阮小七火并。自有军校报知宋江,飞马到来。见阮小七穿着御衣服,宋江、吴用喝下马来,剥下违禁衣服,丢在一边。宋江陪话解劝。
王禀、赵谭二人虽被宋江并众将劝和了,只是记恨于心。平方腊后,阮小七虽然受了诰命,往盖天军做都统制,未及数日,王禀、赵谭怀挟帮源洞辱骂旧恨,累累于童枢密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童贯把此事达知蔡京,奏过天子,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
由网友 半五近三 提供的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随意,却很难回答,因为有太多的可能。看了很多大神的回答,大神已经提到的观点就不重复了,补充两点。
观点一: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三人,其中阮小五又号称短命二郎。2+5+7+7=21(少阳之数),这种说法也有可能,比如第一回中的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三三得九,极阳之数),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极则生变,所以有了后来洪太尉放出了天罡地煞妖魔的事情。
再如第一回的: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观点二:以出生年或者月份命名。
由网友 逻辑文史 提供的答案: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之前车逻辑用《水浒传》里暗藏的阴阳五行文化以及施公的一些隐喻分析过,今天咱们轻松一点,讲讲民间关于阮氏三兄弟名字的故事~
这几年车逻辑身边有许多朋友嚷嚷着要改名字,因为她们觉得当年父母给起的名字过于稀松平常或者是读起来会有谐音,比如说什么史珍香、侯辟谷、杨伟、夏建仁、苟布礼等。而三阮的命名方式,说实话也比较坑儿子,但又寄托了父辈对孩子浓浓的期望。三阮是一胎所生,中间可没有穿插什么兄弟或姑表兄弟,三阮的父亲也是石碣村一位普通的渔夫,在三阮出生时父亲为其分别起名为阮进、阮通、阮遇。三个小娃娃也很有天赋,年纪轻轻就能帮着父亲一起打鱼,分担压力。
有一年冬天,三阮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无力油盐不进,有一江湖郎中路过石碣村,为阮父诊脉后说老头这病说好治其实不好治,说不好治到也好治,只需要吃一种叫
"泥里钻"的鱼方可痊愈,这鱼水泊里倒是有,但时值寒冬,这大鱼都潜到水底,不好办啊。三阮听后穿着衣服拿着工具就走出了门,一直到晚上三兄弟才满身是冰发着抖回来了,并且每人手里都提着一条"泥里钻"。阮父感动的留下了眼泪,让三个儿子去称称这鱼有多重,结果阮进的鱼两斤,阮通的鱼五斤,阮遇的鱼七斤
阮父觉得很愧疚,因为他知道泥里钻这种鱼是水越深体型越大,也意味着孩子潜水的深度和时长就越长,也越危险。他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说:"你们兄弟三都有不错的水上功夫,但今天的事情你们做的实在欠考虑,稍微一疏忽你们可能就要冻死在水里,今天这种鲁莽的事情以后不许再做,为了让你们记住,我今天就按照你们捉鱼的斤数给你们改名字了,希望你们长大后记住我的嘱咐,再不要鲁莽行事!"于是阮进改名阮小二,阮通改名阮小五,阮遇改名阮小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论水性小七是最好的,相反的论功夫小二最佳。在三阮成人后父亲去世,三人在石碣村和母亲过着风平浪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吴用给三兄弟送来了一条财路,至此三人的身份就慢慢转变了。
在三兄弟上梁山本想继续过着逍遥日子,可是昔日大哥晁盖被杀,新来的公明哥哥一心想招安为兄弟们谋出路,三阮知道这梁山并不只是一个和兄弟们喝酒吃肉的地方了。梁山全体接受招安后被派去打方腊,小二与童家兄弟一起乘船去乌龙岭,遭遇浙江四龙的伏击,童家兄弟居然抛弃队友和船只跑了,阮小二想跳水逃跑却被一挠钩住,他怕被捉去受辱,就自杀了。而小五在清溪战被娄敏中所杀,成为了最后一战在江南战死的梁山头领。小七或许在大排位后就看清了现状,无论是换御酒还是出兵对战,都显示出了一种若有所思的状态,征方腊后小七看到了方腊的龙袍,便穿着他的衣服戏耍了起来,结果回京后被告发,贬为庶民,回事街村抚养老母,得到了善终,不知小七是因祸得福,还是故意而为之了…
文/车逻辑的逻辑
进而能通,通而能遇,可遇而不可求~
由网友 苇说历史 提供的答案:
刀叔导读:按照顺序,今日本该为大家解读阮小二,但想了想还是将三兄弟做个合集。
仔细看这108条好汉的排名,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一类是打虎英雄,他们是武松、李逵和解珍解宝两兄弟,还有一类就是与水打交道的好汉也都排进了天罡序列。
童威、童猛两兄弟的绰号虽然是出洞蛟和翻江蜃,但他们真与水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是做盐生意的人,或许经常走南闯北要经常过扬子江,所以才与李俊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而且后来的故事发展证明童威、童猛两兄弟并没有显赫的水上战斗经历。
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中有过精彩独到的分析:"合兄弟三人浑名,可发一叹。盖太岁,生方也;阎罗,死王也;生死相续,中间又是短命,则安得有不著书自娱,以消永日也。"
金圣叹说,阮小二和阮小五都是中上人物,唯独阮小七是上上人物。确实,在《水浒传》中,阮小七的形象要比两个哥哥丰富精彩得多。而在所有的水军统领中,阮氏三雄却是说不出的尴尬。
首先,这三兄弟最穷!
为什么穷?其实书中说的很明白了。
读水浒的细节,我发现了三人致贫的直接原因或主观原因,那就是赌。吴用去找三阮,碰到小二、小七,问小五去向,阮母说:"连日去赌钱,输得没了分文,却才讨了我头上钗儿,出镇上赌去了。"小七接着说:"哥哥正不知怎地,赌钱只是输,却不晦气!莫说哥哥不赢,我也输得赤条条地。"
这两句话,就把他们的穷根揭露了。赌博就是败家的直接原因,任有多大家业,如果贪赌,真会输光。
其次,赌钱是小,但他们却把命赌给了宋江。
三阮立下如此功劳,然而当宋江上梁山后,因他三人是随晁盖上山的元老派而饱受打压。
你看三阮在梁山的排座次就明白了,他们三人虽同入天罡星正将之列,排名却靠后。而靠后也就罢了。宋江却在他们兄弟三人中分别穿插安排了自己的亲信,用于监视,隔离三阮。这三个人分别是:李俊、张横、张顺。
说白了宋江不信任三阮。自宋江成为梁山老大后,阮氏三雄在山上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但碍于CEO的职位与面子,只得从一些细节上的事情来发泄,比如张横被关胜俘虏后,阮氏三雄与张顺的态度。
作为元老级的阮氏三雄,宋江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将他们排除在天罡之外,但要压制他们,将他们排挤在水军核心之外,那就必须让其他好汉进入水军领导层,而且要取代阮氏三雄在水军的领导地位,那这些好汉的水上水下实力都必须超群,至少不在阮氏三雄之下。
最终,阮小二阮小五战死,阮小七接着做无业游民。
征方腊后,阮小七穿戴起方腊的冲天冠、穿上了滚龙袍,回京封官后被奸臣谗言又被罢官。身为大家长的宋江对这件事只是装聋作哑,没有为阮小七说一句公道话,更没有对阮小七做一个恰当的安置。
宋江对阮氏三雄的冷漠与无情,可见一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经常能看到前任领导的遗老们集体"殉职"。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带给您更多的启发。
后语:
前段时间有很读者问刀叔:为何阮氏三雄叫小二小五和小七?
他们家里是否有七个孩子,刀叔不得而知,但阮氏三雄的名字不是乱起的。历史上的宋江三十六人中,他们就叫做阮小七、阮小二、阮小五了。
《水浒传》的前身资料,《大宋宣和遗事》里面详细罗列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绝大多数与今本《水浒传》相同,里面三阮的名号就是活阎罗阮小七、短命二郎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其中小二和小五外号互换了,或是版本不同,或是是短命二郎和小二有重叠的关系读着不顺被改了。而三人中小七排位本来是最靠前的,仅在宋江、吴学究、卢俊义、关胜之后。
由网友 cnog程 提供的答案:
这跟日本人姓氏一样,日本人有叫太郎君和小郎君和各种带郎名字,唯独没有叫大郎的,相传武大郎和潘金莲没被处死漂流到日本成了日本人祖先,卖炊饼幌子做了日本🇯🇵国旗,所以日本人身高底下,日本人为尊重武大郎没有叫大郎的!
由网友 文化一家人 提供的答案:
阮氏三雄,梁山的元老,劫取生辰纲的七人团成员,在梁山的位置虽然排不到前面,但也绝非弱势。
关于阮家为何只有小二小五小七,却没有老大小三小四小六,《水浒传》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解释。但从常理上分析,缘由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出生后夭折。
多子多福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传统习俗,所以古代是没有独生子女这个概念的。即然已经有了阮小七,说明阮家最低是有七个孩子。那么极大的可能是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老大和小三小四小六生下后,或因病或因各种意外,不幸中途夭折了。所以只剩下小二小五小七。
二、与女孩依次排列。
另一种可能是老大小三小四小六是女孩子,阮家长辈给子女起名字是不分男女只按顺序,所以男孩中就只有小二小五小七。至于女孩子没有出现在书中的原因,也许是夭折了,也许是嫁出去后不再说明,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三、在家族中排的名字。
既然古代不计划生育,在正常情况下,家族也就必然会人丁兴旺。兄弟们各自生的子女统一按出生先后顺序起名,这也是完全说得通的。于是,小二小五小七是在家族中的正常排名,老大小三小四小六也是存在的,只是生在了叔辈们的家庭里。
四、取吉利数字的原因。
古代人的迷信观念是非常浓厚的。也许是阮家长辈非常迷信数字的吉利与否,在生下小二小五小七的时候,算出了这个数字比较吉利,于是便抛弃按顺序取名的习俗,而遵从吉利的原则,就叫小二小五小七。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总结:
总之,名字就是个符号,尤其穷人家孩子起名更是随意。所以阮家小二小五小七就是按数字起名。这里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处。
由网友 金牌村夫8半盏儿残酒 提供的答案:
阮氏三雄他们是亲兄弟,为什么不叫阮小一,小二,小三呢?
一,他们家族内部的排行。阮小一,小三,小四,小六是他们的堂兄弟。
二,亲兄弟姐妹间的排行,但是老大,老三,老四,老六都是女孩。
三,他们家穷,缺吃少穿,生病没钱医。以至于老大,老三,老四,老六都夭折了,只留下他们仨哥们。
四,综合以上三点的大排行。
不管怎样,以数字给孩子命名的家庭都是文化层次较低的穷苦家庭。
还有学者这样理解:
小七是七,小二小五合成七,小五唤做二郎,又独自成七,三人离合,凡得本个七焉,筹亦三七二十一,为少阳之数也。
挺能扯淡啊。不管施大爷有没有想这么多,我们可以断定草根出身的阮氏三雄都是屌丝。
由网友 ZHANGRUPlNG 提供的答案:
谢友相邀,也来胡诌几句。
《水浒传》中,阮家兄弟不叫阮老大阮老二阮老三,而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为什么呢?
本人私下穿越过去,问过阮氏三雄他们的爹,阮老汉是这样解释的一一一一
俺家打渔为生,孩子长大做老大也不是那块料。头胎生了个女娃,叫阮大丫。第二胎是个男孩,辈分是老二,也压根没想他长大了成黑社会的老大,低调一点,就叫阮小二吧。
阮小五这孩子,给他取"小五"的名字是,俺亲兄弟几个,在阮小二出生以后,中间又怀上了两个男孩,就补了小三小四的缺。俺家的孩子虽然生活过得穷一点儿,但俺会教导他们做品性直的人,不三不四偷鸡摸狗的事儿千万别干,这孩子来得巧,就是"阮小五"了,和他哥哥一样低调。
轮到阮小七出生那阵子,阮老汉得了个幺宝,高兴得不得了,小吃小穿的日子还过得去,小路不想走,大路是水路,渔民还得靠水中鱼来养家。路,陆相通,尊重水路陆路神仙,2+5=7,撇开6,就是阮小七了。老婆子全听老伴的,从此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就这样叫开了。
后来,阮氏三雄投奔宋江,替天行道,干起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据传之后,阮氏三雄在水泊呼风唤雨,连皇帝的黄袍也想穿一穿,这就是对当时腐朽社会极大的不满了。老爷子给他们三兄弟取名的初衷也就不见了,小二小五小七,却是乱世中众人景仰的英雄!
纯属娱乐,欢迎继续猜解三位英雄名字的来历!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