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网友 战史解码 提供的答案:
如果项羽得了天下,那么首先"汉族"就有可能叫"楚族"了。毕竟华夏民族之所以被称为"汉族",主要是因为百姓对汉朝建立起了广泛的认同感。而汉朝得名于汉地。刘邦当年被封到汉中地,建立起了汉国。如果是项羽得了天下的话,他的王朝自然就要叫"楚"了,毕竟项羽的国家就叫楚国。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项羽的王朝不被后世深深认同。就好比周、秦,也没有成为华夏民族的代称。
很多人说项羽坐天下会导致中国走向分裂,无法走向大一统。甚至还有人说项羽得了天下是历史的倒车,还是历史的逆流,称项羽妄图颠覆大一统趋势。这些说法都未免有些片面,对项羽也有些脸谱化、标签化。项羽只是一个割据一方、争雄天下的诸侯,很难代表某种历史趋势。而大一统就是当时中国的趋势,不论是文化还是经济上趋于统一是必然的,产生一个大一统的政府也是必然的,不会因为某个皇帝在位就会导致古中国永久分裂。
再说回项羽本人,他确实曾有过分封诸侯王的举动,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想统一天下。项羽之所以选择分封诸侯王,实属无奈之举。起兵灭秦的势力不止项羽一家,还有包括张耳在内的多家势力。他们拥地而反,在地方上本就很有话语权。项羽只不过是诸多势力中的其中一家,即便项羽是其中势力最大、名望最高的集团,也不代表他可以随便宰割其他诸侯王。
这也就导致了项羽必须要承认这些诸侯王的地位、权力,不然的话,项羽反而要成为众矢之的,被各路诸侯群起攻之。乱世争雄就是这样,尽力拉到支持者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制造对立。尽管项羽在政治上对比起刘邦来说颇有幼稚,但在分封诸侯的问题上,项羽的脑子还是非常清楚的。项羽已经尽可能将威胁最大的刘邦封到了当时偏远的巴蜀之地,又将经济实力最强的关中分成了三个国家,是为三秦,可以说已经尽可能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至于后来没打赢刘邦,则是另一码事了。
别说项羽了,哪怕是刘邦,在刚击败项羽后也不得不承认包括英布在内的各路异姓诸侯王的地位。待到刘邦一一剿灭异姓诸侯王后,他又分封宗室子弟做了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各自封地拥有统治权,形式上就如同周代的诸侯一样。只不过区别在于天子的爵位从王变成了皇帝,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再到汉武帝时期,天下才真正达成了大一统。
假设项羽得了天下,想必他也会走和刘邦一样的路。事实上,从项羽为自己讨来霸王身份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项羽的所思所想了。霸王,即诸侯之伯,也就是诸侯的长官、上峰。项羽建国以后,也在不断讨伐、扩张其他国家。可以说项羽应该是有志统一天下的,只不过没有才能罢了。
由网友 坦荡的雪碧Je 提供的答案:
项羽是个可悲的历史英雄,本来确实是,问天下谁为英雄,非此君莫属。项羽得天下,本是情理之中,皆因豪爽少心计,面对刘邦这样的市井对手,一个出身贵族,光明正大。一个阴险自私,人品低劣。项羽最后还是入人圈套,一步步走向失败。
项羽若得天下,中国古代史,应该比文景之治更光鲜。项羽是个心胸开阔的英雄,得天下,以项羽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也可共天下,不会诛杀功臣。项羽虽然没能慧眼识英雄,错过韩信,可刘邦也不是几乎错过?多亏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个英雄,需要许多智者相助。项羽为帝,远胜刘邦。没有害人心,这也许是项羽与刘邦的最大区别,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得天下后的治理中,项羽不会和刘邦的执政理念相同,大臣也能全心全意,不会胆战心惊,人人自危。这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推动。让人民安居乐业。
项羽得天下,不会有外戚专权,政权混乱。项羽失天下,是先败。刘邦得天下,先胜后败。刘氏天下,几乎易吕。吕后与刘邦,同道中人也,一丘之貉。而项羽心爱之人虞姬,美貌忠情,善良温柔。吕后所为,应该是虞姬所不为的。虞姬对项羽是真情,在她的身上所表现的是爱情高于一切,爱是无价的。项羽和虞姬,真正是一对风雨同舟的爱人。有虞姬这样一个后宫,项羽会施善政,爱臣民。不会出现吕后血腥的杀戮。
项羽若为帝,应该是安定繁荣的,不会经历汉初百废待兴时的残暴权力之争。尽管吕后也作出点贡献,毕竟对汉朝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是一个影响汉朝社会发展的罪魁祸首。项羽如能成功,后宫祥和,臣为社稷竭尽所能,民为江山欢呼雀跃。一派歌舞升平。项羽的天下,可以改变古代历史的进程,以项羽的英雄气概,在国力恢复之后,华夏疆土之辽阔,一定是亘古未有的,非秦始皇可比。项羽的天下,一定是个博大富强的国家,历史上也不会出现汉朝之后漫长的分裂割据。
项羽的失败,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损失,华夏千百年的古代史,起起落落,灿烂的文明黯然失色。如果项羽得天下,古代历史应该是个不一样的篇章。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歌,虞姬善良美丽的青春,一幅凄美的图画,被他们用鲜血染成永远,在历史中让人怀念。
由网友 一苇渡江客 提供的答案:
便没有中国,后果十分严重。今天的欧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秦始皇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被捧那么高,就是因为,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就是为了把这一大块的土地人民紧紧融为一体。再也没有所谓的,楚人,齐人,韩人,赵人等等。大家都是一家人。
他把统一的理念,植入了国人心中,从此以后,历史干年,任何一位雄主,如果不能做到一统天下。别说他自已,就是老白性心里也不认可。认为其并不是真龙天子。所以很多割剧政权,比西方国家大很多,但在中国老百姓眼中顶多是个袅雄而非天子。
而刘邦的伟大之处,在于建国之后忠实的执行了秦皇的政策。功劳如韩信,有裂士而封的可能,也必须弄死。国家必须统一在刘老板的旗下。以后的王朝见样学样,所以中国只有改朝换代而无亡国。
而项羽上台后,全面推翻秦始皇那一套,把国家分成很多小国,所幸他败了,不然,不会有一个东方大国,而是另一个翻版的众国林立的欧洲。所以,罗马帝国完蛋之后,为何殴洲再没统一,因为欧洲从来没出过秦皇这样的伟人,顶多出几个项羽式的人物,如,拿破仑,希特勒!
由网友 新中有数389 提供的答案:
答:最简单的问题!如果项羽得了天下,我告诉你中国历史就没有辉煌大汉王朝,也没我们最伟大的汉族人一说!项羽得天下,将改变中国历史。秦朝以后的历史将重新书写!自汉朝到清朝的多个朝代不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因为项羽改变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进程!随着项羽楚朝的建立,中国的历史也就变了,变的怎么样自己去想吧!回答完毕。
由网友 科普大世界 提供的答案: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问,因为项羽太出名了,并且有着太多的人替他惋惜,我就我所知道的历史作如下解答:
首先必须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假设的问题,因为项羽这个人曾经得到过天下,而不是如果项羽得了天下,巨鹿之战后,项羽一战成名,秦军主力投降后被消灭(历史记载是40万秦军被项羽坑杀),而这个时候刘邦来到了咸阳,按照原先诸侯的约定,刘邦是可以称王的,但是面对项羽强大的军事压力,刘邦在项羽来到咸阳后把到手的一切都让给了项羽,所以这个时候秦帝国的继承者就是项羽,这时期的他是已经得到了天下的,可以说上天给了他机会,也给了他掌控天下该有的诸多条件,比如强大的军队,秦帝国遗留下来的臣工班子,皇帝的玉玺,而各地的诸侯也都表示归顺,完全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项羽是很实际很全面地得到了了天下的。
那么为什么项羽又失去了这一切,最后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首先还得说他的个人素质不行,天下初创,当然会有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但是他的解决方法却几乎条条不对路,比如他的名号叫西楚霸王,显然就没有圣王的风范;再就是他扔掉了秦朝的郡县制,而又采取了造成春秋战国割据局面出现的诸侯分封制,使得各地的诸侯势力再次兴起,凭空给自己又创造了很多敌对力量;而在战略布局上,他又放弃关中和咸阳而迁都彭城,致使当时物产丰饶的关中大地再也不属于他,因为他曾经坑杀秦兵四十万,致使关中人民人人恨他,他又不知道施恩于关中,所以他的离开使他痛失三秦之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两朝,都是把首都设在了关中地区的,三秦之地一直是王业的基础,而他却贪恋家乡回归了彭城,结果在他讨伐齐国的时候,刘邦挥军轻易的占领了彭城,虽然他迅速的回师救援,并且打跑了刘邦,但是却由于各地不断的叛乱,使得他疲于应付,致使刘邦坐大,他的地盘越打越小,最后被消灭,这就是项羽实际得到天下后的情况,并不是如果。
既然是假设,那么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坐镇咸阳称王天下,但是那又如何呢?从他所有的所作所为上来看,他并不具有兴盛国家造福百姓的素质和能力,他会的本事只是领兵打仗,攻下城池之后屠城,打败对手之后坑杀,可以说它代表了一种破坏的力量,而不具备建设的品质,在个人能力方面他缺乏长远的眼光,做事情寡谋却又独断,用人方面能气走第一谋士范增,这样的人掌管国家,除了会毁掉现有的一切,几乎没有其他可能性。所以,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假设,他得到天下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时候的中国必然被他折腾的反不如初,进而出现一位像刘邦这样的人来重建国家。
由网友 知未是也 提供的答案:
谢邀!其实项羽已经得到了天下,自从项羽进入咸阳那一天起,整个天下其实就在他的手里,鸿门宴和分封十八路诸侯为王就是例证,他自己做了西楚霸王,意即最高统治者。
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者为霸,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毫无疑问他已经取得了天下。事实证明,项羽如果得了天下,只能让中国四分五裂,诸侯割据,长期混战。
项羽开历史倒车,用分封制替代郡县制,体现了项羽没有政治头脑,缺乏政治眼光,不知道、不懂得分封制会对天下带来分裂和战乱,当年秦始皇采取李斯建议,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目的就是解决天下因为分封而带来的天下大乱,但项羽出于对秦朝的仇恨,却抛弃秦朝先进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帝王制,搞出一个霸王的怪胎,难怪天下再次大乱。
项羽的失败,完全是是政治上的失败。假使项羽顺天应民,建立封建帝国,再次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相信此时即是有人反对,也不敢和项羽在军事上较量,政治上因为郡县制有利于对全国的统治,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争霸、天下混战的局面和问题,所以一定会得到天下响应和拥护,可惜项羽没有这么做。
随着刘邦汉朝政权的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汉历史和汉文化逐步也才形成和繁荣,一直影响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历史无数次证明了项羽政治上不得人心,他只能把中国推向诸侯割据和不断发生战乱的境地,让项羽取得天下,就不会有现在意义上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现在的欧洲就是我们没有看到的"中国"。谢谢!
由网友 历史抬杠大军 提供的答案:
从三个方面来看,如果項羽得了天下会如何!
第一,政治。
各位不要错误的以为項羽就是个领兵打仗的将军,没有政治观念。
要知道,他出身就是楚国的超级贵族,在那个时候,贵族读书是稀松平常,不读书才是不正常的。
后面的大家也大概知道,楚王熊心兵分两路,一路以刘邦为首主攻咸阳,一路以宋义为主,項羽为辅牵制其余诸侯,并喊出,谁第一个夺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
很显然,刘邦才是。但是刘邦在搜刮一空以后,又怂了,把财富留给了杀宋义,杀楚王的項羽。
然后項羽就做了老大,接着他干什么事了?又是分封诸侯。这就好比是你又要重现战国七雄之旅一样。
从項羽自封西楚霸王我们就不难看出,他最多也就做个诸侯老大这个眼光,哪怕你有能耐的跟刘邦一样,非項不封王,非功不侯也行啊?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看出,对比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項羽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要重现诸侯之旅,那么中国要实现大一统,起码还得晚个几百年。
第二,军事。
那会诸侯之战,其实項羽赢得还是挺多的。
比如著名的彭城之战,以三万骑兵大败刘邦诸侯联盟的五十六万联合军队。
表面上,項羽凶名赫赫对不对?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可以用多种角度去分析,去解读当时的状况。
項羽在接受了刘邦的财物之后就自认为是诸侯老大了,其余的势力都得听他的分封才行。
当时他的心思也挺有意思的,我多分封几个诸侯王,把势力分散一下,这样以后谁也打不过我了。
但是事实是,他真的低估了那个流氓刘邦的能力。
就在項羽北上平定山东三王叛乱的时候,刘邦带着一些势力比较大的诸侯偷家来了,一举攻进了彭城,进去之后联军就是一路抢一路劫,把項羽留下来的家底洗劫一空。
項羽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傻了,急忙命令自己所有的骑兵部队连夜回防,就三万。
这三万人是什么概念呢?
首先,身披甲,咸阳那里夺来的。其次,带秦弩,也是那里夺来的。秦弩什么概念?在当时吊打所有弓箭,有效射程比普通的多了一倍。
而那五十六万联军什么概念?九成九都是步兵。
古代骑兵对步兵优势有多大就不用说了吧,还各个穿甲,带秦弩。
所以这三万骑兵迅速回防,而且还是在凌晨以偷袭的模式直接穿插进了联军内部,来来回回收割人命。
刘邦在干嘛?第一时间就撩蹶子跑了,带着自己那部分部队直接撒丫子跑。
半天的时间,五十六万联军被杀了十几万,跳河淹死十几万,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军覆灭了。除了刘邦那里,因为他跑的快。
明面上看,項羽盖世神威,三万大破五十六万。
实际呢?赢是赢了,家被偷了啊,物资全没了,古代打仗就是打钱打物资啊。
刘邦呢?看似输了,但是实际,死的都是联军,死道友不死贫道啊,关刘邦什么事?反正人也跑了,钱也抢够了,一波发展,壮大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項羽真的只会打仗,就只会打仗。虽然他有头脑,但是他的眼光太狭隘,他没有刘邦全局考虑的眼光,所以如果后期項羽得了天下,恐怕穷兵黩武说的就是他了。
第三,人品,也就是人设。
項羽出身楚国超级贵族,在秦始皇时期因为犯法被通缉,跟着叔叔項梁跑到他好友那里躲灾。但是人也狠啊,人家好心收留你,你反手就把恩人给宰了,然后起兵造反。
第二,为了一己私利,诛杀楚王熊心。
楚王是谁?楚地的君主,名义上是刘邦和項羽的君王。刘邦也是楚人。
項羽气不过楚王在叔叔死后不让他领兵攻打咸阳,让刘邦夺了先机,竟直接在战时诛杀主将宋义,接着诛杀楚王,然后直接追着刘邦跑,讲实话,刘邦当时也被这个不讲武德的項羽弄怕了,这才乖乖的退出咸阳,俯首称臣,连财宝都给了項羽。
第三,临阵脱逃,逼死虞姬。
在后面的争霸当中,亥下之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刘邦几十万军队围了項羽的十万军队,并在四面唱起了楚歌,想兵不血刃的拿下项羽。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的由来。
前面说到过,刘邦也是楚人,刘邦项羽,其实就是楚军打楚军。说破天你唱个楚歌,手底下的士兵也是楚人听的懂,大家都是楚人,就算投降了,了不起就是换个大佬呗,难不成还能被同乡杀了?
刘邦就是打的这个主意,他真正想的是,收编这些楚人,干掉项羽。
項羽也清楚,所以在当时他干了一件特没品的事,抛弃将士们,带着八百勇士跑了!
连虞姬都没带。
这里重点说下虞姬。
虞姬,名虞,没有姓,就不难看出,她不是贵族,是平民。項羽收她,纯粹是纳妾。因为項羽有妻子。
古代娶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的,所以虞姬不是妻子,是妾,且,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这里只能证明虞姬很美,美得項羽打仗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要带着她。
但是她的命运如何呢?很悲惨。
那十万将士好歹項羽还没通知,就跑了。但是跑之前,是专门逼死了虞姬的。因为項羽也是个大男子主义,不可能让自己的女人被敌人俘虏,面子上挂不住。
这里有人就会问了,凭什么说是逼呢?难道不能是虞姬自己愿意自杀的?
呵呵,項羽当时还专门作了名叫骇下歌的诗歌,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概意思是,想当年我项羽也是英雄盖世的豪杰,奈何现在时运不济,连我的乌骓马也跑不动了要死了,要死了我也没办法了啊,虞姬虞姬啊,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你品,你细品!
我该拿你怎么办呢?是你自己自杀还是要我来动手呢?
这个时候绝对不会出现第三种情况,要么自杀,要么只能被项羽杀掉。
虞姬的心理呢?苦涩无比,自己跟的君王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保住自己的名声逼死自己。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目中无君无父,自私自利又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如果得了天下,会昏庸到哪种地步?至少有一点,底层百姓又会苦不堪言!!!!!!!
由网友 清有话说 提供的答案: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如果他得了天下,那么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汉人说法。
第一,项羽当年的死对头是刘邦。
正史中,垓下之战,刘邦是对项羽赶尽杀绝的。
同理,为了一统天下,在前面吃了几次亏之后,如果项羽能占据上风,也是会对刘邦赶尽杀绝的。
而项羽得了天下后,国号必然是楚了,所以便不会有后面我们是汉人的说法了。
至于会不会有楚人的说法,这是不能确定的。
因为之所以会出现汉人的说法,是因为刘邦的后人,文景二帝以及汉武帝三代传承,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强盛的大一统王朝。
后来,汉元帝时期又涌现出了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口号。
因此,后人对于汉人这一称谓的认可,其本质便是对于大汉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是开国之君,所以刘邦在世时,汉朝并非强汉。
同理,霸王虽勇,却非治世之才,如果他建立了大楚王朝,他的后人会怎样来管理这个朝代,依然是个未知数。
因此,霸王夺了天下后,汉人的说法就不存在了,至于楚人的说法,则需要看他的后人了。
第二,项羽作为开国之君,会是个好皇帝。
其实项羽的性子是比较直接且正义的。
他从不欺负弱小,并且品德极佳,极其重义气、看重道义。
这点,从他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和在一次大战中,抓了刘邦的父亲占据上风,却被刘邦几句话说得羞愧难当便可看出。
可见,在项羽的内心,道义这些东西甚至比天下还重要。
并且,纵观古今朝代史,凡是贵族出身当皇帝的人,都十分有涵养,不会轻易去鱼肉、虐待百姓。
作为昔日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项羽多半是个仁君!
第三,项羽做了皇帝后,对匈奴这些少数名族的威慑力不会低于汉朝。
相比于刘邦,项羽更擅长打仗。
所以不用等霍去病出生,项羽在有生之年便会控制住少数民族这些混乱局面,从而为中原王朝百姓争取到多年的喘息及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参考大汉王朝,项羽得了天下之后,其后人必然有败类,大楚在大一统后,也必然会在未来的岁月里,遇到轰然倒塌的一天。
根据项羽的特点,他统一天下后,在他在位期间,百姓过得不会很差,相反,可能会出现一个比文景之治更靠前的盛世。
同时,天下无敌的项羽,也能做到汉武帝的成就。
不过,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项羽得了天下后,仍然打不破封建王朝的桎梏,中国仍然会在之后的岁月里经历各种盛世和战乱,经历各种繁荣与挫折,包括近代所受的种种屈辱。
不过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拼劲以及从祖先那里继承的种种智慧,都会让中国最终走出战火的洗礼,迎接到黎明的新生!
部分文章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默子网络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tml369.cn/10186.html